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区大古城(南段)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581902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33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东区大古城(南段)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大东区大古城(南段)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大东区大古城(南段)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大东区大古城(南段)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大东区大古城(南段)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东区大古城(南段)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东区大古城(南段)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依据沈阳市大东区大古城(南街)道路改造工程招标文件。2、依据沈阳市大东区大古城(南街)道路改造工程招标文件的总平面布置图和设计施工图。3、依据沈阳市大东区大古城(南街)道路改造工程招标文件的招标文件介绍及现场实地踏勘所了解的情况。4、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沈阳市大东区大古城(南街)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标准以及省、市对沈阳市大东区大古城(南街)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5、依据我公司实际技术力量、机具设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7、依据我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各项管理制度。8、依据省、市有关沈阳市大东区大古城(南街)道路改造工

2、程建设管理、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防噪、质检、监理等的相关规定。1.2 编制原则1、本施工组织设计以确保施工安全、确保施工工期、确保工程质量、创一流管理的指导思想进行编制。2、在施工组织机构建立上立足专业化,选用最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具有技术专长的技术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施工组织管理的核心层,全面负责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和安全保证等。3、在机械及检测仪器配置方面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机械化施工和劳动生产力,为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工期提供有力的物资条件。4、在工程施工上,仔细分析,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用统筹方法组织平衡流水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不断加快工程进度。5、在施工方案的制定

3、、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技术的实施方面立足规范化、标准化,落实各项施工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工期。6、精心进行现场布置,节约施工用地,组织文明施工,搞好环境保护。7、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有关操作技术规程,加强生产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工期和施工安全。8、实施“精品工程”战略,通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保优质、创信誉,向业主交一个质量合格,用户满意的工程。9、遵守党和国家及政府的有关政策方针,为当地的经济、交通、农业发展作出贡献。1.3 编制说明1、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工程设计特点、功能要求,并本着对业主资金的合理利用和对工程质量高度负责进行编制。2、编制的原则是:经济、合理、优质、高效、

4、技术先进。3、本施工组织设计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使工程质量与工期控制措施到位,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工期与施工合同一致。4、本施工组织设计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拟投入的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力计划作了说明。5、本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工程特点拟出了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施工进度保证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同时对施工措施、降低环境污染技术措施等进行了阐述。1.4 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1)工程名称:大东区大古城(南街)道路改造工程(2)工程位置:大东区大古城(南街)(3)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质量要求达到合格标准。(4)建设工期:60日历天。(5)工程:符合

5、国家验收规范并达到合格标准。2、交通、电力、通讯、生产及生活用水(1)交通: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资料,结合现场考察结果,本工程沿现有道路铺以临时道路运输至现场。(2)电力来源:场内用电可从业主指定地点接入,搭当地电网供电,同时我公司投入120kw发电机一台,以保证不致因停电而影响工程施工的连续作业。(3)通讯:本合同段沿线均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信号覆盖,可采用移动电话和对讲机通讯,在项目经理部安装一台固定电话,以保证联络。(4)用水来源:路线所经过地区水源丰富,可满足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要。(5)主要材料:本工程材料均在附近市、县购买,汽车运输至现场。1.5 工程特点1、特点概述(1)本工程

6、为大东区大古城(南街)道路改造工程,合理地安排施工组织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2)本工程位于市区,合理解决施工期间施工区段道路顺畅和土方合理调配、材料有序堆放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文明施工的关键。(3)在工程施工期间,加强与相关单位的联系,合理利用材料进出场道路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和安全施工的关键。2、基于以上特点,施工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作好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施工道路顺畅,材料供应及时。(2)作好与各施工队伍的协调工作,特别是施工测量衔接和合理的共用场地、施工便道。(3)作好土方回填、夯实的质量控制工作,为下道工序施工作好准备。(4)合理组织好工程的流水施工,特别是管道安装、道

7、路工程的流水作业,以确保工期。(5)合理进行平面布置,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和现场文明施工。(6)在业主及监理的协助下,作好与当地政府、市民的关系,及时解决施工用水、用电,尊重当地民众的生活习俗。第二章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2.1准备工作1、施工测量.开工前进行现场恢复和固定路线,包括导线、中线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测与增设,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等,并报监理、建设单位复查。.按图纸要求现场设置路基用地界桩和坡脚、路堑堑顶、截水沟、边沟、护坡道、取土坑、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2.2路基施工施工前,按监理及设计要求先选一段不小于100m作为试验路段,进行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合适的填料、碾压机械、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

8、、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等,确定一套合适的填筑施工工艺参数。1、路基挖方(1)为保护生态,采用放缓边坡原则处理,以减弱人工开挖的痕迹。挖方边坡为1:1.0。(2)按实际厚度清除了填土后,若已挖至粘土层则进行原地碾压,使压实度达到96%;若未达到粘土层或粘土层含水较多时,则反开挖至路床顶面以下30cm,进行原地碾压,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6%(若压实度达不到96%,则需进行加固处理,确保下路床压实度不小于96%),上路床压实度不小于96%。(3)路基挖土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整幅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弃土及时清运。(4)弃土:弃土应堆放整齐、稳定,排水畅通,避免对土堆周围的建筑物、排水及其它任何设施产生干扰或

9、破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采取设置完善的地表排水和防护措施以确保水土不流失,并恢复原环境自然植被面。2.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及基层施工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均可,宜选用初凝时间4h以上和终凝时间宜在6小时以上,强度等级为32.5级水泥。基层采用水泥终剂量5%,底基层采用水泥剂量5%,施工时应以实际配合比为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天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大于或等于3.0MPa,底基层7天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大于或等于2.0MPa。碎石:碎石用粒径大于6cm的卵石轧制,压碎值30,碎石最大粒径31.5mm。配合比: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所备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基层水泥用量不得大于5%

10、,底基层水泥用量不得大于4%(在施工过程中,强度满足要求的范围,水泥剂量不得再认为调高比例),应尽可能通过调整级配组成来达到满足强度的要求,从而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一、施工要求(1)级配碎石级配应符合规定,且碎石的压碎值不得大于35%,针状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否则,应掺入部分符合规格的石料。(2)摊铺前,下层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并经过弯沉值测试,表面无杂物、浮土,并洒水湿润。(3)混合料压实,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0mm;用1820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0mm;采用能量大的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可以根据试验适当增加。压实

11、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为100mm,下层宜稍厚。(4)稳定碎石基层必须用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并应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5)必须采用塑料薄膜保湿养生,不使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干燥。二、具体施工方法1、对下层中线、纵横断面高程及路幅宽度进行复核测量符合设计要求。2、集中拌和(厂拌)混合料及摊铺(1)厂拌的设备及布置位置应在拌和以前提交监理工程师并取得批准后,方可进行设备的安装、检修、调试,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含水量达到规定的要求;(2)运输混合料的运输设备,应根据需要配置,在已完成的铺筑层上通过时,速度宜缓,以减少不均匀碾压或车辙;(3)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略大于最佳含

12、水量,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4)拌合场离摊铺地点较远时,混合料在运输时应覆盖,以防止水分蒸发;卸料时应注意卸料速度,防止离析;运到现场的混合料应及时摊铺,现场存放时间不得超过规定时间;(5)混合料摊铺前路床应洒水湿润;(6)摊铺水泥稳定碎石按虚铺厚一次上齐避免多次找补,压实系数为1.301.40。已摊平的水泥稳定碎石,大小颗粒要均匀分布、虚铺厚度一致,碾压前应断绝交通,保持摊铺层清洁;(7)混合料上料时应注意分段按量上料,并必须考虑在路面两侧加宽15cm,避免场内重复运输。3、碾压(1)经摊铺及整型的混合料应立即在全宽范围压实,并在当日完成碾压;必要时混合料须晾晒或补充加水,使之

13、达到最佳含水量,再进行压实;(2)一个路段完成之后,应按批准的方法检查压实度,如果未达到压实度要求,则进行返工处理;(3)碾压以“先慢后快”,碾型以“先重后轻”为原则;碾压轮迹应有重叠,对三轮压路机为1/2后轮宽,双轮压路机为2530;碾压自路边开始向中央移动,路边应仔细,重复的碾压,避免石料向外挤动,碾压前先洒一次大水,约洒水34/;(4)先用68t轻碾稳定碎石,碾速宜慢,约2530m/min,再碾到3035 m/min,随压随洒水,每次用水量不多于1/,一般碾压610遍;(5)在轻碾稳压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如发现有高低不平现象,高处应扒松整平,低处应将表面石子扒松,添加相同碎石补平后再进行压

14、实。4、成活(1)用小碎石嵌缝的成活碾压,应用12t以上的重型碾,碾速可增至4050 m/min;碎石压好后应先洒水,再撒布1.52.5的小碎石,每100约0.5m3,扫漫均匀,每碾压23遍后须洒水一次,用水量不宜大于1/;(2)随碾压、随扫漫、随洒水,个别较大的空隙用小碎石“点补”;(3)碾压至表面平整、稳定,压实度达到质量标准和12t碾压过无明显轮迹时即告成活。5、养生未铺装路面前,对已成活的二灰碎石基层应继续进行养护,养生期不少于7d,应始终保持表面湿润;养生期间封闭交通,禁止任何车辆通行。2.4沥青砼面层施工(1)沥青混凝土面层(普通沥青砼细粒式AC-13C、中粒式AC-20F)沥青混

15、凝土面层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国产)。透层油、粘层油采用乳化沥青。进行沥青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在检查井加强井圈钢筋混凝土浇筑或边石安砌、雨水进水管敷设及回填、雨水口砌筑及回填等施工任务完毕,同时将路边松动基层碎石整平夯实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沥青施工。2、喷洒粘层油摊铺沥青混凝土前23h,应在路面接茬或与检查井、雨水口、平石等接触处均匀喷洒一薄层粘层油,采用2号石油沥青。3、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和运输(1)沥青混合料的拌制A采用连续式拌和机拌和沥青混合料,确定各种矿料送料口的大小及沥青、矿料的进料速度。B沥青砼混合料应按设计沥青用量进行试拌。试拌后取样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并将各试验值与室内配合比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设计沥青用量是否合适,必要时作适当调整。C确定适宜的拌和时间。间歇式拌和机每盘拌和时间为3060s,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D确定适宜的加热和出厂温度。拟采用石油沥青加热温度为130160,沙石加热温度为140170,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为130160。E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等现象。F每班拌和结束时,清洁拌和设备,放空管道中的沥青。作好各项检查记录,不符合规定技术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应禁止出厂(场)。(2)沥青砼运输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