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649818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4.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PPT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章 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 第一节 注意 一、注意的含义和功能 (一) 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心理活动总是有选择地朝向特定的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倾注或保持在所指向的对象上,同时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或活动。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各种心理活动而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特性(注意看、注意姿势)。,.,2,(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注意的选择功能表现在注意对信息的选择上。 2.维持功能:注意的维持功能表现在注意在时间上的持续。 3.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表现在注意可以提高活动效率上。,.,3,二、引起和

2、保持注意的原因和条件 注意的种类,.,4,(一)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之间对比差别的显著程度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4)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的主观状态 (1) 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2)个体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3)个体的知识经验,.,5,(二)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培养间接兴趣 3.设法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4.加强意志锻炼 5.合理组织有关活动,.,6,(三)形成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1.提高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认识,对活动产生直接兴趣 2.提高活动的熟练程度,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7,三、注意的品质 (一

3、)注意的广度(范围) 1.注意的广度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能够清楚地觉察到的对象的数量。实验证明在1/10秒时间内成人一般年注意黑色圆点89个、彼此不联系的外文字母46个、几何图形34个、彼此不联系的汉字34个。 2.知觉对象的特点、活动任务和个体知识经验影响着注意的广度。,.,8,知觉对象的特点对注意广度的影响,.,9,.,10,.,11,(二)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 1.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个体在一定事物或某项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在某一事物上所维持的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在某项活动上保持的时间。人的注意是不能长久地保持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在间歇性加强或减弱,这

4、种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就是注意的起伏现象。,.,12,注意的起伏现象,.,13,2. 注意的分散或分心 与稳定的注意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或分心,即心理活动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由于教学上的原因造成的注意力涣散主要表现在厌烦、情绪急剧波动、反抗或淡漠、寻求注意和承认。 3.注意对象本身的特点和主体状态影响着注意的广度,.,14,一般而言,5-7岁儿童的平均稳定注意时间是15分钟,7-10岁是20分钟,10-12岁的儿童是25分钟,12岁以上是30分钟。在良好的教学条件下,中学生的注意已能轻松而稳定地保持40分钟左右。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度的注

5、意稳定性。,.,15,(三)注意的分配 1.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事物或活动上。 2.注意分配的条件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很熟练,或者只有其中一种是不熟练的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已经形成了牢固的密切关系。,.,16,(四)注意的转移 1.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自觉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2.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1)先前事物和活动 (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 (3)个体的神经类型,.,17,检测自己的注意力 下面表格中所列的数字为10至59,如果能在15秒内找到3个连续的数字(如12、13、14或37、38、39等),说明你的注

6、意力水平属上等;如果能在30秒内找到,说明你的注意力水平属中等;如果需要30秒以上才能找到,说明注意力集中性属下等。,.,18,检测自己的注意力,.,19,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肤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三)感觉的意义(感觉剥夺实验),.,20,二、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过去经验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理解的过程。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 (二)知觉的种类 1.

7、物体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自然特性的反映: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的速度的反映。,.,21,2.社会知觉(社会认知)是对客观事物社会特性的反映:对他人的知觉是指通过一个人的外表和言行认识他的心理特点和品行的知觉;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自我知觉是指通过对自己的言行的观察来认识自己的知觉。 3.正确知觉和错觉,.,22,.,23,.,24,三、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选择性 1.知觉选择性就是把少数事物乃至一个事物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从而对它们作出清晰反映的知觉特性。 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

8、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有个体的需要和个体的知识经验 (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性 、对象的动静 和对象的新颖性,.,25,.,26,.,27,(二)知觉的整体性 1.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个体将知觉对象中的孤立的各个部分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知觉特性。 2.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1)个体的知识经验 (2)对象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3)刺激物的组织特性(接近性、封闭性、相似性和连续性),.,28,.,29,.,30,.,31,.,32,.,33,.,34,(三)知觉的理解性 1.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并使它具有一定的

9、意义的知觉特性。 2.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1)个体的知识经验 (2)言语提示 (3)定势,.,35,.,36,.,37,.,38,.,39,.,40,(四)知觉的恒常性 1.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个体的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性。 2.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41,四、观察 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由于观察总是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而也被称为“思维的知觉”。,.,42,第三节 记忆 一、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经历过的事物(感知过的事物、思考

10、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做过的动作)在人脑中的反映,即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论的观点看,记忆对输入人脑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43,(二)记忆的种类 1.根据信息在头脑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44,2.根据提取记忆信息有无意识可将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3.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三)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表象记忆直观性和概括性,就其直观性来看与知觉相似,就其概括性来看与思维相似。,.,45

11、,二、记忆过程 (一)识记 1.识记的概念 识记就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反复感知的过程。 2.识记的种类和特点 (1)无意识记(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如何努力的识记)和有意识记 (有预定目的、采用一定方法,必要时需要努力的识记),.,46,(2)机械识记(根据识记材料的外部联系采用简单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和意义识记(根据识记材料的内部联系通过理解进行的识记) 3.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2)识记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有机结合;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相结合。 (3)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 (4)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47,(二)保持和

12、遗忘 1.保持 经验在保持过程中的变化主要有: (1)简略化和概括化 (2)完整化和合理化 (3)夸张和突出 (以上为质变,以下为量变) (4)记忆内容增多,即记忆回涨现象 (5)记忆内容减少乃至消失,即发生遗忘,.,48,.,49,2.遗忘 (1)遗忘的概念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回忆。遗忘可以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是指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但有了适当的条件,记忆还能够恢复。永久性遗忘是指不经过重新学习,永远不能再认或回忆的现象。,.,50,(2)遗忘的原因 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于识记后的痕迹没有予以强化(缺乏复习)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致最后消失的结

13、果。永久性遗忘即是如此。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个体在识记(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而使记忆痕迹受到了抑制的结果。一旦排除了抑制,记忆就能恢复。暂时性遗忘即是如此。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51,(3)遗忘的进程,.,52,.,53,(4)影响遗忘的因素 影响遗忘的因素,除了时间之外,还有识记材料的意义和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和学习程度等。,.,54,.,55,.,56,(三)再认和回忆 1.再认 (1)再认的概念 再认是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我们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14、。 (2)影响再认的因素 影响再认的因素有识记和保持的程度、当前出现的事物和经验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和主体的身心状态。,.,57,2.回忆 (1)回忆的概念 过去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我们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就是回忆。 (2)回忆的种类:无意回忆(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如何努力的回忆)和有意回忆(有明确的目的、任务,必要时需要努力的回忆)。直接回忆(由当前事物直接唤起旧经验的回忆)和间接回忆(通过中介环节而进行的回忆,有时需要巨大的努力和积极的的思维才能实现)。追忆是有意的、间接的回忆。,.,58,(3)联想的种类 人的回忆多是借助于联想实现的,联想是指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接近联想是

15、指由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所引起的联想。类似联想是指由性质或形式上相同或类似的事物所引起的联想。对比联想是指由性质或形式上彼此相反或矛盾的事物上引起的联想。关系联想是指由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所引起的联想。,.,59,第四节 思维和想象 一、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物和头脑加工进行反映。概括性是指思维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和事物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来反映事物。,.,60,(二)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过程凭借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

16、思维)、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的思维)和抽象思维(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思维),.,61,2.根据思维过程指向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发散思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和集中思维(根据已有信息朝着一个方向去获得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62,3.根据思维的结论是否经过明确步骤和有无清晰意识可将思维分为直觉思维(未经过分析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猜测、设想和突然领悟的思维)、逻辑思维(遵循思维规则,有步骤地对事实材料进行分析或依据某些知识进行推理,得出新判断和形成新思想的思维),.,63,4.根据思维是否具有更多的创新性成分并导致新事物和新思想的出现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用先前获得的知识,直接地、不加改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创造性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的思维),.,64,二、思维过程 (一)分析和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