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596982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卒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脑卒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脑卒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脑卒中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脑卒中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卒中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卒中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脑卒中,主讲人:许碧霞 组长:孙雪平,.,2,.,3,发病率高 致残率高 复发率高 费用高 死亡率高,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卒中已肆虐全球,首次卒中后6个月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脑卒中五大特点,.,4,内 容 提 要,第一部分 脑卒中的概念及分类,第二部分 病因与发病机制,第三部分 临床表现,第四部分 脑卒中的治疗,.,5,脑血液循环,脑部血液供应由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组成,两者由Willis环联通, Willis环和多处动脉间的吻合对大脑的血液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脑部代谢的特点:脑组织几乎无葡萄糖和糖原的储备,需要连续地供应所需的氧和葡萄糖。 脑血流量的调节:

2、脑血管具有自动调节功能,脑血液平均动脉压60-160mmHg范围内变化仍可以维持稳定,自动调节功能受到伤害时,脑血流量随血压升降而增减。,.,6,概念,脑卒中,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脑血栓(Thrombosis),脑栓塞(Embolism),脑出血(Crerbral Hemorrhage),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按病理性质分:,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腔隙性脑梗死,第一部分,.,7,CT表现:,第一部分,.,8,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最

3、常见的类型,约占60。,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第二部分,病因,.,9,基本病因,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糖尿病diabetes长骨骨折的脂肪栓子;寄生虫虫卵栓子;癌性栓子;胸腔手术、人工气胸、气腹的气体栓子;异物栓子等 3.来源不明性,第二部分,.,14,四、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动脉瘤血液尿素氮和血糖升高。 2.影像学检查:头部CT、MRI检查可早期发现脑出血的部位、范围和出血量, 可鉴别脑梗死和脑肿瘤,并可检出同时存在脑水肿和脑移位。怀疑有血管异常时可进DSA检查,可清晰显示异常血管、造影剂外漏的破裂血管和部位。 3.

4、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力常增高,多为血性脑脊液。重症脑出血根据临床表现以确定诊断者,不宜行腰穿检查,以免诱发脑疝。,【诊断要点】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迅速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颅丙压增高症状伴偏瘫失语等体征应考虑本病,CT可明确诊断。,.,20,脑卒中的发生是有预兆的,.,21,中国脑血管病疾病管理 新指南的发布,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第四部分,.,22,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180mmHg舒张100mmHg,1,缺血性脑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 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

5、11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那个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谨慎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如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避免血压急剧下降,2,卒中后若病情稳定,血压持续140mmHg/90mmHg,无禁忌症,可于起病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服用的降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压治疗,3,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4,(二)血压调控,血糖调控(7.7-10mmol/L),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一)早期溶栓:rt-PA (3-4.5h内),尿激酶(6h内),链激酶,第四部分,.,23,溶栓治疗,用量:0.9mg/kg/次(最高剂量不超过9

6、0mg) 用法:加入原厂配备的溶媒中,先用总剂量的10%在1-2分钟内立即静脉推注,其余90%在60分钟内微泵注射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第四部分,.,24,1.溶栓后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 2.溶栓后导尿管、胃管等应延迟放置,避免诱发出血。尽量减少肌肉、动静脉注射次数,药物注射完毕局部按压5-10分钟。 3.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肢体肌力、语言功能等变化,以判断溶栓效果及病情进展。 4.观察有无出血征象: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注射部位有无渗血、胃出血、便血,血尿等,有无颅内出血的症状,用药24小时后应复查头颅CT。,注意事项,第四部分,.,25,(三)防治脑水肿:常用20%甘露醇

7、125250ml快速静滴并可使用激素如地塞米松每天1020mg加入甘露醇中静滴, 甘露醇和地塞米松还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防治脑水肿还可使用呋噻米、10%复方甘油以及清蛋白等。 (四)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复发、血栓的延长及防止堵塞远端的小血管继发血栓形成,促进侧支循环。适用于进展型脑梗死病人,出血性梗死或有高血压者均禁用抗凝治疗。 (五)抗血小板治疗:推荐意见: (1)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50300mg/d(I级推荐,A级证据)。急性期后可改为预防剂量(50325mg/d),详见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

8、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 (2)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h后开始使用(I级推荐,B级证据)。 (3)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级推荐,C级证据)。,第四部分,.,26,(六)降纤治疗:降纤酶,巴曲酶,安克洛酶等。 (七)高压氧舱治疗:可提高血氧供应,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八)脑保护治疗:目前推荐早期(2h)应用头部或全身亚低温治疗。药物可用胞二磷胆碱、纳洛酮、依达拉奉等。 (九)扩容,扩张血管治疗(脑血栓形成亚急性期,脑血肿基本消退时可适当使用) (十)中医药治疗 丹参、川芎嗪、葛根素、银杏叶制剂等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血流、降

9、低血液黏度。 (十一)外科治疗:对大面积梗死出现颅内高压危象,内科治疗困难时,可行开颅切除坏死组织。,第四部分,.,27,一、内科治疗,(一)一般治疗:血压监测、心电图监测、氧饱和度监测 (二)血压管理:当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180 mmHg时,可使用静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调整降压速度,16090 mmHg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值 (三)血糖管理:控制在77100 mmolL的范围内,出血性卒中的治疗,第四部分,.,28,(四)体温管理:脑出血患者早期可出现中枢性发热,特别是在大量脑出血、丘脑出血或脑干出血者。 (五)药物治疗:止血药物(仅用于并发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障碍时,不推荐

10、常规使用),神经保护剂,中药制剂 (六)控制脑水肿:20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一、外科手术治疗:大脑半球出血量30ml以上或小脑半球出血10ml以上,第四部分,.,29,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脑卒中的预防主要是危险因素的防治,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 、吸烟、肥胖、酗酒等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遵循三级预防策略,.,30,1一级预防为发病前的预防,即对有卒中傾向、尚无卒中病史的个体预防脑卒中发生,这是三级预防中最关键一环。如在社区中首先筛选上述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找出高危人群,提倡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积极治疗相关疾病,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 2二级预防针对发生过卒中或有TIA病史的个体,

11、通过寻找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复发。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发展成为完全性脑卒中。 3三级预防脑卒中发生后积极治疗,防治并发症,减少致残,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31,相关护理诊断,1.躯体活动障碍 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3.急性意识障碍 4.潜在并发症:脑疝、消化道出血等,.,32,护理措施,急性意识障碍 (1)休息与安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4周,抬高床头1530,以减轻脑水肿;谵妄、躁动病人加保护性床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适当约束;保持环境安静、安全。 (2)生活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有吞咽障得者,发病第2-3天给予

12、管饲饮食。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大小便护理,发病后2448h在变换体位时应尽量减少头部的摆动幅度,以防加重出血。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病情监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并详细记录;使用脫水降压药物时注意监测尿量与水电解质变化,.,33,潜在并发症:脑疝,(1)评估有无脑疝的先兆表现:应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喷射性呕吐、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不规则、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等先光表现。 (2)配合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根后坠和室息,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口鼻分泌物,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快速脱水、降颅内压治疗,备好气切包、脑室穿刺引流包、呼吸机、抢救

13、药物等,.,34,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1)病情监测: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呃逆、上腹部饱胀不适、胃痛、呕血、便血、尿量减少等症状和体征;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留取标本检测大便潜血试验。 (2)心理护理:告知病人和家属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 应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情绪;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病人休息。 (3)饮食护理:遵医嘱禁食,或给予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注意少量多餐和温度适宜,防止损伤胃黏膜。 (4)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保护胃黏膜和止血的药物,如雷尼替丁、吉胃乐凝胶、巴曲酶、奥美拉唑等,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35,.,36,.,37,谢谢您的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