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41578862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联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想一想,俄国十月革命,背景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 两个政权并存,1917117,彼得格勒(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列宁 (布尔什维克党),高潮:“阿芙乐尔”炮声,攻打“冬宫”,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意义:,a.革命的性质,b.意义,人

2、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 斯大林,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背景、目的、原因,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开始时间,主要政策,1921年,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a.农业 - 实行固定粮食税,余粮归自己分配,b.工业 - 国家政府管理大企业,允许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经营中小企业,c.商业 - 废除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结果,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民经济恢复到“一战”前的

3、最高水平,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特点),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入,后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请注意区别:,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建设,1924年,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而努力奋斗。,主要措施:a.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推行农业集体化,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大成就:- 到1940年,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

4、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由农业国变成为工业国;国防力量加强。,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斯 大 林 模 式,严重弊端:,a.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发展落后,b.片面强调产量、产值,忽视质量与品种,c.对农民剥夺太多,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d.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资源浪费。,总结,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

5、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课堂演练,1.1925年,苏联的谷物产量恢复到接近世界大战以前的水平,工业总产值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73%,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2.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 A. 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 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民粮食

6、税后剩余的粮食 C. 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 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3.俄国十月革命: A.发生于公元1917年10月17日 B.首先取得莫斯科起义胜利 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领导人是列宁,4.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地在 A彼得格勒 B莫斯科 C斯莫尔尼宫 D冬宫,5.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 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6.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立的政权是 沙皇政府人民委员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A. B. C. D. ,7.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

7、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8.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 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 C农民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 D资本家经营鞋帽厂,9.苏俄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 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改革,10.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 A B C D,11.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A.经济发展迅速且全面和谐 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 D.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