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三农工作化解金融危机影响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41578848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推进三农工作化解金融危机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力推进三农工作化解金融危机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力推进三农工作化解金融危机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力推进三农工作化解金融危机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力推进三农工作化解金融危机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推进三农工作化解金融危机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力推进三农工作化解金融危机影响、保民生:难点在农民我们现在所说的农民,实际上是一个较其传统意义远为 丰富和复杂的概念,即他们是由各具特点的不同群体所构 成。第一个群体是作为农村常住人口的务农劳动力;第二个 群体是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民工。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 上处于相对脆弱的地位。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他 们所面对的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生活困难。第一,伴随着金融危机对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的严重影 响,农民工的就业不同程度地遭遇到冲击。农民工遭遇的主 要是周期性失业冲击,因此,旨在稳定经济增长的投资计划、 产业振兴规划以及其他政策手段,应该按照就业最大化原则 实施,并把农民工的就业,放在与其

2、他就业群体同等的地位 给予扶持。第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就是青年就业问题。解决这个 群体的就业面临着 3个现实的难题,使得现实中的困难远比 想象的要大得多。首先,根据调查,有1000万农民工已经丧失承包土地。其次,由于农民工中40-50 %是年龄在25岁 以下的青年,从未有过务农的经历,大多数人也没有务农的 意愿。最后,这个群体的整体受教育水平以初中毕业为主, 并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要求。经济低迷时期,往往 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最急剧的时期,这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解决青年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出路在教育和培 训。对劳动者个人来说,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无疑可以提高他 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

3、能力, 得以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 从劳动者群体来看,参与培训和延长在校时间可以延缓他们 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缓解就业压力。第三,由于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程度较低, 在遭受就业冲击的情况下,他们的基本生活受到的影响最严 重。根据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包括农村常住人口、农民工甚 至一些因区划变化而被统计为城镇常住人口但仍然具有农 业户口身份的居民,享有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为3.9 %,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为 24.9 %,而享有失业保险的比例则 只有2.1 %。此外,由于农民工在城市没有稳定的居住身份, 地域流动性较强,他们往往不能获得有效的就业扶助。因此,以扩大对农民和农民工的覆盖为主攻

4、方向的城乡统筹社会 保障制度建设,也是抵御经济冲击的有效手段。二、推改革:潜力在三农我国经济当前受到的不利影响,起因是美国次贷危机和 世界性金融危机。在同样的危机面前,能否免于冲击? 一旦 不可避免,它对民生的影响有多深?需要多长时期得以复 苏?这些都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及其体制是否符合科学发 展观的要求。在 XX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已 经做出部署和规划的基础上,我们有条件通过推进改革,化 解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实现长期的制度建设与近期应对措 施的良好结合。第一,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的正常激励机制。按照农业 的性质,把这个产业作为一个正常的产业进行投入,把农民 作为理性的生产者给予激励,是

5、其得以自生发展的关键。而 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归根结底在于形成有保障的生产激励机 制。因此,继续实施对农业生产的补贴政策是必要条件,但 却不是充分条件。农产品价格是农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 成部分所赖以发展的终极激励。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 关键在于,既能够建立一种传导机制,得以利用国内乃至国 际市场价格变动的激励作用,让农民获得价格上涨带来的好 处,又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屏障机制,过滤掉非理性的农产 品价格涨落,不至于伤害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影响消费者的 基本生活。第二,构建农业支持体系和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机制。 我国农业的基础尚不牢固,综合生产能力不强,还没有完成 现代化的任务,大力度的支持与

6、投入仍是当务之急。着眼于 未来,应该立足于把农业培养成为可以自生的产业,实行城 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应该在工农业均衡发展 的政策理念基础上,形成一个稳定和持续的支农制度框架, 使之成为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农业发展机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建设统筹城乡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城乡之间的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这一新型经济社会 管理体制的标志。其中户籍制度的改革,在这一体制的形成 中具有特别关键的地位。一方面,离开劳动力市场发育和公 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内涵,户籍制度改革是没有意义的;另一 方面,不配套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城乡统筹的目标也不可能 实现。一旦危机来临,由于与户籍制度相关

7、的社会保护机制 的缺失,构成城市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就将陷 入脆弱的境地。因此,应该时不我待地加快这个领域的改革, 发挥出社会保障和其他公共服务的反周期功能,从根本上完 成改变城乡关系的历史大变革。第四,以资金和土地为中心的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与完 善。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由于我国耕地的稀缺性 和建设对土地的强烈需求,应该有一个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 度。这个耕地保护制度要以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市场机制为 基础,才可以有效实施。形成一个规制良好的土地市场,在 最严格的土地用途限制之下实现土地的资本化,可以为农业 的投入找到激励的支点,为农业金融找到实物的基础,更是 严守红线的必由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