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和用药——温-里-药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648671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疾病和用药——温-里-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常见疾病和用药——温-里-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常见疾病和用药——温-里-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常见疾病和用药——温-里-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常见疾病和用药——温-里-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疾病和用药——温-里-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疾病和用药——温-里-药PPT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五章,温 里 药,.,2,概念: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叫祛寒药。 特性:味辛性温热,辛散温通,偏走脏腑。 功效:温里散寒,温经止痛,个别能补火助阳和回阳救逆。 适应证:里寒证(脏腑寒证)。,.,3,功效分类:因归经不同,功效有异,故根据功效可分为: 温中散寒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吐泻、舌淡、口不渴、苔白等。 温肺化饮寒饮伏肺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 温肝散寒寒滞肝脉证,症见巅顶冷痛,寒疝腹痛,少腹攻痛,小腹牵引睾丸坠胀冷痛或阴囊收缩引痛。 温肾助阳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 温阳通脉心

2、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 回阳救逆亡阳欲脱证,症见神疲欲寐,畏寒,quan卧,冷汗自出,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4,应用:根据病理机转和病因兼挟作配伍。 表里俱寒配辛温解表药 寒湿内阻配化湿燥湿药 寒滞经脉 配行气活血药 气滞血瘀 脾肾阳虚配温补脾肾药 气虚欲脱配大补元气药 使用注意:辛热燥烈,易伤阴助火,凡实热证、虚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孕妇慎用。,.,5,附子,.,6,附子肉桂 共:辛热 散寒止痛 归肾、脾经 甘热 补火助阳 可用治肾阳虚,命火衰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 夜尿频多;或脾肾阳虚的脉微肢厥,昏睡露睛,或脘腹冷痛,泄泻;或霍乱吐泻转筋

3、,口噤,四肢强直等。,.,7,个性: 附子: 气雄,走而不守,挽救散失之元阳,为回阳救逆之要药。故用治亡阳欲脱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能补全身之阳: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外固卫阳以祛寒。 辛散温通,有毒麻醉,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每用治寒痹、湿痹而以疼痛为剧者。 用法:先煎0.51小时,至不麻舌为度。,.,8,肉桂: 气厚纯阳之品。 甘热助阳,偏于走里走下,故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 既能辛热散寒以止痛,又能辛行温通以温经通脉。故可用治阴寒诸痛,无论脏腑(内)经脉(外)。 用法:入汤宜后下,或Ju服,或研末冲服。 官桂:幼桂皮或粗枝桂皮。药力薄。 桂心:桂皮的内

4、皮。长于温阳活血,常用治心腹冷痛,内托痈疽疮疡。,.,9,比较: 肉桂 偏于走里走下,长于峻散寒,助阳,补命火,温里止痛。 桂枝 偏于走表走上,长于温助心阳,发汗解表。,.,10,吴茱萸,.,11,小茴香,.,12,吴茱萸小茴香 共性: 辛散温通 散寒止痛 入肝经(肾经) 多用治寒滞肝脉诸证 寒疝腹痛、痛经。,.,13,个性: 吴茱萸: 中温脾胃,下暖肝肾,温暖脾肾即可助阳止泻,是肝寒诸痛之要药。 味苦性热,药性燥烈下降,故又能燥湿降逆,常用治寒湿脚气。 使用注意:本品为本章中最燥烈的一味药,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 小茴香: 辛行温通,香通气,既理肝气,又行脾胃之气,故可理气和中。 含芳

5、香挥发油,煎汤宜后下。,.,14,花椒,.,15,丁香,.,16,高良姜,.,17,荜菝,.,18,胡椒,.,19,花椒丁香高良姜荜菝胡椒 共性: 辛热(温) 归脾胃经 温中散寒(止痛) 脾胃有寒的脘腹冷痛、呕逆等。,.,20,个性: 花椒: 长于燥湿杀虫止痒,无论寒湿困脾的腹痛吐泻,小儿虫积腹痛,男人湿疹,妇人阴痒,均可使用。 丁香: 长于散寒降逆。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且入肾而温肾助阳起痿,用于肾虚阳痿、宫冷。 高良姜: 长于散寒止呕,常用于脘痛、呕吐。 荜菝: 长于止牙痛,常用治龋齿疼痛。 胡椒; 长于下气去痰,常用治痰气郁滞,蒙蔽清窍之痰痫。,.,21,干姜: 作用特点及机理: 主入脾胃,辛热燥散,故长于温中散寒。 辛热行血,温通入心经,而通心助阳回阳通脉。 辛热通气,致津液,入肺经温肺化饮。 应用: 脾胃有寒,勿论虚实皆可为主药。 寒饮伏肺,咳痰清稀色白或泡沫状,气喘,常与细辛、五味子合用。 亡阳欲脱,常作附子辅药,以加强附子回阳救逆作用。,.,22,比较: 干姜 温中回阳 (能走能守) 温中,温肺 生姜 解表降逆 (升中有降),/10/29,.,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