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湘夫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633590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湘夫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屈原湘夫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屈原湘夫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屈原湘夫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屈原湘夫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屈原湘夫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湘夫人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屈原与楚辞,第一节 屈原生平与楚辞来源,一、屈原和他的时代 1、屈原所处的时代 2、屈原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曾任楚怀王左徒,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二、“楚辞”的含义 历来文献言“楚辞”,其义大略有三: 1、指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地的一种新诗体。 2、指屈宋等作家的骚体作品。 3、指诗歌总集楚辞,三、楚辞的特点 “兮”字的运用。除天问、卜居、远游外,楚辞作品均用“兮”字。 特殊的句式。不计语气词“兮”,楚辞的典型句式有六字句与五字句两种,节奏分别为“三三”和“三二”。前者主要见于离骚、九章,后者主要见于九歌。 鲜明的

2、地域特色。 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黄伯思翼骚序谓:“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若些、只、谇、蹇、纷、侘傺者,楚语也。悲壮顿挫,或韵或否者,楚声也。沅、湘、江、澧、修门、夏首者,楚地也。兰、茝、荃、药、蕙、若、芷、蘅者,楚物也”。(东观余论校定楚辞序),四、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1、灿烂辉煌的楚文化与瑰丽多姿的楚艺术是楚辞生长的根本源由 楚地巫教盛行,国家制度也不及中原各国完善和成熟。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其财力物力之丰饶,制造工艺之精湛,艺术创造的瑰丽,远非中原各国所比。若单就艺术领域而论,楚文化的成就为高。楚文化尤其是楚艺术的一般特点,如较强的

3、个体意识,激烈动荡的情感,奇幻而华丽的表现形式等等,也都呈现于楚辞中。,虎座立凤,漆木圆盒,江陵楚墓,2、楚国民歌和地方音乐是“楚辞”产生的直接源头。 早在周初,江、汉、汝水之间的民歌如诗经中的汉广(周南)、江有汜s(召sho南)等都产生于楚国,其他一些文献也保留了不少楚国的民歌。,论语微子中的接舆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孟子离娄上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越人歌,3、楚国民间巫风的影响 “楚人信巫鬼”。民间祭祀时,必使巫觋x (男巫)“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如楚辞中的九歌,

4、就是根据楚国各地民间祭神的歌曲加工创作的。楚辞中凡属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和高贵品质的象征,如峨冠博带乃至丰富的神话故事,都是受巫风影响而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具体表现。,4、战国晚期楚国的国内国际形势,是屈原作品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 战国后期,连横与合纵两大势力此消彼长,时有“横则秦帝,纵则楚王”之说。楚国内部以屈原为代表的革新派被挤出了国家政治中心。这不只是屈原和以他为代表的政治集团的悲剧,也是楚国的历史悲剧。这种情形,为成就屈原的楚辞提供了深广而又十分残酷的社会政治背景。,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1、屈原的生平: 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约生于前

5、340年,死于前278年。),2、屈原的思想 忠君爱国,坚持理想。 勇于斗争,不屈不挠。 主张修明法度,选贤任能,联齐抗秦,振兴祖国,进而统一中国。,二、屈原的作品 据汉书艺文志载,屈原作品共25篇,但没交代具体篇名;根据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这25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天问、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远游、卜b居、渔父。,一、离骚解题 1题解:“离骚”二字,历来颇多不同解释: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班固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忧也,谓

6、已遭忧作辞也。”(按,离同罹。) 王逸楚辞章句:“离,剥也;骚,愁也。”,第三节 离骚,二、离骚的写作年代 关于离骚的写作时间,历来说法不一,至今悬而未决。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任楚怀王左右时,上官大夫“心害其能”,屡谗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嫉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但其报任安书又云:“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三、离骚的思想内容 1、忠君与爱国 诗人反复申说其修明法度,任用贤能,使国家富强的崇高理想,揭露楚国反动贵族集团排斥贤能,因循误国的罪行,表现了诗人为追求光明,坚持正义而顽强斗争的高尚精神,即使被疏远、流放,也始终不渝地“

7、眷顾楚国,系心怀王”,表达诗人热爱祖国眷恋故土的深厚感情。,2、美政理想与身世之感 作品曲折、深刻地写出了诗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在叙述中,诗人将他的思想、感情、想象、人格融合为一,通过高度的艺术手法和瑰丽的文采,倾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表达出对昏庸王室和庸俗腐朽贵族的愤慨,流露出爱祖国爱人民的深厚感情,使我们体会到一个伟大的灵魂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而感到幻灭的悲剧。,1、高洁坚贞的人格形象 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一个峻洁高大的抒情主人翁的形象。诗中用诗人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在他的作品上打下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烙印,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国激情,有崇高政治理想和高尚人

8、格的伟大诗人塑像。,四、离骚的艺术成就,2、香草美人:象征和意境 (1)、丰富奇特的想象。 屈原的想象力似横驰骋,超越了时间、空间即整个宇宙的范围。把现实跟曲折奇丽的神话境界和神话人物融为一体,构成恍忽迷离、变幻多姿的画面、宏伟壮观的场景,以此来表现诗人寻求知己的强烈愿望和追求理想的顽强斗争精神,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开辟了源头。,(2)、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继诗经之后,离骚中大量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比喻象征手法,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如以求女象征追求“美政”,以“美人”比喻君王,把君臣关系比作夫妻关系,以众女妒美喻群小嫉贤,(众女嫉余之娥眉兮),以规矩,绳墨喻国家法度,以香兰恶草比喻真善美和假恶丑两

9、种不同的品质,构成一种象征,使人透过兰草的气息联想到政治斗争的内容和人物的性格品质,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使作品绚烂多彩,产生出一种寄托幽远,耐人寻味的意境,这一手法开创了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传统。,(3)、抒情与叙事相结合。 离骚虽是政治抒情诗,但故事性很强。第一部分以自传体形式叙述自己的身世和不幸遭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穿插了女媭劝告,南征陈辞,上叩天阍,追求上女、追求下女、灵氛占卜,巫咸降神,远游西海等八个叙事性故事情节片断,使后半部分诗波澜起伏,千回百转,一会儿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倏忽间却又柳岸花明,转出一个新的境界,从而把诗人长期的斗争经历和复杂的心灵

10、历程及强烈的感情波澜表达得淋淳尽致。,3、形式和语言 民歌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语言。离骚二句一韵,二韵一节“合一字用在一、全句末”的形式是楚国民歌的基本形式。字数不等,又多偶句,如最长的句子如“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等,是九言,最短的句子“已矣哉”,三言。其他的六言、七言为主。,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离骚说:“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其影响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这段话对离骚思想艺术的卓越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高度评价是很准确的。,一、九歌:巫祭文化 1、九歌的篇目(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大司命、少司命、东君、

11、国殇、礼魂) 2、九歌的性质: 九歌是古乐曲名。屈原的九歌是袭用这一古乐曲名而根据楚地民间神话,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经加工、润色、提高而写成的一组风格清新优美的抒情诗。,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1、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根据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把人的生活与理想中神的特点相结合,通过对神的思想感情及其性格的刻划,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愿望。,二、缠绵哀婉的风格九歌的艺术特色:,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 如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眯着眼远望透过清秋候人的场面,可以感到深秋的凉意和感情上的寂寞,又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惆怅凄迷情调,为全

12、诗写爱情的不顺利创造了悲凉的气氛。,(3)语言单纯自然、优美含蓄而情味悠长。 如 少司命中“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语言自然流畅,情味隽永。,4、对唱的形式与戏曲的因素 首先是歌、乐、舞合一,九歌中有不少对舞的场面。其次是有独唱、对唱和合唱。其三是巫觋与神分角色演唱。因此,有些学者认为,九歌是中国具有原始戏曲色彩的作品。,一、宋玉等楚辞作家 宋玉是屈原后楚辞的主要作家,据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宋玉的作品,收入楚辞、文选的有九辩、招

13、魂、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十三篇,只有九辩一篇可靠,其余多是后人伪托。,第五节 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九辩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因宋玉出身低微、仕途不得意,作品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和不平,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九辩在艺术上有一定的独创性,作为抒情诗,不是以直抒胸臆来感染读者,而是通过描绘自然风物来抒情,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情因景生,使萧瑟苍凉的秋景与诗人失意悲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荡气回肠的意境。是我国悲秋主题之祖。,二、屈原人格力量的典范 屈原首先是作为一个爱国者爱

14、国诗人为后世所敬仰。 汉初贾谊作吊屈原赋以表达他对屈原的崇敬和悼念,并寄托自己的感慨。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极表推崇,从报任安书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是在用屈原精神激励鞭策下完成史记的写作的。 李白一生傲岸,不向权贵折腰,却深深敬佩屈原之为人,他在江上吟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杜甫诗歌中,也十分尊崇屈原,戏为六绝句云:“不薄今人爱古人,诗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其他知识分子,不读屈骚的极少。每当民族危亡关头,总有爱国志士以屈原为先贤榜样,慷慨悲歌,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思。,三、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1、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

15、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中国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自屈原始。他的高贵的品格和光辉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2在文学创作手法方面,屈原为我国文学开辟了与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并驾齐驱的积极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从而丰富了我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 3、打破了诗歌的四言格调,吸收民间形式,特别是楚国民歌形式,创造了新的诗体,即“楚辞体”或叫“骚体”,这是诗歌格调形式的第一次大解放。,4、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把诗经原来的比兴材料,诸如兰草、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用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nng ”,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方法

16、,对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影响极大。,屈原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崇高地位,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数得着的文化名人。据不完全统离骚已有英、法、俄、德、意、日文译本,一九五三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纪念。,湘君对湘夫人的企盼: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美丽的公主快降临北岸, 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 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 洞庭湖波浪翻涌树叶飘旋。 登上长着白薠的高地远望, 与她定好约会准备晚宴。 为何鸟儿聚集在水草间, 为何鱼网悬挂在大树颠?,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 眷念公主却不敢明言。 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 只见清澈的流水潺潺。 为何山林中的麋鹿觅食庭院, 为何深渊里的蛟龙搁浅水边? 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 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 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