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夜行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622292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冬夜行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寒冬夜行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寒冬夜行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寒冬夜行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寒冬夜行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寒冬夜行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冬夜行人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寒冬夜行人研究报告,作者生平简介刘颖仪 情节介绍及情节分析谭斯文 人物研究吴雪莹、吴念松 主题研究佘慧灵 艺术研究吴瑞玲 自由谈张惠芬、佘慧灵,“我对于文学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 伊塔洛卡尔维诺 Italo Calvino (19231985)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一、作者简介,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给卡尔维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使他的作品始终富有寓言式童话般的色彩而别具一格。 他曾参加了意大利抵抗运动,成为意大利共产党的成员,在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1947年发表了处女作蛛巢小径。作品既具有“寓言式的现实主义色彩”,

2、又是“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寓言”,这在新现实主义文学处于衰退的当时,为二战后的意大利的文学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 70年代问世的三部具有后现代派创作风格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1972)、命运交叉的古堡(1973),以及 寒冬夜行人(1979),则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了卡尔维诺的独特的创作风格:过去与现在相结合,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结合,幻想与现实相结合。,卡尔维诺十分注意让阅读他小说的读者能够进入角色,与小说中的人物,与小说的作者,一起去认识艰难、迷乱的现实生活,突破一座座“迷宫”。读者通过阅读,通过思考,去体验一次现代人的生活境遇的精神旅程。 1985年9月,卡尔维诺在休假期间突患脑溢血,因抢救无

3、效死亡,终年62岁。他的去世也使他与当年的洛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二、情节介绍,讲述一个男读者“你”到书店精心挑选买了一本卡尔维诺的小说寒冬夜行人,回家后看了这部书的一部分却发现这本书装订有问题,在小说的最精彩处读者被迫中断,只好到书店换书。 换了一本叫在马尔堡市郊外的小说 柳德米拉的女读者 无法找到他们所要寻找的小说结尾 男女读者产生爱情并结婚,情节结构分析,两层叙述层(双重结构) 由10部短篇小说合成的一部长篇小说 (1)第一层是男、女读者从购买寒冬夜行人到寻找小说结尾的过程 (2)在他们寻找的过程中出现的10篇短篇 通过第一层叙事将不连贯的第二层叙事巧妙贯穿起来,以一个封闭的叙事包围起1

4、0个不封闭的叙事。,小说中第二层叙事的10个故事,其实是10个不连贯的、有开头没有结尾的故事,且叙事风格都是各不相同的 间谍小说、阴谋小说、心理小说、革命小说 整部小说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叙事中自然转换,在这过程中体现了“元小说”的特点,“理想的读者”女读者柳德米拉,三、人物研究,真诚地喜欢阅读,在女读者的家里有很多的书籍。 在第四章中,她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喜欢看书,而且是真看”,不被打扰的环境、心无杂念的心境,男女读者所阅读的小说之所以会在悬念刚产生时就戛然而止,是由于女读者的前任男朋友翻译家马拉纳出于妒忌,“他觉得在他与柳德米拉之间有个无形的情敌,这个人通过书本与她交往。”所以他把文学作品翻

5、译、整合得“虚假、伪造、模仿、拼凑”、不被信任,“这样,柳德米拉埋头读书时,他便不会感到被她遗忘了”。,不带私心,不设先入为主的观念,她的不断阅读时为了小说本身,而不是为了心灵得到安慰、获得知识、获取快感等一些外在的东西。,阅读时看到作家所不知道的东西,她有较强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超越于男读者的思维模式,她总走在男读者前面,至少也超前他一步。她能跳出简单的书页,不仅能看到书页所蕴含、暗示、预兆的事情,还能看到书页以外的广阔的世界。,在不被作者真实的人影响阅读,作家在她的眼中只是个“极普通的人”,并不因为作家弗兰纳的声名而对这个产生某种印象。她对作家的认识,只是从小说中形成,对他的印象也只是“西拉

6、弗兰纳小说中的西拉弗兰纳,与站在我面前的您毫无关系”。,过去即地狱浅析寒冬夜行人之小说中的小说的人物形象,另一条情节线是所有只有一部分但不知开端和结局又互不相关的十部小说内容: 寒冬夜行人,在马尔堡市郊外,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不怕寒风不顾晕眩,向着黑魆魆的下边观看,一条条相互连接的线、一条条相互交叉的线,在月光照耀的落叶上、在空墓穴周围、结局如何 这十部小说表面上看来互不相关,但把这些小说的名字串起来却又是另外一部小说的开头 。,三、人物研究,续着这层关系,我把这十部小说看做是一部小说,那么里面的十个主人公“我”都是同一个“我”。这十个人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人生观过去即地狱 。 萨特在禁闭中写了

7、一句经典的话:他人即地狱。即我们在现实中常常身不由己,这个阻碍就是“他人”的目光。借用这句话换成“过去即地狱”即让我们身不由己的,阻碍我们生存的就是过去。,“过去”使“我”从神伤到无奈到局促不安最后迫使“我”想要毁灭它。 “过去”是什么? 时间能走多远,过去就能走多远。 过去一旦生成就永远生长,永远无法抹去,永远无法被毁灭 。 你改变不了你的过去,犹如你改变不了你的名字。 人类永远不能与外界割裂,包括即使像地狱的过去。不然我们人类永远无法到达幸福的彼岸,因为虚无不能成为幸福。,卡尔维诺认为,唯有“时间零”才是最关重要的,这一绝对时间,就其内涵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无比丰富的宇宙。作家在这部小说中只热

8、衷于营造时间零,而有意忽略这绝对时间之前和之后的时刻。 这种以时间零的观念和奇特的结构形象相呼应的是作家在小说中用心安排的人物形象有着“过去即地狱”的人生观的人物形象。,这个我想要与一切割裂,是自我封的,是非理性的,是自我毁灭的,或许在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还灌注 作家对迷乱的现实的无比深沉的反思,四、主题研究,读者、追寻与解构以及生命过程观。,(一)读者,第一层叙事中出现的人物大部分是读者 。 此书的视角是一个读者的视角 。 强调读者身份 ,作者无意于用情节跌宕去“俘虏”读者,让其误以为自己是故事中某角色而“不能自拨”。 小说中多个不同类型的读者:有常规的普通读者,如男读者“你”;有热爱阅读且

9、喜欢多种类型文本的读者如柳德米拉;有阅读时为了某种功力目的的如罗塔里娅等 。,特别的读者伊尔内里奥为例 ,他的行为其实象征一种对文本再加工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行为。 他说他从不看书,他拿书去雕刻 思考这样的读者能从文本中得到什么,再创造一些什么。,(一)读者,目标 :为他所读的只有开头的小说找下文。 小说中的故事模式的基本要素是:追寻/再追寻。 第一重故事以“找下文/得开头”为中心,主要围绕读者“你”的行动而循环展开。 第二重故事以“提供线索/找到另一故事开端”为中心,包括以下情节单元: 书店老板、卡利干尼先生等人得知“你”要找故事的下文,向“你”提供线索。但循着线索去找,“你”得到的却是另一本小

10、说的开头。,(二)追寻与解构,从表层来看,这两重故事依次解释了寻与寻得、给予与获得之间的矛盾。 从深层结构看,找下文与给下文提供线索,某种程度上是想要一次建构起一种新的方法或其他什么形式,而每一次走近建构时又被新的未知(新故事的开头)解构了。,(二)追寻与解构,这10本小说中的小说下文大片留白,甚至没有结局。 “你以为每一篇小说都必须有个开头又有个结尾吗?古时候小说只有两种:男女主人公经受磨难,要么结为夫妻,要么双双死去。一切小说最终的涵义都包括这两个方面:生命在继续,死亡不可避免。”,(三)生命过程观,(三)生命过程观,人生开头跟结尾,都是人的意志无法使之改变。唯一能掌握的是开头与结尾之间过

11、程。 当走向未知的未来时,我们消耗的是现在、是生命中的过程。,走自己的路 浅谈寒冬夜行人之反传统艺术特色,卡尔维诺一生笔耕不辍,他不仅孜孜不倦地探索与创新,而且从不重复自己,坚持走自己的路。读完他的寒冬夜行人,我们最大感受的是小说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特色,这反传统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语言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五、艺术研究,语言艺术,传统小说一般是使用平实的语言再现生活 。,这间屋子有股说不出的昧道,应当叫做公寓味道。那是一种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叫人发冷,吸在鼻子里潮腻腻的,直望衣服里钻;那是刚吃过饭的饭厅的气味,酒菜和碗盏的气味,救济院的气味。老老少少的房客特有的气味,跟

12、他们伤风的气味合凑成的令人作呕的成分,倘能加以分析,也许这味道还能形容。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夸张繁冗的语言艺术“陌生化”地再现生活,刺激读者的想象。,你把书扔到地上; 你真想扔到窗户外面去,甚至透过关闭的窗户把它扔出去。如果百叶窗帘放下了,那好,你把书扔向那刀似的窗叶,把树叶切得粉碎,让书里面的词、词素、音素到处飞溅,不可能再组合成文章;如果窗户玻璃是不碎玻璃,那更好,你把书扔出去,让它变成光子,变成声波,变成光波。 你真想把书透过墙壁扔出去,让它变成分子,变成原子,让它们穿过钢筋水泥的分子和原子,最后分解为电子、中子、中微子,越来越小的基本粒子。 你真想通过电话线把它扔出去,让它变成 寒

13、冬夜行人,视觉艺术,传统的小说一般是采用零聚焦叙述、内聚焦叙述,即第一和第三人称叙述的角度,或者是这两者的组合。但是寒冬夜行人却是采用外聚焦叙述为主,即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故事。,(一)外聚焦叙述的视角艺术造成真假幻觉,吸引读者阅读,运用第二人称“你”叙述,会让现实生活中的读者进行一个自我代入的角色。,你即将开始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寒冬夜行人了。,然而,读下去的时候又发现,这个“你”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读者。,你同意她的观点吗?同意?那就告诉她说:“是呀,这种书值得一读。” 她又说:“话虽这么说,我并不否认这本小说还是很有趣的。” 诺,别让谈话就此中断了。说呀,说什么都行。“您读小说读得

14、很多吧?是吗?我也读一些”,在这种第二人称叙述视角下,作者像是一无所知,却又引导“你”去行动。,这是因为读者不确定性,拉开了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审美距离,打破了读者在文艺接受时的传统思维,产生以假乱真的幻觉。,(二)外聚焦叙述的视觉艺术使情节碎片化,具有跳跃性,外聚焦叙述视角,作者不是全知全能地地观察、描写人物,因此 从叙述中读者知道的也不多,因此小说的情节也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具有跳跃性。,遇上女读者,遇上作家,找翻译家而到南极,空间艺术,传统小说一般是以时间征服空间。小说人物在时间的舞台上演绎各自的性格史或生命史。寒冬夜行人的反传统性还在于它主要是以空间艺术赢得读者的兴趣,是在空间上而不是在时

15、间上来观察和思考。,(一)空间艺术使主客体悄悄变化,增加迷幻色彩。,两个空间构成了你在读小说,我在读你读小说。主客体在读者阅读的时候悄悄变化,增加了迷幻色彩。故事中的故事,迷惑了读者的思维,增加了阅读的障碍。在注意主客体的转换中,也把读者吸引到故事里去了。,主干故事(男、女读者),嵌入故事(小说开头),我们,主 客,主 客,主客体消化,(二)用空间艺术制造出无限繁复的空间。,我们在读寒冬夜行人,讲述的是男读者读寒冬夜行人,我们在读的这本寒冬夜行人,寒冬夜行人里面套着寒冬夜行人,里面又套着寒冬夜行人像没有尽头,形成了一个无限繁复的空间。,寒冬夜行人就是这样、通过语言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等艺术

16、手法创作出一本新奇的反传统小说,所以打开他的寒冬夜行人总会让你觉得新奇诡异,读来又那么的亲切有趣,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你先要找个舒适的姿势:坐着、仰着、蜷着或者躺着;仰卧、侧卧或者俯卧;坐在小沙发上或是躺在长沙发上,坐在摇椅上,或者仰在躺椅上、睡椅上;躺在吊床上,如果你有张吊床的话;或者躺在床上,当然也可躺在被窝里;你还可以头朝下拿大顶,像练瑜伽功,当然,书也得倒过来拿着。,从寒冬夜行人的开头分析 读者如何与作者交流,参与文本创作,一、读者与作者交流寻找理想的阅读姿势,自由谈一,有一天有个婆婆坐车 坐到中途婆婆不认识路了. 婆婆用棍子打司机屁股说:这是哪? 司机:这是我的屁股.,冷笑话,当你把书倒过来拿着读的时候,文字对你来说已经陌生化了,进而延长了你的对文字的感知,你的思维必须高度集中,把文字转换过来,然后在加以理解。这一过程是一个陌生化的阅读过程,是需要更加理性的思维,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我们会更加专注。,“你不要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