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2)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614576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业与乐业》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敬业与乐业》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敬业与乐业》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敬业与乐业》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敬业与乐业》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敬业与乐业》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业与乐业》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敬业与乐业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梁启超及其作品2.了解讲演词的特点,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3.掌握议论的基本知识:三要素、基本结构以及论证方法4.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品味与领悟、反思与批判过程和方法:1.反复诵读,体会语言特点2.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3.培养学生分专题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的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促进学生学习精神与生活态度的转变与升华【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

2、论证”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本文逻辑思维的清晰性与严密性的特点。【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品味与领悟、反思与批判【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是作者作为大学教授给学生作有关人生与事业演讲的演讲辞。当时作者,经历无数后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的弊端。回国后,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正由于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所阐述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闪烁智慧的光芒,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为什么推崇传统文化的缘由。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

3、韩愈如是说。近代学都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设置关于“职业选择”的具体情境,在文白夹杂的文本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恰如其分的、亲切的解读关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呈现对“敬业与乐业”的思考,为展开深入学习作好铺垫。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文意与文章内容、主题、结构等。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体验,反思自己在学习中“敬业与乐业”的状况,鼓励有独特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梁启超基极作品2.了解讲演词的特点,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3.掌握议论的基本知识:三要素、基本结构以及论证方法4.理清

4、全文脉络结构,明确本文中心论点5.学习字词二、教学重点:同上2、4三、教学难点:同上4四、教学过程1.导入假设若干年后,你原本想靠自己的歌喉去打天下当个歌星,却因为父母的横加干涉而成了一名医生,整天与那些没精打采的病人打交道;你原本想像比尔盖茨那样成为商业巨子,却因为沉迷网络太深荒废学业而成了一个“修鞋匠”,早出晚归地勉强糊口度日;再或者你即使如愿以偿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工作几年后却发现现实的教师生活竟如此不堪重负,那时的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现代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人们对职业的看法和选择也如此,面对不如意的职业,究竟是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潇洒跳槽,还是坚持“从劳苦中寻找快乐”原地努力呢

5、?2.解题,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3.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明确文体特点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属于议论性的文体。那么,围绕题目,提出了什么观点?(明确:题目揭示了议论的范围,文章开头提出了中心论点。)4.分析敬业部分:l什么叫敬?(见第6小节)l为什么要敬业?齐读第6小节,明确: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

6、可敬的。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l怎样敬业?指读第7小节,明确:忠实。追问:如何理解忠实的含义?(见第7小节)明确:不分心,不背叛。l作为没有经验的学生,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因看自己的才能、境地何如。l“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吗?(钟南山、袁隆平、白芳礼、范徐丽泰、比尔盖茨等)l假如生活并未如你所愿,7年后的你将从事的是你所不喜欢的职业,你选择敬还是不敬?(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后,老师明确:敬不是屈服,而是蛰伏。任何一个成功人士不是一开始就能从事自己所喜欢所擅长的

7、视野,在成功之前有很多人从事过卑微低贱的工作,比如李嘉诚等,但是他们对待任何一份工作,都能兢兢业业、秉着责任心去做,才迎来了人生的转机。)5.总结6.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论证的层次和方法2.明白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意义3.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品味与领悟、反思与批判二、教学重点:同上1、2三、教学难点:同上3四、教学过程1.复习:作者?身份?代表作?2.分析乐业部分: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作者认为对待职业,我们该专一、忠实地投入其中,并努力将其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了。而且作者认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那么有哪些趣味呢?速读第8小节,

8、归纳:第一:变化的乐趣第二:奋斗的乐趣第三:竞争的乐趣第四:专一的乐趣你们还能补充哪些乐趣吗?还有成功的乐趣、合作的乐趣等等。其实,没有什么事情是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的。但是历史上或生活中,有很多人却能以苦为乐,乐而忘苦。你们联想到谁呢?如宋濂负箧曳履,远途跋涉,寻求名师,忍受四肢冻僵、皮肤冻裂的痛苦,处于锦衣玉食的同学中,却“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只因为他觉得读书的乐趣远胜过条件的艰苦。师明确:可见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3.读完以后,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敬业与乐业了吗?齐读最后一小节,明确: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4.课文的6-9小节,层次清晰地论述

9、了什么是敬业乐业,说理透彻,结构完整。但是文章还有一大块内容老师没有讲到,那就是2-5小节。这块写什么内容?有存在的必要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见了这种无业游民就害怕。那么,你们最害怕什么样的人呢?你们父母最怕什么样的人?(预设:借钱的人。借钱不还的人。没有工作还来借钱的人。这三种人哪一种最可怕?明确:第三种是无业游民。可见无业游民,人人见了都怕,连大教育家也不例外。梁启超称这种无业游民是什么人?“蛀虫”“盗贼”,可见无业游民之危害。)明确:无业游民,圣人见了也无法可想。反面证明了有业的必要。百丈禅师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说明有事情可做,可以使生活充实,正面证明有业的必要。由

10、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事例,我们知道课文所说的“业”除了“职业”这个涵义以外,还指什么?明确:泛指一切使生活充实的有价值的事,包括学生的学习。课文围绕“业”字,依次谈了三个问题:有业、敬业、乐业。三者的顺序能否调换?(不能,“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和基础。)5.总结全文: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围绕“敬业与乐业”的话题,提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大家有没有发现,作者在说理的时候,引用了很多名言。找一找,说说引名言有什么好处?明确:文章更简洁精炼,含蓄典雅,增强说服力。作为讲演词,为了让听众觉得通俗易懂,作者又用口语化的语言进行解释。说说下列名言能证明课文中的什么观点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动吴玉章事业最要紧,名誉是空言冯定百事之成必在敬也荀子乐趣就藏在阅读与工作之中培根6.作业:预习,准备听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