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江北区城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社会资本现状探讨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593267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江北区城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社会资本现状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宁波江北区城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社会资本现状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宁波江北区城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社会资本现状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宁波江北区城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社会资本现状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宁波江北区城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社会资本现状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江北区城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社会资本现状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江北区城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社会资本现状探讨(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波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开发课题申请书课题题目 宁波江北区城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社会资本现状研究申 请 人 林钦根、洪伟棠、虞宁银、顾旭东、吴春益 填表日期 2008年12月31日 宁波市农业普查办公室印制宁波江北区城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社会资本现状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以宁波市江北区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为依据,对江北区新农村建设中郊区城区化,农民市民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矛盾,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中由传统血缘依附性向现代公民型转变的非传统经济解构方法来降低社会矛盾的解决成本。关键词:社会资本、城郊农村、农民市民化、农业普查江北区作为宁波市老三区之一,有四个街道处于城市中心区,三个涉农街道、慈城镇共管辖107个行

2、政村,8.8万户籍农民,与宁波市其他县市交界,整体处于宁波的城郊结合部。在江北区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了各类因传统社会资本发生解构,新的社会资本还未建立,而现存的并不能为其完全市民化提供足够支持的现象。通过重构农村居民本身社会资本的非传统经济方法来降低社会矛盾的解决成本。1、农民与市民的不同社会资本构成社会资本是指行动主体所动员(投资)的、能给自己带来预期回报的社会结构性的资源,其基本内涵包括有互助、信任、社会准则、共享、参与以及关系网络等等1。1.1、社会资本模式特征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种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三种类型的社会资本,即传统血缘依附型、

3、现代公民型和当代型社会资本2。传统血缘依附型社会资本有四方面特征:第一,人际关系以土地为媒介,因人与土地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所形成与土地紧密相连的封闭且稳定的地缘性社会资本;第二,个人依附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家族共同体来发展农业经济;第三,习惯、习俗以传统道德和宗法制度为重要规范;第四,社会资本呈现偶然的闭合状态,即人际交往大多局限在生产和生活的狭小空间。现代公民型社会资本的人际关系是以资本为媒介,以业缘关系为主要手段,以契约和法律为人际关系调节的手段,社会资本呈现普遍性的开放状态。当代社会资本具有信息时代现代公民型社会资本发展的崭新特征。1.2、社会资本的强弱关系与社会资源的负相关性市

4、民与农民的社本资本强弱有着本质的区别,市民的社会资本模式是弱关系型的,体现业缘、物缘关系的现代公民型模式,具有开放倾向;农民是强关系型的,体现地缘、亲缘关系的血缘依附型模式,具有封闭倾向。在传统血缘依附型社会资本中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来源和保障,与市民长期依附于单位组织不同,农民依附的是土地,在现有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同时也要依附具有土地使用初级审批权和所有权的行政村。根据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决定个体所拥有社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三个因数:一是个体社会网络的异质性;二是网络成员的社会地位;三是个体与网络成员的关系强度。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的社会网络的异质性越大,网络中成员的地位越高,个体与成

5、员的关系越弱,则其拥有的社会资源就越丰富3。农村居民在行政村中交往的主要是亲戚或邻居,交往的异质性不强,网络成员的社会地位大致相同,缺乏跨越型社会资本和垂直型社会资本,导致资源匮乏。加上所处环境的强关系网络,导致农民整个群体素质的低水平循环。1.3、城郊农民在市民化中社会资本的解构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是否拥有社会资本,决定了人们是否可以实现既定目标4。”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政府的目标是郊区城区化,农民市民化,并为社会发展提供大量有益因子。城郊农民的目标是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裕,条件更加好,付出能得到更多回报。据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的农民认为失去土地后自己不是传统的农民,介于农民与市

6、民间。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收入组成不同,获取城乡结构调整带来的非农收入(房屋出租、村股份分红、二三产从业收入)远高于传统农业收入;第二,选择交往范围扩大,以金钱为基础的异质性交往方式逐渐增加;第三,信任模式经济理性化,以传统亲情信任向经济和亲情并重的转变;第四,民主权利意识越来越明晰,大部分农民积极参加涉及到自身利益的集体活动,监督村(社区)日常的管理活动;第五,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在经历征地拆迁、赔付损失等利益博弈后,利用法律最大范围的来保护自身利益。2、江北区城郊农民的社会资本构成城郊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分布的包括部分城市建成区和部分乡村的自然与经济交合地带,具备三个特征:一是与城市建成区

7、毗连,兼具城市与乡村的某些功能与特点,但在行政上不属于城区街道管辖而属于郊区乡(镇)管辖;二是非农产业比较发达,但仍存在一定量的纯农业和兼业农业,且兼业农业在其中占有较大比重;三是人口密度介于城区与一般乡村之间5。江北区以其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将江北区第二次农业普查地域范围作为城郊地域进行分析。2.1、2001年到2007年江北区农业增加值所占GDP比重2001年到2007年的七年是江北区经济腾飞的七年,GDP总量从2001年24.92亿元窜升到2007年的137.17亿元,名义增长550%,而农业GDP总量维持在34亿元之间,所占GDP总量的比重由12.48%持续下降到2.76%。另一方面,

8、2007年全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10亿元,比去年增长25%。说明农村所蓄养的血缘依附型农业经济增长模式逐步解体,经济增长模式被二三产所全面替代。(详见表一:2001年到2007年江北区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表)表一:2001年到2007年江北区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表单位:亿元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农业GDP3.113.143.003.813.693.693.78GDP24.9228.3035.4782.12101.51120.60137.17比重12.48%11.10%8.46%4.64%3.64%3.02%2.76%2.2、2001年到20

9、07年江北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江北区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按现价计算比2001年增长78.11%,7年间持续并保持高速增长,展现出加快的态势,2007年并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比宁波市平均水平的10051元高126元。(详见表二:2001年到2007年江北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表)表二:2001年到2007年江北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表单位:元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人均纯收入 5714 6177 6687 7616 8332 9175 10177 名义增长率8.10%8.26%13.89%9.40%10.12%10.92%2007年,江

10、北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全年人均总收入的53.7%,同期宁波市平均水平为49%;江北区第一产业经营性收入仅占人均总收入的26.7%,意味着在江北区农民的四分之三收入来自二、三产业。农村居民收入多元化日趋明显,(详见表三:2007年宁波市和江北区农村住户人均总收入及其构成)。表三:2007年宁波市和江北区农村住户人均总收入及其构成单位:元宁波市江北区全年人均总收入1198412928一、工资性收入58766943二、家庭经营性收入473941001、第一产业收入259134472、第二产业收入8932043、第三产业收入1255448三、转移性收入749531四、财产性收入6191355特别

11、是房租收入为人均988元,占总收入的7.6%,远高于其他县市区的比例,以庄桥街道李家村为例:过去出租房每平方每月5元也少有人问津,自从周边企业不断落户,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需要租房,如今每平方每月租金提高到8元,增幅达60%。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为人均92元,比去年增加人均19元。本地劳动力在离开农田后,将土地流转到种田大户手中而获得土地租金收入。目前,我区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亩均每年一般在500元以上,高的甚至超过了1000元,土地流转面积已达5.6万亩,比上年增加7000亩,流转面积已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57%,比去年增加6个百分点。2.3、农业产业化程度江北区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程度逐步提

12、高。2007年年底,全区已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5.5万亩,“江南吐鲁番”的1800亩裘市葡萄基建成,“洪塘牌”蜜梨种植面积达1.57万亩。地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家,共投入技改资金519万元,拥有市级以上品牌产品22个,专业合作社23家。1996年江北区农业生产经营户为14916户,到2006年减少为13471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从27家上升为68家。(详见:表四:1996年及2006年农普农普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单位比较表)表四:1996年及2006年农普农普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单位比较表单位:户、家单位宁波市江北区1996年2006年1996年2006年农业生产经营户5930065840391

13、491613471农业生产经营单位285445872768江北区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家庭占农业经营户的比例为39.4%,农户专业化种植程度比浙江省高8个百分点,比宁波高3.6个百分点,比传统农业大县象山和宁海分别高6.3个和10个百分点。江北区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为83.6%,机电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为87%,远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详见表五 :2006年农业收入、机耕比例、机电灌溉比例表)表五 :2006年农业收入、机耕比例、机电灌溉比例表单位:%浙江宁波江北象山宁海农业为主要收入户的比重31.5 35.8 39.4 33.1 29.4 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53.2 63.0 83.6

14、 72.6 48.6 机电灌溉占耕地面积比重45.4 54.8 87.0 55.7 20.0 2.4、户籍农民举家外出原因分析江北共有农业户籍人口8.8万,其中有2.5万人举家外出,外出方向主要在本街道范围,占外出总人数的61.67%。(详见表六:2006年江北区举家外出人数去向表)表六:2006年江北区举家外出人数去向表单位:人合计村外乡内乡外县内县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江 北 区250441544529005747512440甬江街道199930158310264940庄桥街道589733747301497147149洪塘街道736554817549968054慈 城 镇978362898332228236197按照举家外出原因分类,江北区比例最大的为拆迁搬家达42%,是宁波市平均水平的2倍。作为城市的扩延部分,拆迁是以村为单位进行,并集中安置在本街道、镇郊的安置小区,主要是考虑到搬迁和以后的稳定性,依然保留了血缘依附型社会资本的场域。其次为务工经商,比例仅为宁波的50%,城中、城郊个私经济较为发达,比较容易就业。收入稳定,风险较小,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以简单劳动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创业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排挤作用(详见表七:2006年江北区举家外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