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612560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学(1-14章) 一、名词解释.1、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它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系统,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等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2、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3、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4、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5、最

2、早的教育方针:是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都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6、最新的教育方针是十六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们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7、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8、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9、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10、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

3、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代表人物:卢梭11、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代表人物:涂尔干12、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13、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14、学制: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4、。15、高校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执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16、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17、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18、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19、课程的定义:狭义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20、

5、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简称教学计划):是指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21、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22、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现出来,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23、学年制: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24、学分制:是与学年制相对应的教学制度,据国际高等教育百科全书的解释,是指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通常为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

6、就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25、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26、讨论法: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认识、辨别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已见以取得共识的教学方法。27、自学指导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进行实验并通过思考和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二、填空.1、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到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2、年洪堡以新

7、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3、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莫里尔法案。到年共有所赠地学院。其中具有典型意义康乃尔大学的建立和威斯康星思想的提出。4、马克思主义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5、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代表人物:卢梭;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代表人物:涂尔干;西方教育史上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的第一人是:柏拉图。6、马丁特罗英才高等教育阶段大众高等教育阶段7、美国学者伯顿从举办者的角度将高等教育系统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单一公立系统,单一部门:意大利()单一公立系统,多重部门:法国(

8、)多重公立系统,多重部门: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4)私立和公立系统:日本、美国。8、高等教育系统可以分为: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大学或专门学院、研究生院。9、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是1951年国庆制定的,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部三个层次。10、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11、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于民国时期,年学位授予法学位分级细则,规定了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年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确立。12、高校教师的职务设置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通常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13、我国的高校领导体制:在1989年以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4、高校宏观管

9、理体制的三种模式(1)中央集权型:法国尤为典型。(2)权力分散型:美国是该模式的典型(3)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德国、日本、英国为代表。15、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结构,西方各国高校权力结构划分为三种模式: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16、大学教学处于中心地位和核心地位。17、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18、从形式上看,即以课程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而言,又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19、根据课程是否有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又可将课程分为显露课程(显形课程)和隐蔽课程(潜在课程)。20、从形式上,教学大纲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说明、本

10、文和附录。21、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举办者。22、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对学校招生主要实行统一入学考试制度。23、班级授课制首先是由夸美纽斯在其大学教学论(1632年)中提出并在理论上进行说明的。24、学年制和学分制是当今世界高等学校采用较为广泛的教学管理制度。25、讲授课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形式传授知识的方法,亦称为课堂讲授法。26、科研准备阶段由选题、调查研究、申请三部分组成;科研实验阶段由收集资料、实验测试、理论概括、反复论证四部分组成;研究成果评审、报奖和推广应用阶段由成果审核、成果鉴定、(评审)报奖、成果推广应用四部分组合。三、简答.1

11、、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什么?答: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2、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答:教育与文化的这种联系一方面反映了文化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

12、一方面又通过其特定的文化功能反作用于社会。(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文化系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3、如何说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大学职能的演变)是什么?答:()世纪以前的中世纪大学:培养人才职能()世纪的德国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产生。()世纪末的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4、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第二,进行科学研

13、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5、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是什么?答:()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史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三个职能互相联系、互相渗透。6、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是什么?答:()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7、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是什么?答:1、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4、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8、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发展速度要适度;()以内涵发展为

14、主提高规模效益;()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发展终身教育。9、高等学校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高等学校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高等学校学制的建立要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高等学校学制的建立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10、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什么?答: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即大多数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门由中央部委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之中。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11、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三个层次是什么?(与10题参照)答:1、高等专科学校;2、大学或专门学院;3、研究生院。12、世界各国高

15、校的招生制度是什么:答:()统一的入学考试()由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我国高校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招生制度。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学习招生主要实行统一入学考试制度13(1)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答:世界各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有以下几种方式:统一的入学考试方式;由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除以上形式外,在许多国家还采取了推荐免试入学的方式。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自1977年考试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基本上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招生制度。这种制度的优点: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录取,有助于保证入学新生的质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的原则,防止高校招生中的不良之风。不足之处:一考定终身难免出现随机性和偶然性,文理分科导致学生知识面窄,引发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素质结构不尽合理,高考科目过多,学生压力太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等等。同时,在招生方式上也存在明显弊端,由于区域间中等教育质量上的差异,难免出现地区间、行业间新生录取数量上的不平衡,造成局部的人才短缺,由国家完全承担大学生培养费用,一方面使国家本就财政紧张的局面变得更加严重,另一方面导致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13(2)我国招生制度进行改革的几个主要方面?答: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