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复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582842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9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复习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水平测试历史总复习提纲,必修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央,地方,分封制,宗法制,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封侯、伯,特点,作用,内容,破坏,内容,作用,封建诸侯,以蕃屏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被破坏,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政治制度方面表现为分封制,王族:鲁、燕、晋、卫 功臣:齐 先代贵族:宋、陈、蓟,确立和巩固周天子在本宗族的地位的稳定,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巩固统治,起源:,夏朝,特点,目的-,对象-,由来:,目的:,宗

2、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2)巩固统一:,A.皇帝制 B.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秦始皇,中央政权组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郡守,县令,公元前221年,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六王毕 四海一”秦的统一,A.法律:秦律 B.经济:统一度量衡 C、文化:统一文字 D、工程:修馳道、开灵渠、筑长城,其他配套制度,政治,(3)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帝独裁,皇位世袭,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以皇权为中心、“家天下”,积极:,消极:,有利于巩固统一,推动中华民族的形成。 奠定了中国两

3、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了阶级间的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秦朝土崩瓦解。 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越来越占主导。,P11,秦始皇,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两汉,隋唐,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北宋,元朝,西汉初郡国并行,东汉州“刺史”改为“州牧”,地方行政区划转变为州郡县三级,汉武帝后期,全国分州,州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与地方高官,隋文帝废郡,形成州县两级制,唐初全国设道,监察地方州县,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直到唐亡,削减藩镇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改“道”为“路”,监察州县,实行行省

4、制,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晋、冀、鲁由中书省直接管理,意义:元朝行省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中、外朝制、,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三省六部制,皇帝,中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 (执行命令),门下省 (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二府三司,参知政事,一省二院,削弱相权,皇帝总揽大权,(枢宣),这是元朝加强皇权的新举措,道州县三级,路州县三级,B、

5、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 赖,难免人浮于事。,汉初 (郡、国),汉中后期 (州郡县),隋 (州县),唐 (道州县) (藩镇),北宋 (路州县),元 (省、路、府、州、县),北宋(“二府三司参知政事”),元(一省二院),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中央行政制度的沿袭与变化:,秦 (三公九卿),汉 (中、外朝制),隋唐 (三省六部制),皇帝削相权与将权,强化君权。,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评价,A、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P15,小结,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朝:,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元:,科举制

6、,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继承并完善科举制,秦 (郡县),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地方:,行中书省,三司分权,中央:,废除宰相制度,创立内阁,布政司(“藩司”):行政,按察司:监察、司法,都指挥司(“都司”):军政,明成祖,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军 机 处,南 书 房,内 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皇权得到扩大,皇权得到空前加强,皇帝,皇太极,康熙,雍正,秦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汉朝,中朝,外朝,隋唐-分散相权,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皇权,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地理环境:,过程:,机构:,评价,小国寡民,前

7、6C初梭伦改革,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作用:,实质:,对人类的民主政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条件:,前5C伯利克里改革,前6C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国家,临海、多山、多岛。,城邦,特征:,奠基:,确立:,黄金时期:,第二单元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实行陶片放逐法,局限性:,只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都遥不可及。,P24,雅典以民主制著称,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打破了血缘关系,影响:,罗马法,十二铜表法,含义:,内容,习惯法,(起源),成文法,民法大全,诞生:,发展,公民法

8、,万民法 P27,完成:,(形式),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核心),维系帝国统治,是近现代欧洲体系的基础。,欧洲历史上最早的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公元6C),(狭义)P27,(广义)P26,查士丁尼,P28,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拿破仑民法典、英权利法案、美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人权宣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光荣革命,结果:,权利法案:,1689年,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的主权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含义:,

9、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一种政治制度。一切都由法律规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令。,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议会至尊,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是对议会负责.与首相共进退。,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内阁的构成:,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内阁与首相的关系:,内阁的首脑是首相,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内阁与议会的关系:,英国爆发革命:,1640年,革命结束:,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独立初期的美国:,是一个邦联制国家,没规定人民群众的权益; 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 剥夺了妇女、印第安人、黑奴的选举权,1787

10、年宪法:,1787年;费城,时间地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原则:,性质:,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作用:,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国建立起总统制、联邦制和共和制为一体的国家(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局限性:,联邦政府的分权,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司法权,立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又相互制约,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美国政体的特点:,两党(民主党与共和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制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

11、法兰西共和历程:,法兰西第三 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1875年,主要内容,规定行政权归于总统,规定立法权归于议会,意义:,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德意志帝国 的君主立宪制,德国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结果:,条件,封建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阻碍资义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普鲁士强大的经济实力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春,内容,规定帝国设立的两院制议会为立法机构(权力小),颁布时间:,意义:,保留了德国君主制、军国主义传统,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建立共和政体,规定德国为联邦制的君

12、主国家(君主立宪制),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元首和军队统帅),政府首脑(首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君主立宪制,内阁首相,皇帝 宰相,民主共和制,总统,总统,国民议会,国会,议会,议会,议会,皇帝,总统,议会,君主虚位 议会至上,军事封建 皇帝权重,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1.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 2.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利制衡的原则,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列强武装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1840-1842,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签订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半

13、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的开端,割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修约遭拒绝,签订条约:,影响:,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割九龙司,原因:,日本的大陆政策,资本输出、瓜分中国,导火线:,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签订条约:,影响:,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割三地:,抗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列强武装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八国联军侵华,1900-

14、1901,签订条约:,影响:,原因:,(不反封建),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清灭洋”,性质:,反帝爱国运动,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确立,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军的滔天罪行:,1937年,南京大屠杀 1941年,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敌后战场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概况,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四大会战),中共:,抗 战 的 胜 利,抗战胜利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中国远征军入缅,中共七

15、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原因:,爆发:,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激化,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建立政权:,军事,三次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全盛时期:,失败:,1856年天京变乱 1864年天京陷落,败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主观:,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使它没有真正实行。,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

16、,,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新的特点,担负起反侵略和反封建双重任务,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原因:,辛丑条约后,清政府进行了所谓“新政”失败,陷入内外交困统治危机,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 传播,组织:,1894年,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政治纲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核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起义,黄花岗起义、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史称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成立:,1912年元旦,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