把握方向_有效备考2019.2郑州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653408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方向_有效备考2019.2郑州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把握方向_有效备考2019.2郑州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把握方向_有效备考2019.2郑州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把握方向_有效备考2019.2郑州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把握方向_有效备考2019.2郑州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握方向_有效备考2019.2郑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方向_有效备考2019.2郑州(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方向,有效备考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地理复习的有效性,徐 伟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国家级专家” 教育部课程中心“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 研制组核心成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编委会委员、核心作者 山东省教育厅“全省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课程团队专家”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新课程高考考试说明”、“山东省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实施意见”、“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山东省普通高中教学内容调整意见”等项目研制组核心成员 普通高考山东卷“文科综合” 科目命题专家组成员 山东省高考阅卷“文科综合” 科目“省派质量检查员”,一、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

2、下的新高考,(一)高中地理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及其对新高考的 影响 学科内容:体系性专题性、案例性。 教学方式:结论性过程性、探究性。 近几年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已逐步体现新课程理念。新高考体现选拔性的同时,强调高考对推进新课程实施的导向性(引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导向性。 但同时强调确保平稳推进(过渡)“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大妹子,我咋追不上你了?,没听人家说,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生存和发展”?,我每天 “good good study”,为什么没有 “day day up”呢?,(二)对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解读 1. 命题指导思想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

3、素质的要求,命题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科书。 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2. 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项考核能力目标与要求与高中地理新课程“课

4、程理念”、“课程目标”的一致性。,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信息的获取: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获取和描述有效信息。 信息的解读:将题目中的原始信息,通过所积累的知识链接,进行合理的分析、描述,转化为直观信息。 信息的整合: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整合,准确把握命题人的意图,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问题。,我怎么就找不到猎物呢?,即使你的小爪子蒙住我的眼睛,我也猜到你是谁了!,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

5、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要素观 学习应注意知识要素的积累,包括对知识变式的总结和积累。,整体观 应注意地理模型和知识链(特别是因果链)的构建。,用四种观念来武装的 学科知识系统,才可以有效调动和运用。,空间观 定位是许多地理问题的切入点, 日常学习中应树立定位意识。,发展观 以动态的、发展的观念来认识地理事像。,从考试的角度看,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指将学科的知识系统与试题的测

6、试系统进行链接,即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再现、整合,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阐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是较高级的能力要求,它是建立在学科知识系统和信息能力系统的基础上,对问题的延伸性和综合性的探究。这种能力,主要通过科学的思维过程以及答案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体现出来 。,思维能力系统 阐释地理现象的 成因、规律,思维能力系统 表明观点;评价、探究其地理影响,思维能力系统 发展对策的制定与评价,学科知识系统 调取和运用知识,信息能力系统 获取、解读和描述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思维能力的主要题型(表述方式),成因类:分析*问题(现象)的影响因素(形成或发

7、展的条件,主要原因)。 认识类:请结合有关原理(地理规律),谈谈你对*问题(现象)的认识(理解)。 影响类:分析*问题(现象)所产生的意义;推测*问题(现象)可能产生的变化。 评价与决策类: 针对*问题(或做法),说明你的观点(看法、评价);为解决*问题,你赞同哪个方案,说明理由。 针对*问题(现象),提出解决对策(建议或措施)。,一轮复习:单元知识为主线,单元练习为重点,知识点跨度不能体现地理学科对问题回答时的多角度、多方位回答的要求。 二轮复习:专题主要目的其一在于回顾重要知识;其二在于跨章节问题的解决。,一轮复习,二轮复习,3. 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8、)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其中,高中必修部分考点18+16+13=47个。 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内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对初中地理内容的考查:由于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考试中将会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三)对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1.从高考试题特点谈有效备考 分析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山东、广东、北京、天津、安徽、福建、浙江文综卷、江苏、海南地理卷,从总体

9、上看,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继续保持了继承与创新并举、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的命题设计思路。在试卷结构上,与往年的地理试题基本一致;在命题立意上,注重考查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命题素材选取上,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在试题呈现方式上,充分体现以图表为主的学科特色。但全国卷及各省市卷均有所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命题风格和特色。,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基础性 坚持能力立意,力求综合性 关注社会现实,彰显时代性 鼓励创新思维,凸现开放性 强化图表运用,强调地域性 控制试题难度,注意公平性,山东卷四年来立足主干知识,创新命

10、题思路:(1)立足学科主干,注重知识的基础性;(2)围绕经典问题,突显视角的新颖性;(3)创新试题形式,彰显题型的多样性。,2.从学生答题情况谈有效备考 从2010年高考阅卷情况剖析学生答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1)基本概念不明确; (2)基本原理不扎实; (3)审题过程不细致; (4)信息提取不全面; (5)解题思路不清晰; (6)语言表述不规范。 (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反思),26(25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

11、,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1)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8分) (2)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2分),(3)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3分) (5)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据图8、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

12、展的主要原因。(6分),26(25分) (1)温带海洋性气候;(2分)终年受西风带控制,(2分)受暖流的影响;(2分)夏季气温较低;日照较少。(2分) (2)(2分) (3)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2分);海洋运输(2分);劳动力素质较高(2分)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3分)(答对一个要点即可得1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3分。) (5)工业发展迅速(2分);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2分);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交通便捷(2分)。,趋向1:着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问题探讨: 何谓“主干知识”,怎样考查主干知识? 主干知识指学科知识中最基础、最重要、最常见的知识,

13、它是学科知识体系构成的“纲”和“目” 。 高考对 “死记硬背” 知识的考查会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三)对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命题趋向的探讨,2010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必修部分考查的主要知识点,2010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内容结构,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大气(自然地理核心原理之一)知识的主要角度, 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气候要素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气候类型判断、特征描述及其成因说明 天气、气候对人类活动及其环境问题的影响,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地理区位选择(人文地理核心理论)的主要角度

14、评价布局合理性,选择最佳区位 判断主导区位因素 分析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分析区位及区位因素的发展过程和变化,从时间维度看,近年来山东文综卷地理试题的内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自然地理的内容比例持续下降(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占50%、44.12%、38.24%),人文地理(往年地理试题的评析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合称为“人文地理”)的内容比例明显增加(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占50%、55.88%、61.76%)。人文地理内容对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并形成人文素养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考试题适当增加人文地理内容,既

15、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突显了地理科目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备考对策 分析考点考向,明确复习重点 重现基础知识 ,建立内在联系 归纳地理原理, 强化思维建模 开展有效训练,进行答题指导,新高考对于知识的基本要求,符合课程标准的、以人地协调和持续发展为主线,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 只有符合地理学科的价值取向的知识,才是主干知识;只有运用地理学科的价值取向去学习与复习,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调动和运用。,趋向2:以能力立意为主,问题探讨: 何谓“能力立意”,何谓“知识立意”?,(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6分) (2)A、B高原同属季

16、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 (12分),知识立意:以考查地理知识、原理的积累和运用水平为主要目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可能会导致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了机械性记忆方面,造成“高分低能”现象。,(09山东文综)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图6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式图6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1)-(2)题。,(1)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分析B地年降水量少于A地的原因。(4分),(2)在制作地图时,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请用此方法绘出C地的400m等高线。(2分),10济宁一模,(1)简要概括山东省的地形、地势特征。(4分) 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由鲁中山地向周围降低。 (2)比较烟台、青岛两城市冬季降水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