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单元五 控制协调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583957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单元五 控制协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习单元五 控制协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习单元五 控制协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学习单元五 控制协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学习单元五 控制协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单元五 控制协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单元五 控制协调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单元五 控制与协调,补充:控制第一节 控制的概念与类型,一、控制 1、定义 按照计划标准来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 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 修改计划,使计划更切合实际。 2、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计划和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计划产生控制的标准,是控制的前提,而控制是计划目标能够实现的保证。一旦计划付诸实施,控制工作就必须跟随、穿插其中,衡量计划的执行进度,揭示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及指明纠正措施,以保证对工作发展态势的控制。计划越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好;反之,控制越是完善,管理者实现组织计划的目标就越容易。,3、控制三要素 适用于一切控制工作 控制标准是检

2、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 偏差信息偏差的原因、严重程度等。 纠正偏差采取措施,消除偏差。 4、管理控制的特点 整体性:(1)参与控制是全员的共同任务; (2)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个方面。 动态性:控制标准要因人、因环境而异。 首先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来执行。 是提高职工能力的重要手段。,二、 控制的类型 按控制发生的时间不同 事前控制 现场控制 反馈控制 按控制发生的范围不同 全面控制 局部控制 按控制的内容不同 成本控制 质量控制 资金控制 作业控制,1、事前控制(预先控制) 优点: a、防患于未然; b、适用面广,适用于一切工作之中; c、就事不就人,不会造成心理冲突。 缺点: a、当事故

3、未发生时,加大了成本; b、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分析。 如:预算(投入、产出;时间) 采取预防措施,预防的关键是准确的预测 收集信息 预测 预防措施 防患于未然 完善的制度是主要手段,规定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同时也保证了个人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2、现场控制 优点: a、现场指导,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b、控制及时; c、相对事前控制来讲,可节约成本。 缺点: a、受管理者时间、精力和业务水平的制约; b、应用范围窄 c、易引起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的矛盾。 如:生产现场的及时控制 要求: a、现场管理者要有丰富的能力、知识和经验,能够在现场发现问题并果断提出处理意见 b、下属人员要

4、积极参 C、担负一线的管理者要有必要的授权,3、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的优点: a、反馈控制可以根据工作的实际结果对工作进行评价,既易于工作人员接受,也有利于管理人员采取有效和有力的措施改进管理工作。 b、反馈控制可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因为人们希望获得评价他们绩效的信息,并据此来调整自己未来的行为,而反馈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信息。 反馈控制的不足:反馈控制存在时间滞后性,当管理者获取信息时,可能的失误和损失已经发生,弥补的措施只能在新的工作中产生效果,成语“亡羊补牢”就是对反馈问题和工作效果的很好描述。 在管理中使用最多的反馈控制有财务报表分析、生产成本分析、产品质量检验和组织成员绩效测评等。,第二节

5、 控制工作的步骤,一、制定控制标准 制定的标准必须体现出: 1、定量化,易衡量。 2、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并且是经过努力后能够达到的。 3、应具有弹性。 二、收集偏差信息 收集的信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性:(1)收集信息要及时; (2)信息的加工整理要及时,2、可靠性与真实性 (便于决策的正确性 ) 3、适用性 (信息的数量、形式、内容要能为上 级所用 ) 三、鉴定并纠正偏差 偏差原因及纠正措施: 1、可控偏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现场调整 2、不可控偏差计划本身不完善修改计划,第三节 有效控制的原则,一、重点与例外原则 重点原则是指组织在建立有效控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影响组织目标成果实现或反

6、映工作绩效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从中选择出关键性要素作为控制对象,并进行严格的控制,其他方面则相对放松控制,这样,管理人员可以省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外原则是指主管人员越是只注意一些重要的例外偏差,也就是说越是把控制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超出一般情况的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情况,控制工作的效能和效率就越高。,二、及时性原则 控制的及时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两点: 1、在偏差还未发生之前,就能准确预见并制定对策,以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对控制全局的主管人员来说,应关注所预见的趋势,通过对活动变化趋势的把握,尽可能早地预测偏差的产生,并采取预防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使各方面的损失降到最低限

7、度。 2、一旦产生偏差,能够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避免时过境迁,使控制失去应有的效果。,三、灵活性原则 为了使控制与实际相吻合,应考虑多种方案及可以允许变动的幅度,从而使控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控制应当从实现目标的目的出发,采用多种灵活形式达到控制的目的。同时,控制应允许意外的变化或情况发生,过于死板反而会破坏控制的有效性。,四、经济性原则 组织的控制所支出的费用必须小于由于控制所带来的收益的增加。 一般来说,要实现控制的经济性: 首先应根据组织规模的大小、所要控制的问题重要程度,以及控制费用和所能带来的收益等方面来设计控制系统; 其次,所选用的控制技术和控制方法,应当是能够以最少费用或其他

8、代价就可以检查和阐明工作偏差及其原因的; 再次,不要追求所谓的“全面控制”,应该实行有选择的控制,把着眼点放在组织工作最重要的方面和最关键的环节上。,五、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有效的控制要求有客观的、准确的和适当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关键在于,在每一种情况下,标准应是可测定和可考核的。,5.2.1协调的概念,协调是指组织成员内部之间或者组织成员与外部公众或社会组织之间发生的,旨在完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信息发送、接受、反馈的全过程。协调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协调的对象并不限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 2.协调除了存在于组织内

9、部,更存在于组织的外部。 3.协调有多种具体方法和形式。 4.协调并非只传送一种内容,而是传送多种多样的内容。 5.协调具有显著的层次性。,学习任务一 召开协调会,5.2.2协调的作用,1.协调有助于改进组织做出决策。 2.协调促使企业员工协调有效地工作。 3.协调有利于领导者激励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组织氛围,提高员工的士气。,5.2.3协调会的召开,针对协调的重要性,企业应该经常召开员工协调会,让各类员工聚集在一起,发表意见和提出看法,这种员工会议不是指每年一两次的员工代表大会,而是针对具体问题,利用会议形式鼓励大家发表意见。,5.2.1现场管理概述,现场这个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

10、义上,凡是企业用来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都称之为现场。如厂区、车间、仓库、运输线路、办公室以及营销场所等。狭义上,企业内部直接从事基本或辅助生产过程组织的结果,是生产系统布置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基本要素之一。狭义上的现场也就是一般大家默认的。,学习任务二 现场管理,5.2.2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1.现场实行“定置管理”,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文明生产; 2.加强工艺管理,优化工艺路线和工艺布局,提高工艺水平,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3.以生产现场组织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为目的,不断优化生产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 4.健全

11、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统计台帐等; 5.建立和完善管理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 6.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2.3现场管理的重要性,1.现场能提供大量的信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间接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真实的,要想获得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只有到现场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 2.现场是问题萌芽产生的场所。现场是企业活动的第一线,无论什么问题,都是直接来自现场,出现问题时如不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放任自流而任其发展,向着好的方面发展的概率要比向坏的方向发展的概率要小得多。 3.现场最能反映出员工的思想

12、动态。,5.2.4现场管理的实施,现场管理是个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现场管理工作,常见做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治理整顿:着重解决生产现场:脏、乱、差,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 2. 专业到位:作到管理重心下移,促进各专业管理的现场到位; 3. 优化提高:优化现场管理的实质是改善,改善的内容就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5.2.5加强现场管理的措施,1.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推进基层建设深化。 2.强化现场管理,细化专业管理,建立稳固的生产基础。 3.继续改进“专项检查”,提高“专项检查”工作的有效性。 4.抓好创特色管理工作,推进现场管理与基础工作水平提高。 5.加强制度建设,完善

13、现场管理与基础工作的标准。,5.2.6现场管理三大工具,1.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 2.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二:目标管理 3.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三:看板管理,5.2.1确立标准,1.确定控制对象 2.选择控制的重点 3.制定标准的方法 (1)统计标准,或称为历史标准。 (2)工程标准。 (3)经验标准。,学习任务三 项目过程控制,5.2.2衡量工作成效,1.衡量工作 (1)个人观察。 (2)统计报告。 (3)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 (4)抽样检查。 2.分析衡量结果,5.2.3纠正偏差,1.改进工作绩效 2.修订标准,5.2.1工作关系协调的含义,从管理的角度来解释,所谓管理,就是协调,协

14、调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马克思曾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任何有组织的工作过程,都需要有协调的组织,都离不开协调的功能。协调的核心是使围绕一个共同目标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和谐协调地进行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朝着一个目标使劲出力。 美国现代管理学者迪克卡尔森明确指出:“协调的功能在于使一个组织中的所有单位的活动同步化、和谐化,以便达到共同的最终成果。”协调的目的就在于消除“内耗”,消除矛盾,把各方面的力量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合力,以求得最佳管理效果,实现共同的目标。,学

15、习任务四 日常工作关系协调,5.2.2工作关系协调的作用,1.协调,能使党的方针政策顺利贯彻执行,使企业的生产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2.协调,能使各单位、各部门、各机构、各人员之间在工作上分工合作,密切配合,避免矛盾,扫除障碍,统一步调,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共同努力,真正起到凝聚功能的作用。 3.协调,能使每个成员各行其权,各尽其责,忠于职守,把各个方面的力量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合力,使整个工作井然有序,同步运转,真正起到调节功能的作用。 4.协调,能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使每个工作人员既能轻松愉快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又能与别人和睦相处,配合默契,增进效益,真正起到服务功能的作用。,5.2.3关系协调的类型,1.上下关系的协调 2.左右关系的协调 3.领导集体的协调 4.人际关系的协调,5.2.4工作关系协调的原则,1.调查研究的原则 2.服从全局的原则 3.观念领先的原则 4.协商处理的原则 5.逐级负责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