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2)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609118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短文两篇》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0 记承天寺夜游 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 在读中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情感。3. 学习作者在遭遇人生困境时仍能保持的豁达的心态。教学重点:简洁朴素的语言中深蕴的意味。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查阅资料,了解苏轼生平及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27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是我们非常熟悉宋代的文学家。二走近苏轼:介绍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才华横溢的苏轼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对这篇文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不过,对于这个评价我们不少同学在初读课文时是持有疑义的,甚至有同学说

2、是因为这文章是苏轼写的,有名人效应了才被评为“精品”的。是这样的吗?就让我们精读这篇文章,看看它是否当得起“精品”二字吧!三、一读课文,知内容: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并注意正音及停顿。2、学生齐读,要求字正腔圆地读。 3、谈所得:(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借助文下注释,串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相与步于中庭”。 4.小结:通过初读,我们发现这篇短文字约意丰,记游所必须交代的人、事,仅用最简略、经济的语言加以表述,其余的却不再添枝加叶。看来确实当得起“精品”二字。四、二读课文,析妙句:1、男生读课文,要求节奏分明地读。 2、析妙句:(1)既为赏月,作者如何写月色?女生齐读文章描写月色的句

3、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借助文下注解释句。 4、谈所得:这个写景的句子妙在何处?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突显月色的清明。 5、小结:“月色如水”这比喻并非自苏轼开始,但是苏轼化明写为暗写,别具匠心地从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见到月色清朗。难怪被称为“精品”了。五、三读课文,品感情:1、 齐读课文,要求带点感情地读。2、设问:(1)经过前两次分析,我们发现这篇短文确实有值得称道的地方。那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出这篇短文所蕴含的情感意味了吗?作者在这篇短文中流露出什么情感了呢?(2)借助文下注解释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小

4、结:罹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本是抑郁,但是作者在抑郁之中却能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张怀民一起有赏月的欣喜,又表现了作者一向旷达的胸襟。末尾处有两个反问,一句含蓄的议论却是意味深长。我们至此不得不服,为什么这短短的八十几个字的文章会被称为“精品”了!六、四读课文,知作者:1、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身临其境地读。2、拓展延伸: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其实始终都是在写人,从文中我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阅读以下诗句,让我们更加理解苏轼吧!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比好湖山。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小结:逆境中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豪放乐观!3、评价:在为人上,他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他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他即使身处绝境,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七、作业:1、背诵默写这篇短文,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作业。2、推荐课后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