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以虫治虫资料教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632650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以虫治虫资料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复习以虫治虫资料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复习以虫治虫资料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复习以虫治虫资料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复习以虫治虫资料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以虫治虫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以虫治虫资料教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沈括(1031 1095),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著作。,谈笔溪梦,以虫治虫,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 地; 其:它的 喙:鸟兽的嘴 蔽 地:遍地 蔽:遮盖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则:就 以:用 搏:搏斗 之:子方虫 悉:都、全 为:成为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部被咬成两段。,旬日子方皆尽, 岁以大穰。 旬日:十天 皆尽:全被消灭 岁:年成 以:因为 大穰:大丰收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获得大

2、丰收。,二层: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消灭了子方虫, 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其虫旧曾有之,土 人谓之“傍不肯”。 其:这 旧:过去 曾:曾经 之:助词无义 土 人:本地人 谓:称 之:它,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三层: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 “旧曾有之”。,正确翻译文章的意思,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部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3、”。,理解内容,将本文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其大意。,说明子方虫灾害出现的年代、季节和范 围。,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消灭了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旧曾有之”。,1、在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之 后,请同学们说一说,作者在这里记录了一种什么现象?,生物治虫,2、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试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青蛙吃害虫 猫头鹰吃田鼠 啄木鸟吃害虫 金龟子吃蚜虫,小组讨论利用生物治虫有什么好处?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收、保护生 态环境。 学习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 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 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开放探究,练习:解释下列划线字,1、方为秋田之害( ) 2、悉为两段( ) 3、旬日子方皆尽 ( ) 4、大穰( ),正当,正在,全部,十天,丰收,解释下列句中的“之”。,方为秋田之害,则以钳搏之,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代词,子方虫,语气助词,无义,不译,代词,代子方虫的天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以”。,以虫治虫,用,岁以大穰,因此,不以疾也,如,以烟徐喷之,用,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正当,正在。,才。,其喙有钳,其虫旧曾有之,它的。,这样,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