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管理石油销售企业QHSE管理体系员工宣贯读本

上传人:初**** 文档编号:141612774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170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销售管理石油销售企业QHSE管理体系员工宣贯读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销售管理石油销售企业QHSE管理体系员工宣贯读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销售管理石油销售企业QHSE管理体系员工宣贯读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销售管理石油销售企业QHSE管理体系员工宣贯读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70页
销售管理石油销售企业QHSE管理体系员工宣贯读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销售管理石油销售企业QHSE管理体系员工宣贯读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销售管理石油销售企业QHSE管理体系员工宣贯读本(1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销售管理)石油销售企业QHSE管理体系员工宣贯读本石油销售企业QHSE管理体系员工宣贯读本甘肃利安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前言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了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并建立了HSE体系认证制度,HSE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工作从上游到下游、从试点到推广,在石油天然气行业迅速展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高度重视HSE工作,要求所属企业从2000-2004年全面建立与实施HSE管理体系。为解决一个企业几个管理体系并存的现象,2000年中国石油开展了质量健康安全环境(QHSE)管理体系一体化研究工作,将质量(Quality)

2、管理体系、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al)管理体系整合为一个管理体系,以提高管理效率,避免资源浪费。2001年10月发布了质量健康安全环境(QHSE)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包括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Q/SY2.1)、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要求(Q/SY2.2)、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指南(Q/SY2.3)三项企业标准。该系列标准采取共性兼容、个性互补的方式,以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基本框架,兼容了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标准要求,对不同体系标准的共同要素和特性要素进行了重新整合,为企业实现规范化和系

3、统化管理提供统一的标准和要求。2002年2月,炼油与销售分公司下发了QHSE管理体系工作计划,到目前为止,12个炼油企业中已有11家建立了QHSE管理体系,任务完成较好;销售企业由于起步较晚,进度较慢,19个企业中只有8家已建立或部分试点建立QHSE管理体系,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任务非常艰巨。2003年11月,炼油与销售分公司召开了2003年安全工作会议,分析了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各公司2004年至2005年QHSE管理体系建立工作计划完成时间表”,并对规范和加快QHSE管理体系建立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下一步,在Q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上要实现六个统一,即:统一

4、认识、统一步骤、统一方法、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标准。为此,组成炼油与销售2个专业组,汇集已建立并通过认证企业的QHSE手册、文件,集中其优点和长处,形成一个统一标准,下发给炼油与销售企业,以指导所属地区公司建立和实施QHSE管理体系。为了配合QHSE管理体系的全员宣贯培训,营造良好的QHSE文化氛围,为QHSE管理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根据部分销售企业的要求,我们特编制了本员工宣贯读本。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写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见谅。2004年3月目录第一章 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标准的形成1第一节 标准与企业标准化1第二节 管理体系标准介绍5第三节 QHSE一体化管理

5、体系14第二章 推行QHSE管理体系的必要性29第一节 石油销售企业的特点29第二节 加油站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36第三节 建立和实施QHSE管理体系的必要性38第三章 建立QHSE管理体系的基本步骤和方法48第四章 QHSE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54第五章 实施QHSE管理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 (总体指南)64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79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107第一章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标准的形成第一节标准与企业标准化一、标准的种类按照标准化对象,通常把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

6、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管理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标准包括管理基础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行政管理标准,生产经营管理标准等。工作标准是指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工作标准一般包括部门工作标准和岗位(个人)工作标准。二、标准的类型1、国际标准随着贸易的国际化,标准也日趋国际化。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本国标准,已成为WTO对各成员的要求。国际标准化,是指在国际范围内由众多国家、团体共同参与开展的标

7、准化活动。目前,世界上约有近300个国际和区域性组织,制定标准或技术规则。其中最大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ISO、IEC、ITU标准为国际标准。此外,被ISO认可,收入KWIC索引中的其他25个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也视为国际标准。国际上的标准化活动是从电工领域开始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于1906年。1946年10月14日,来自25个国家的代表会聚伦敦开会并决定创建一个“旨在促进工业标准的国际间协调和统一”的新的国际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47年正式开始运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标准化机构,负

8、责起草国际标准,起初是以制定技术标准为主,到目前为止已颁布了数千个国际标准。80年代后,开始着手建立管理标准,相继于1987年颁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1996年颁布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国际标准的作用:一是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往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二是消除技术障碍,增进国际间技术交流。2、中国标准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对需要在全国范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

9、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另外,对于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具有标准化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项目,以及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的项目,可以制定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3、国外先进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未经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的标准、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区域性组织的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准和企业(公司)标准中的先进标准。三、标准的作用标准化是沟通

10、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合作的技术纽带,通过标准化能够很好地解决商品交换中的质量、安全、可靠性和互换性配套等问题。标准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到贸易中技术壁垒的形成和消除。因此,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WTO/TBT)中指出:“国际标准和符合性评定体系能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国际贸易做出重大贡献。”标准化给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标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因为有了统一的产品标准,给人们在工程建设、设备维修等活动中进行材料采购、工具选用、零部件更换等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为有了统一的通讯协议和信号标准,人们才能充分享受全球固定、移动通话和网络资源共享的服务。日常生活中,从电源

11、插座,到电脑键盘、鼠标和USB设备,人们处处能感受到标准化带来的好处。四、企业标准化标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实现管理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要求。通过管理程序标准化、产品(服务)质量标准化、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业场所标准化、班组管理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目标分解与考核标准化,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二是促进相互交流与合作。标准化为企业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和经贸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体现了公平、平等、互利的原则。企业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取胜,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标准化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能够帮助企业“赢

12、得市场竞争”。突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强调“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不断增强顾客满意,保持与相关方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承担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与各国政府的一致要求,“经济竞争加剧和全球化发展不能以牺牲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健康利益为代价”,不能以破坏环境、造成能源枯竭为代价。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界、工业界等社会各界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公平竞争”,这个“公平”就包含“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健康”这个敏感的问题。发达国家要求国际贸易执行统一的劳工标准-绿色贸易壁垒和

13、职业安全健康贸易壁垒,“各国不应由于法规和标准差异而造成非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公平竞争,应尽量采用国际标准”。企业标准化,是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是企业相互交流与合作的需要,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企业满足社会与政府要求、实现长期生存与不断发展的需要。第二节管理体系标准介绍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相适应。第二阶段市场经济买方经济注重产品质量效益与质量有关出现ISO9000一、ISO9000族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和突出,美、英、日等工业发达国家在制定工业标准时考虑并制定了质量管理标准,各国制定的质量管理标准在本国的质量管理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推进

14、作用。由于各国标准间的差异,客观上对国际间的贸易和技术交流形成了技术壁垒。为消除各国标准不统一造成的技术障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发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1987版ISO9000系列标准由五个核心标准(ISO9000、ISO9001、ISO9002、ISO9003、ISO9004)和一个术语标准(ISO8402)构成。ISO9000系列标准的发布,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包括发展中国家和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随着ISO9000系列标准被世界各国和各行各业的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4年对标准进行了首次修订,除修订了原来

15、的五个核心标准和术语标准外,陆续补充了部分分标准和技术指南标准,称为1994版ISO9000族标准。200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质量管理标准进行了再次修订,强化了增进顾客和/或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概念,考虑了不同组织的需要,考虑了与其他管理体系(如环境管理体系)的兼容性,使质量管理标准适用性得到了更好的发展。2000版ISO9000族标准由三个核心标准(ISO9000、ISO9001、ISO9004)、一个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SO19011)构成,其他标准作为技术报告予以支持。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特点:引入了质量管理8项原则,理论更加完善。标准的通用性加强。将原来的9001、9002、9003合并为9001,可适用于所有产品类别、不同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组织,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删减某些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采用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强调了过程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逻辑性更强,相关性更好。强调了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其他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便于与其他管理体系相容。更注重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减少了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强制性要求。将质量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生活/日用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