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课时 溶解度(导学案)

上传人:lzz****sy 文档编号:141621516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课时 溶解度(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课时 溶解度(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课时 溶解度(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课时 溶解度(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课时 溶解度(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课时 溶解度(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课时 溶解度(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精品资料设计第2课时 溶解度课前自学准备明确课标要求课题溶解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教学难点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

2、信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课前自主学习课前预习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课堂教学展示课堂互动探究新课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进行新课知识

3、点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只有在“两个一定条件”下,它们才有确定意义?【交流回答】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活动与探究1】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NaCl,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KNO3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NaCl与KNO3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要点提示:(1)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解性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示;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2)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但是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小组问题探讨:教材P36表9-1中的数据都表示什么意义呢?小组同学任选几个数据来

4、互相考考吧!(如60时KCl的溶解度是45.5g,表示在60时,KCl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45.5g)进行新课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2.向40g20水中加入NaCl,向100g20水中加入KNO3,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它们溶质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g20水中加入NaCl直到饱和,向100g20水中加入KNO3配制成不饱和溶液。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归纳总结】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即溶解度)的要素:在一定温度下;等量的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g溶剂里;溶液为饱和状态;单位为g。固体的溶解

5、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溶液为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提出问题】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请看下面资料。【课件展示】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时的溶解度)【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课件展示】 教材P36表9-1【分析小结】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列表法。列表法表示溶解度不直观,不能表示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下面我们寻找另一种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知识点2 溶解度曲线活动与探究2】请

6、同学按教材P36P37要求绘制溶解度曲线,并讨论回答相关问题。【归纳总结】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归纳总结: 规律总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1)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例如20时硝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这是由于溶剂的性质不同。(2)外部因素:温度。进行新课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7、减小,如Ca(OH)2。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提出问题】我们研究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又该如何表示呢?【课件展示】1.展示教材P38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2.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交流回答】1.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小,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2.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练习讨论】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学生活动】利用所学知识和阅读教材P38P39资料讨论回答。教学板书第2课时溶解度一、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8、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小组问题探讨:溶解度曲线图上,相交的点表示什么呢?(表示在这一温度下,这些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要点提示: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3)可以确定某一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4)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5)由溶解度曲线可确定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教学板书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9、而减小,如Ca(OH)2。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四、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影响因素温度:随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压强:随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并且通过活动与探究总结出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我们还可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课堂析疑解难教材习题解答练习与应用(P40)2.在60时,110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恰好为该温

10、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或在6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110g硝酸钾固体)3.4.(1)甲丙乙(2)甲丙(3)甲乙丙5.C9在水中总是溶解有一些气体,冷水受热时,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即使尚未达到沸点,也常有气泡冒出。天气闷热时,水温高,水中氧气的溶解度变小,溶解的氧气少了,而水面与空气接触,溶解的氧气相对多些,因此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难题解答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方法点拨: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难题解答A.20时,甲

11、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D.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质量为200g【解析】从20向上作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20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故A错;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因为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后不会析出晶体,不会变为饱和溶液,故C错;60甲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只能溶解60g,所以得到溶液质量为160g,故D错。【答案】B课后反馈总结课后达标检测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课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时,学生对于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规定“在100g溶剂里”常常缺乏感性的思考依据,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这些科学规定的意义加深理解,点拨的方式也要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教师点评和总结:要点提示: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1)条件:在一定温度下。(2)标准:在100g溶剂里。(3)状态:达到饱和状态。(4)单位:克(g)。5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精品资料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