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球概述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650996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8.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球概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血球概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血球概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血球概述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血球概述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球概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球概述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11/2020,.,1,血细胞简概,8/11/2020,.,2,组成:水,电解质,蛋白质,糖,脂肪,凝血因子等血液加抗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液体部分称为血浆,血浆,血细胞,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内外环境平衡,又称血球,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8/11/2020,.,3,血细胞来源: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多能干细胞,首先由多能干细胞分化为集落形成单位细胞(骨髓干细胞)与淋巴样干细咆,再由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各系的定向干细胞,经过原始、幼稚等阶段,发育、增殖最后成熟为红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及血小板。淋巴样干细胞则经过

2、原始、幼稚二阶段,发育增殖而成熟;在抗原的刺激下,再分别转化为原淋细胞和原浆细胞,并增殖、成熟为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血细胞的增殖是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的,但只有幼稚细胞才有分裂能力,一旦发育成熟到一定阶段后 增殖便告停止。,8/11/2020,.,4,红细胞:,一、起源:红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作用下分化成原始红细胞,再经过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中幼、和晚幼红细胞。 二、形态: 正常红细胞形态:经瑞氏或瑞-吉等染色后,血涂片中正常的成熟红细胞呈淡红色圆盘状,即呈双凹圆盘状,直径6.77.7m,平均7.2m,向心性浅染,中央有一苍白区,其直径为红细

3、胞直径的三分之一。 呈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无细胞核。 (除健康人外,有些类型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和白血病等患者的红细胞亦呈正常形态),红细胞显微镜下形态,8/11/2020,.,5,异常红细胞形态,1、大小异常 a、小红细胞:直径小于6m,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产障碍性贫血,如地中海性贫血。 b、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m,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DNA合成障碍、细胞不能及时分裂所致)、急性溶血性贫血(可能与不完成成熟的红细胞增多有关)。 c、巨红细胞:直径大于15m,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有时甚至可见直径20m的超巨红细胞。 d、红细胞大小不均:

4、指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常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8/11/2020,.,6,2、形态异常 a、球形红细胞 :直径小于6m,厚度增加常大于2m,无中心浅染区,形似球形。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b、椭圆形红细胞 c、靶形红细胞 d、镰形红细胞:红细胞形如镰刀状。由于红细胞 内存在异常Hb(HbS),其对氧亲和力显著降低,致 使细胞缺氧,主要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HbS病)。 e、口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心苍白区呈扁平状,形如一个微张开的鱼口。正常人血涂片偶见,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常达10%以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酒精中毒时可见少量。 f、棘形红细胞:红细胞表面有刺状突起,

5、其间距不等,长短不一。主要见于遗传性脂蛋白缺乏症,也见于脾切除术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等。 g、裂片细胞 i、红细胞形态不齐:发生多种明显改变,可呈梨形、泪滴形、新月形、三角形等。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8/11/2020,.,7,3、染色异常 a、低色素性红细胞:红细胞生理浅染区扩大,甚至呈环状红细胞,系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所致。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b、高色素性红细胞:红细胞生理浅染区缩小乃至消失,系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所致,若红细胞体积减小,则为球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若红细胞体积增大,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c、嗜多色性红细胞

6、:红细胞呈灰蓝色或灰红色,胞体较大。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除Hb外,还残存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核酸及核糖体),有人认为其本质就是网织红细胞。嗜多色性细胞增多,提示骨髓内红细胞生成活跃,见于各类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除外)和白血病,尤以溶血性贫血最为多见。,8/11/2020,.,8,4、结构异常 正常成熟红细胞内无光镜可见的结构,病理性成熟红细胞内有的可见内容物,成人周围血中红细胞内凡有结构者,均属异常红细胞。 a、染色质小体,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也见于溶血性贫血和脾切除术后。 b、卡-玻环,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铅中毒时。 c、碱性点彩红细胞,碱性点彩红细胞增多亦可见于重症巨幼线

7、性贫血和骨髓纤维化等。 d、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常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白血病、红白血病等。 f、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多发骨髓瘤。,8/11/2020,.,9,三、功能: 1、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有交换和携带O2和CO2 的功能,主要通过胞内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具有一种特性:在含氧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2、免疫 增强吞噬作用(粘附的复合物较悬浮于血浆中游离的复合物更易被吞噬。某些病毒在体内也能粘附于红细胞,从而被吞噬消灭。免疫粘附可以增强吞噬作用45倍。红细胞还能阻止癌细胞在循环中播散,因在外周血中癌细胞遇到红细胞比遇到白细

8、胞的机会多5001000倍。当癌细胞表面结合有抗体与补体时,则可通过红细胞表面的C3b受体,使癌细胞粘附于红细胞,故容易被吞噬细胞捕捉与吞噬,从而防止癌细胞的转移与扩散。) 3、免疫粘附作用 (免疫粘附是指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C3b结合后,可粘附于灵长目或非灵长目的红细胞与血小板上,这一现象统称为“血细胞免疫粘附作用”。红细胞之所以具有免疫粘附作用,是因其表面具有C3b受体。) 4、防御感染(红细胞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免疫粘附后,不仅可以通过过氧化物酶对它们产生直接的杀伤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吞噬细胞对它们的吞噬作用。因此,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可以看作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因素之一。),其他功能: 目

9、前已知红细胞具有以下免疫功能: 1、识别携带抗原; 2、清除循环中免疫复合物; 3、增强T细胞依赖反应; 4、效应细胞样作用; 5、调节酸碱平衡,8/11/2020,.,10,四:数量 参考区间 成年男性:(4.0 5.5)*1012/L 成年女性:(3.5 5.0)*1012/L 新生儿 :(6.0 7.0)*1012 五:寿命 进入外周血后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脏破坏,分解为铁、原卟啉和珠蛋白,分别参与铁、胆色素和蛋白质代谢。,返回,8/11/2020,.,11,血红蛋白:,一、主要成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珠蛋白(globin)与亚铁血红素(heme)组成。

10、 每个血红蛋白分子有4条珠蛋白肽链,每条折叠的珠蛋白肽链包裹一个亚铁血红素。 二、工作原理: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首先一个氧分子与血红蛋白四个亚基中的一个结合,与氧结合之后的珠蛋白结构发生变化,造成整个血红蛋白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第二个氧分子相比于第一个氧分子更容易寻找血红蛋白的另一个亚基结合,而它的结合会进一步促进第三个氧分子的结合,以此类推直到构成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分别与四个氧分子结合。而在组织内释放氧的过程也是这样,一个氧分子的离去会刺激另一个的离去,直到完全释放所有的氧分子,这种有趣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8/11/2020,.,12,三、测定方法:分为4大类:

11、 (1)根据Hb分子组成(100gHb含0.347g铁)测定总Hb(全血铁法); (2)根据血液物理特性测定Hb(比密法、折射仪法) (3)根据Hb与O2 可逆性结合的特性测定Hb(血气分析法); (4)根据Hb衍生物光谱测定Hb(比色法) 四:正常参考值 参考区间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8/11/2020,.,13,五: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类似,但判断贫血程度优于红细胞计数,同时测定两者,对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成年男性RBC6.0*1012/L,Hb170g

12、/L; 成年女性RBC5.5*1012/L,Hb160g/L;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生理性增多:多由于机体缺氧而使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如新生儿、高原生活、剧烈的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成年男性比女性高,可能是由于男性雄性激素水平较高,睾酮与促促进红细胞造血作用有关。 (2)病理性增多:a、相对性增多: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而使血液浓缩所致。见于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排汗过多和水摄入量严重不足的患者。b、绝对性增多: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由于长期组织缺氧,诱发红细胞代偿性增生,形成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系原因不明的造血系统增殖性疾病,红

13、细胞可达(710)*1012/L。,8/11/2020,.,14,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区间的下限,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通常称为贫血。 (1)生理性减少:a、6个月2岁的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引起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及血容量增加所致;b、妊娠中、晚期,为适应胎盘循环的需要,血容量明显增加而使血液稀释;c、老年人造血功能逐渐减退。以上几种情况所致的贫血统称为生理性贫血。 (2)病理性减少:a、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b、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缺乏维生素B12 或叶酸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c、红细胞破坏增加:各种溶

14、血性贫血;d、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慢性失血。,返回,8/11/2020,.,15,网织红细胞,一、定义 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二、分型 型(丝球形)RBC几乎被网织物充满,仅在正常骨髓;型(网型)RBC中央线团样结构松散,存在于骨髓;(破网状)网状结构稀少成不规则点状,少量存在于外周血中;(点状型)嗜碱性物质少,呈分散的细颗粒状,主要存在于外周血中。 0型,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含网状物,见于骨髓 (有核红细胞) 三、参考区间 相对值:成人和儿童:0.5% 1.5 % 新生儿:3% 6% 绝对值:(24 84)*109 /L,8/11/2020,.,16,

15、四:临床意义,1、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a、增高: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 常见于溶贫、急性失血、缺铁贫、巨幼贫等 b、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障 2、作为贫血治疗判定及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经过有效治疗后,网织红细胞的升高先于红细胞的恢复,一般3-5天后开始升高,7-10天达高峰,2周左右开始回降。这现象称为网织红反应 3、作为观察病情的指标 如溶血或急性失血的病人网织红细胞持续升高标明病情没有控制住。,返回,8/11/2020,.,17,白细胞,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是一类无色

16、、球形、有核的血细胞。 可因每日不同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白细胞不是一个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粒细胞又可根据胞质中颗粒的染色性质不同,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三种。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机制消除病原体及过敏原,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等异物的主要防线。 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8/11/2020,.,18,白细胞计数,一:定义 是指测定单位体积外周血(循环池)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是血液一般检验中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 二:参考区间 成 人:(410)109/L 儿 童:(512)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新生儿:(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