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649860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讲 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的概述 第二节 知觉的概述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2,第一节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剥夺实验 : 对人不利的感觉剥夺 对人有益的感觉剥夺,.,3,二、感觉的种类 (一)外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1.视觉 视觉是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是个体辨别外界事物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4,视觉后像: 当视觉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是

2、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后象。 两种不同的形式: 正后象:原刺激消失后,其遗留下来的后象与原刺激色彩及亮度均相似。 例如:注视亮着的电灯几秒钟之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一个亮着的灯的形象位于暗的背景上。,.,5,负后象(negative afterimage):后象亮度与原刺激相反,而彩色与原刺激互补。 图1:注视中心30秒钟,当画面消失后将视线移到附近的墙壁上,即会出现黑色的中心与白色的框的后像。,.,6,图2:绿色幻影: 盯住中间的十字,看到绿色在旋转吗?,.,7,黄花蓝花 绿花红花,.,8,2.听觉 声波震动鼓膜产生的感觉。 听觉的基本特性:具有

3、音调、音响、音高三种特性。 3.嗅觉 某些物质 的气体分子作用于鼻腔黏膜时产生的感觉。 4.味觉 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蕾产生的感觉。,.,9,5.皮肤觉(skin sense)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皮肤觉(肤觉)。 皮肤感觉可以分为触压觉、冷觉、温觉、痛觉等。 触觉:当机械刺激作用于皮肤表面而未引起皮肤变形时产生的感觉。 压觉:当机械刺激作用于皮肤表面变形但未达到疼痛时产生的感觉。 温觉:指皮肤对冷、温刺激的感觉。 痛觉:对伤害有机体的刺激产生的感觉。,.,10,(二)内部感觉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1.运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反映身体各

4、部分运动和位置的感觉。 2.平衡觉:也叫静觉,反映头部位置和身体平衡状态的感觉。 3.机体觉:也叫内脏感觉,机体内部器官受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11,三、感觉的一般规律 (一)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是感觉阈限。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强度的能力。 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12,.,13,“滥竽充数”,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

5、阈限。,.,14,(二)感觉适应的规律 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1.视觉适应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是在由亮处进入暗处时发生的。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是由暗处进入亮处时发生的。 2.听觉适应 3.嗅觉适应 4.味觉适应 5.触压觉适应,.,15,(三)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是指同一感受性中的其他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 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指的是一种感觉的感受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1)感觉的补偿(sensory compensation)是指某种感觉系

6、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2)联觉: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16,.,17,第二节 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属性的整体反映,是对感觉组织和解释过程。 (一)观察和观察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人主动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形式。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 观察力是观察的能力,即通过观察活动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18,(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区别: 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他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

7、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联系: 1感、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19,二、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是否正确,可将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误的知觉。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感受器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一)物体知觉 是对物的知觉,对自然界中

8、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种种现象的知觉。 1.时间知觉 是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20,2.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认识。也就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在头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以及方位知觉等。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一般按照人所知觉到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形成条件,将运动知觉分成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两大类: 真动知觉:是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实际运动连续刺激视网膜,产生物体在运动的知觉。 似动

9、知觉: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知觉,是将实际上不动的静止的知觉为运动的。,.,21,(二)社会知觉 1. 定义 以社会生活过程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2. 社会知觉的种类 (1)对他人的知觉 对他人知觉主要是通过与别人的接触,感知别人的外部特征和内心世界。 (2)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包括自己与他人,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3)自我知觉 以自己为知觉对象,对自身的生理变化和心理状况的知觉 。 (4)角色知觉 根据他人表现出来的行为,对其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的知觉 。,.,22,3.社会知觉有四种主要偏差: (1)第一印象也叫首因效应 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 怎

10、样个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a.要恰如其分地展示自己和有效地说话。 b.注意体态语言也很关键。,.,23,(2)近因效应 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3)晕轮效应 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因对某个人的个别特征感知特别清晰,印象特别突出,以至于使这些特点形成了一个光环。晕轮将某人的其他特点都笼罩起来,而使人不能对此人的其他特点给予正确的认知,评价他时便往往以“光环”的好坏来认同。,.,24,注:数值越高越具备表中的特性,.,25,(4)刻板印象(定势) 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某个社会群体所具有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印象 。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定势是怎样产生的呢?

11、第一,人对事物或他人的认识总是以前的经验为基础。 第二,人对事物的认识常常会受移情作用的影响。 第三,人对事物的认识有“循环证实”的倾向。,.,26,(三)错觉 1.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2.错觉的种类 几何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方位错觉 时间错觉,.,27,交叉处是否有黑点在闪烁?仔细看看,其实它并不存在。这个错觉叫做Grid火花错觉,.,28,典型的几何图形错觉,.,29,中间的表面到底是地面,还是天花板? 此图属于深度错觉。,.,30,螺旋?同心圆?,.,31,消失的色团:盯住中间的色团,它会慢慢消失的。此图属于“填充错觉”,.,32,旋转:这些圆都在旋转吗?,.,33,.,34

12、,.,35,.,36,三、知觉的规律 (一)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我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37,.,38,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首先,经验是最重要的。 其次,言语的指导对知觉的理解性也有较大的作用。 再者,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也影响知觉的理解性。 最后,知觉的理解性还受人的情绪、动机、态度以及实践活动的任务等因素的影响。,.,39,.,40,(二)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有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独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征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往往

13、取决于四种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如邻近 (在空间上彼此接近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41,相似 (大小,形状,颜色,形式上相似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42,连续(这是知觉的简单和连续。我们一般会把下图中的图形看成一个漩涡或者海螺,因为这要比把它看作其他的要简单 ),.,43,闭合(努力将一个图形知觉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形状的倾向),.,44,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知觉对象虽然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复合刺激物在起作用,但是强度大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往往决定对知觉对象的整体认识。 3.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影响知觉的整体性。同样一些部分,处于

14、不同的结构关系中就会成为不同的知觉整体。 4.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当知觉对象提供的信息不足时,知觉者总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补充当前的知觉。,.,45,(三)知觉的选择性 我们总是选择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征作为我们知觉的对象。 知觉的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这表现在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可以相互转换。 从背景中区分知觉对象,存在下列的条件: 1.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选择(差别较大、活动的、新颖的等);反之,越困难。 2.当对象是相对活动的而背景是相对不动的,或对象是相对不动的而背景是相对活动的,对象也容易被感知。 3.当对象是自己熟悉的

15、、感兴趣的,或与人的需要、愿望、任务相联系时,也容易被感知。,.,46,.,47,.,48,.,49,.,50,.,51,.,52,.,53,.,54,.,55,.,56,(四)知觉的恒常性 人们在刺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现象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是在视知觉中普遍的现象,视知觉的恒常包括大小、形状、亮度、颜色恒常性等。 知觉的恒常性依赖于我们的经验。,.,57,.,58,.,59,.,60,.,61,第三节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遵循感知规律,开展直观教学 (一)直观教学的形式 (二)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1.运用被感知的强度律 2.运用对象与背景差别的感知觉规律

16、 3.运用静止背景上的活动性对被感知的规律 4.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 5.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62,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一)良好观察的标志 1.客观性 2.主动性 3.精细性 (二)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1.激发观察的兴趣 2.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3.教授观察的方法 (1)观察前,要使学生对观察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并制定观察计划。 (2)观察时,要指导学生有步骤、系统地观察。 4.注重观察的训练,.,63,本章重点: 概念: 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社会知觉 简答: 感觉的种类 知觉的种类 感觉的规律 知觉的特点 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偏差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论述: 假如你作为教师,将如何看待师生交往中的第一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