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无缺点”管理教学提纲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587872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安全“无缺点”管理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电气安全“无缺点”管理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电气安全“无缺点”管理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电气安全“无缺点”管理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电气安全“无缺点”管理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安全“无缺点”管理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安全“无缺点”管理教学提纲(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力是产、供、用同时完成,电力事故又具有瞬时性、突发性、危害大、波及面广的特点,因而电气安全尤为重要。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电气安全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一、“无缺点”管理的含义“无缺点”出自英文“ZeroDefects”意为,“零缺点”,美国称为ZD计划,它的出发点就,是要求职工树立正确无误的工作思想,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完美无缺。它强调人的重要性,注意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的检验把关:个人的心理不健康,如缺乏,故直接原因的联系这个角度,违章可分为生产者个人无资格审查或不合格上岗,无票操作,无票作业等的作业性违章;与生产有关的装备、

2、设施不符合规定要求而贸然作业、操作、运,行的装置性违章;生产指挥人员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条例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及专为某项工作制定的技术安全措施等发布错误的命令或作出错误的决定的,指挥性违章。从违章者本人的安全技术素质与思想、心理、习惯等角度,违章可分为由于缺乏安全技术知识所致的偶然性违章,和由于固守旧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犯安全,工作规程的习惯性违章。三、违章者的心理及行为缺点1不信“安规”凭经验,怀有饶幸心理,认为不按“安规”办事也不一定出事。2口头上重视“安现”,无人,监督时,思想麻痹、自觉不自觉的违反“安规”。3照“安规”办事步骤繁锁,图省事,自有一套工方法造成违章。

3、4工作中急于求成,找窍门,忽略了安全造成违章。,5安全措施不完备,又没有补救措施,仓促作业,造成违章。6交待不清,配合不当,各自为政,想当然操作造违章。7工作情绪不稳定,精力分散,措施不严,,随心所欲造成违章。8环境恶劣如大风、大雨、大雪、大雾等天气,应终止工作,但为抢时间,缩工期,突击任务,冒险作业造成违章。9无视“安规”和劳动纪律,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自觉地违章。10监护人的作用只说在口头上,实际流于形式,监护不到位造成违章。11没有履行许可手续,或条件不成熟而许可工作造成违章。,12指挥者责任心不强,发布与“安规”、“运规”不符的指令形成违章。四、电气安全“无缺点”管理的步骤1进行心理

4、调整,通过心理卫生教育,使职工在思想,上认为缺点完全可以根除,培养职工的荣誉感、责任感,鼓励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酿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使职工工作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违章,接受他们的合理化建议,不断改进工作环境和管理方法,使他们能够及时地消除缺点。3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开展全员性的学“安规”做,遵章守纪好职工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职工安全作业的思想认识,以弥补不足之处和满足其求知的欲望。4建立无缺点工作制度:(1)成立ZD领导小组、制定ZD工作,的方针、实施细则、ZD小组的评价与表扬制度。(2)建立ZD管理委员会,由各部门主管人员组成,负责

5、本部门的ZD管理工作,组织ZD小组的目标,提供必要的条件,进,行表扬与推荐等。(3)组织ZD小组,确立和实现小组目标,提出消灭与改进缺点的方案,完成目标的成绩评价以及申请表扬奖励等。(4)要做好ZD工作制度的宣传工,作,使每个职工根据自己的岗位填写“无缺点工作保证卡”以加强职工的责任心,查找工作中可能带来的不足。计划或工作完成后,应通过“预防缺点检查表”,进行逐级检查盖章,,此外,还要建立“消除缺点记录卡”并编制“消除缺点统计分析报告表”以记录推行ZD管理的成效和作出待消缺点的简要说明。如果是用于本部门无法消除的缺点,则建议上级管理, 电机维修 电机修理 jkl,部门支持消除。5建立安全奖罚制度: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奖罚办法,对安全有功人员要大力宣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企业全面推,行ZD管理,可以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潜力,加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经验交流,只有人人、事事做到“无缺点”,整个电力生产、供给、使用过程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