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胆囊炎的认识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648674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对胆囊炎的认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对胆囊炎的认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对胆囊炎的认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对胆囊炎的认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对胆囊炎的认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对胆囊炎的认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对胆囊炎的认识PPT课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对胆囊炎的认识,.,2,历史探究,中医虽无急性胆囊炎及慢性胆囊炎的病名,但早在内经便有相关论述。 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 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 灵枢本藏谓:“胆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3,病名,根据临床表现,现代归类 急性胆囊炎可归于“胁痛”范畴 慢性胆囊炎归属于“胆胀”范畴,.,4,病因,胆囊炎好发于 2050岁之间。女性较男性多见,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常因: 情志不遂 饮食失节 感受外邪 虫石阻滞 劳伤过度,.,5,病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胆失通降, “不通则痛”。情志不遂、饮食失节、感受外邪、虫石阻滞,均致胆腑不通,发病多为

2、实证。 若久病体虚,劳欲过度,精血亏损,肝阴不足,胆络失养,则“不荣则痛”。 本病病位在胆腑,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密切相关。急性胆囊炎以实证为主,慢性胆囊炎以虚实夹杂证多见。急性胆囊炎因病情反复发作可以转化为慢性胆囊炎。,.,6,辨证分型急性胆囊炎,(略),.,7,辨证分型 慢性胆囊炎,3.2.l 肝胆气滞证 主症:(l)右胁胀痛或隐痛;(2)疼痛因情志变化而加重或减轻。次症:(l)厌油腻;(2)恶心呕吐;(3)脘腹满闷;(4)嗳气频作;(5)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腻;(6)脉弦。主症2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 3.2.2 肝胆湿热证 主症:(l)胁肋疼痛,或胀痛或钝痛;(2)口苦咽干

3、次症:(l)身目发黄;(2)身重困倦;(3)脘腹胀满;(4)小便短黄;(5)大便不爽或秘结;(6)舌质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滑数。主症2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 3.2.3 胆热脾寒证 主症:(l)胁肋疼痛,或胀痛或紧痛;(2)恶寒发热 次症:(l)口干口苦恶心欲呕;(2)腹部胀满大便溏泄;(3)肢体疼痛,遇寒加重;(4)舌质淡红,苔薄白腻;(5)脉弦滑。:主症2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 3.2.4 气滞血瘀证 主症:(l)右胁疼痛,胀痛或刺痛;(2)口苦咽干 次症:(l)胸闷,善太息;(2)右胁疼痛夜间加重;(3)大便不爽或秘结;(4)舌质紫暗,苔厚腻;(5)脉弦或弦涩。主症2项加次症2项即

4、可诊断。 3.2.5 肝郁脾虚证 主症:(l)右胁胀痛,情志不舒;(2)腹胀便溏 次症:(l)倦怠乏力;(2)腹痛欲泻;(3)善太息;(4)纳食减少;(5)舌质淡胖,苔白;(6)脉弦或弦细:主症2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 3.2.6 肝阴不足证 主症:(l)右胁部隐痛不适;(2)两目干涩:次症:(l)头晕目眩;(2)心烦易怒;(3)肢体困倦;(4)纳食减少;(5)失眠多梦;(6)舌质红,苔少;(7)脉弦细。,.,8,治则,按照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传统治疗大法是:疏肝利胆 急性胆囊炎常用清热化湿,通腑利胆法;清热解毒,通腑泻火法治疗 慢性胆囊炎常用疏肝利胆,理气解郁法;清热利湿,利胆通腑法;疏利肝胆,温寒通阳法;理气活血,利胆止痛法;疏肝健脾,柔肝利胆法;养阴柔肝,清热利胆法 中医治疗目标:(l)控制症状,消除炎症;(2)缩短病程,减少复发;(3)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0/2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