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3 口耳目(教案) (2)

上传人:lzz****sy 文档编号:141597354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3 口耳目(教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3 口耳目(教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3 口耳目(教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3 口耳目(教案)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3 口耳目(教案)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3 口耳目(教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3 口耳目(教案)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识字3 口耳目【教学目标】 1. 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 7 个生字。2. 会写“口、目”等 4 个字和横折、撇、弯钩 3 个笔画。3. 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识记生字。【教学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 3 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4 个生字。2.初步理解儿歌的内容。3.会写“口、目”等 4 个字和横折、撇、弯钩 3 个笔画。【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内 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

2、新课1.展示图片: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上是人体的什么器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口耳目,板书课题(3口耳目)。2.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人身上的这些宝贝。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用图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出示朗读视频,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设计意图:通过范读视频的引领,

3、教会学生正确、规范的朗读,同时帮助学生正音,识字。】三、学习字词1.认读生字出示三个会认生字“足、站、坐”的组词、识记等,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注意:读准平舌音“足 坐”,翘舌音“站”。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识记这3个生字?鼓励自主识记生字:(1)图文结合,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让学生将实物、 图片与汉字联系起来,发现汉字字形和各身体部位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借助俗语识记。“坐、站”两个字结构相对复杂,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动作演示初步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识记“站、坐”两个生字。(3)组词识记。可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转换语境认读,如“人口、手上、

4、 坐下”。2.学生玩识字游戏。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3.指导书写“口 目 耳 手”。(1)动画展示“口”“目”“耳”“手”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2)学习新笔画“撇、横折、弯勾”。这些字中都有哪些笔画?(横、竖、横折、撇、弯勾)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三个新的笔画名称“撇、横折、弯勾”。认识横折、撇、弯钩 3 个笔画。教师可运用折铁丝的方法来教新笔画横折、弯钩:将形状类似横折、弯钩的铁丝伸直成一直线,再弯曲成横折、弯钩,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应一笔写完。(板书: )(3)指导书写生字书写时注意:“口”第一笔竖和横折的横,应该稍往里斜。“目

5、”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横之间等距。“耳”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手”第一撇是横撇,弯钩要略带点弯。(3) 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三个一”: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5)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6)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解决生字的形、音、义,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课堂小结本课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扫除了阅读的障碍,积累了字词。五、课后作业

6、(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1-3)(45)(6-12)(13-17)(18)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 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内 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课前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7、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介绍了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口、耳、舌、手、足)【设计意图:出示图片,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中来。】三、品读释疑1.出示课文第9页插图:(1)读一读生字,并在图上找一找相关的身体部位。(2)这些身体部位有什么作用?(手可以劳动,足可以走路,口可以吃东西、说话,耳朵可以听声音,目可以看东西。)2.出示句子:“站如松,坐如钟。”(1)结合图片,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松”、“钟”分别指的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站立时象松树一样挺拔。坐姿像旧时摆放在桌子上的台钟一样,四平八稳。“松”是指松树,“钟”指台钟。)(

8、2)人为什么要“站如松,坐如钟”? 根据图片,联系生活思考回答。(因为站如松,含腹挺胸,挺拔直立,显得人很有精神;坐如钟,看起来端庄、稳健。)(3)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3.出示句子“行如风,卧如弓”。结合图片回答问题:(1)“行如风”是指?(行如风,指走路生风,行动敏捷。)(2)“卧如弓”是指?(卧如弓,睡觉时像弓一样侧卧,不仅身体容易放松,脉络也容易舒畅。)(3)人为什么要“行如风,卧如弓”?(行如风,体现了人干净利落、雷厉风行的精神面貌;卧如弓,身体充分放松,能够解除疲劳。)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读出韵味,体现含义。重点突出 “松、钟、

9、风、弓”,读中感受坐立行卧应有的精气神。(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设计意图:课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课文内容的大致理解,从而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必然实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四、课堂拓展推荐阅读儿歌人的五件宝。 播放儿歌人的五件宝的范读音频。学生跟读,指名读。五、资源链接介绍象形字是什么,了解几个最常见的象形字。六、课堂小结通过学习口耳目,我知道了口、耳、目、手、足的作用,还知道了我们要养成好的习惯。七、当堂检测(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八、课后作业(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1-2)(3-5)(

10、6)(7-8)(9)(10-12)板书设计 识字3 口耳目 口 人口 口才目 目光 题目耳 耳朵 耳环手 大手 手里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本节课伊始,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讲什么是象形字,而是采用看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猜想哪个身体部位和哪个字相连,然后同桌合作认一认。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教学环境下识字与交流,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想象力丰富,我抓住这一特点,教学生识记生字“口、目、耳、手”时,先出示这些字对应的图片,紧接着我出示甲骨文,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学生在观察中非常兴奋地发现这些字原来都是图画变形而来,觉得非常有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了生字,提高了能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学生说话环节,由于孩子刚开始识字,能用所学词语说出一两句就不错了,要求孩子用一组或两组词串说话,他们还不敢大胆表达,仅有个别学生能清楚条理地说出来。5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