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性知识积累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578475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隐性知识积累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于隐性知识积累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于隐性知识积累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于隐性知识积累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于隐性知识积累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隐性知识积累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隐性知识积累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隐性知识积累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摘要:隐性知识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国内管理学界讨论的两大热点问题。确实,在知识经济大潮迎面而来之时,研究这两个问题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着重介绍了隐性知识积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作用机制。关键词:隐性知识 核心竞争力 隐性知识积累 作用机理0 引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正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正在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在于知识和知识的竞争力。据知识管理理论,按知识的属性和获取、传递的难易程度,可将其划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

2、tacit knowledge)。对于企业而言,显性知识编码方便,容易沟通、共享且易被竞争对手学到,难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而隐性知识占绝大部分比例、是隐含的且难以模仿,因此不易被其他企业复制或窃取,是企业进行知识创新的基础和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经济学家张维迎说:“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是看这个企业在多大程度上积累了具有现实互补性的知识 ,因为这些知识是别人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而在这些知识和经验中80都深藏于员工内心”。深藏于员工内心的知识就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管理支撑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重要作用体现在隐性知识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正是由于隐性知识的特性,使得隐性知识的积累遇

3、到了困难,所以如何积累隐性知识以及隐性知识的积累将怎样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1 隐性知识1.1 隐性知识的涵义和特征纵览隐性知识的涵义及特征的论述,主要有三派学者的观点,分别从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由哲学家Michael Polanyi提出,他认为隐性知识或个人知识是沉默的、心照不宣的、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来源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理解,这些理解都是基于人们的内心留住(indWelling), 即个人的心智模式。隐性知识很有价值, 但它难以捕 捉和限定,有些甚至难以表达。在他看来, 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 是一种领会, 把握

4、经验, 重组经验, 以期实现对它的理智控制的能力。 心理学上主要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隐性知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隐性知识指的是以行动为导向的知识,它的获得一般不需要他人的帮助, 它能使个体达到个人追求的目标。斯腾伯格与其同事认为隐性知识是实践智力的重要方面,是反映从经验中学习并把这种知识运用于实现个人价值目标之实践能力的知识。 隐性知识成为管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缘起于 知识创造的公司(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一书的出版。在书中IkujiroNonaka和Takenchi 提出关于组织知识理论的基石是 “ 知识转化”隐性(显性) 知识怎样

5、转化到显性(隐性) 知识的概念。Nonaka认为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它的内容有特殊的含义。隐性知识高度个人化、难以形式化或沟通、难以与他人共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隐性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 “诀窍”这三派学者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各有侧重。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Polanyi提出的, 心理学上主要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性知识 ,即隐性知识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认知能力。管理学上Nonaka 借用了这一概念。目前对隐性知识还没有明确定义,但对其本质已有一些共识, 包括以下几方面:(1)隐性知识具有情境依赖性;(2)隐性知识高度个性化,是在实践

6、经验中获得的,与认知者个体无法分离;(3)隐性知识不易被编码和格式化,难以表达、传播与沟通;(4)隐性知识具有稳定性,一旦具备,很难被遗忘或被复制;(5)隐性知识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和方法显性化,达到共享的目的。1.2 隐性知识的积累全球企业麦当劳如果有一家店发现有一项改进有利于企业,那么所有的店都会使用,他们能够发现好的方式并使用他们,记录他们。企业应从制度设计上鼓励这种积累。只有让隐性知识从无到有、从个人到团队、从团队到企业这样层层积累才能构建健全的企业知识管理体系。下面本文从隐性知识的创新、共享以及积累三个过程来具体阐述。1.2.1 隐性知识的创新Nonaka指出,在市场不断变化、技术不断更

7、新、竞争者层出不穷及产品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成功将属于那些能够持续不断地创造新知识、在公司内部广泛传播新知识并迅速将之应用到新技术和产品当中去的公司。国内外学者对隐性知识创新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模型。(1)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模型。芮明明杰在评价Nonaka 知识创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技术企业的知识创新模型, 将知识创新的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 即知识获得、知识选取、知识融合、知识创造、知识扩散和知识共享。(2)隐性知识创新过程。国内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组织学习模型基本上都强调了组织获取知识、 共享知识、 融合知识的重要性。 知识的获取和共享能提高组织绩效及组织创新。隐性知识创新的过程主要

8、包括四个阶段:知识吸收、知识选取、知识传播和知识共享。1.2.2 隐性知识的共享对于企业来讲,集体隐性知识积累得越深厚,竞争对手就越难以模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但是,由于个体拥有的隐性知识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依附于人力资本所有者,不能明确地观察到,难以模仿,如果不是出于员工自愿,其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很难在组织中流通、共享,转化为集体隐性知识。因此,如何使组织成员拥有的个体隐性知识转化为集体隐性知识成为了咨询公司隐性知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咨询公司应努力建立比较完善的隐性知识管理机制,促进知识转化、转移、交流和共享,促进个人层面上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在组织中无障碍的流通、共享,最终固化于组织之

9、上,形成组织的隐性知识,这个过程也是人力资本转化为组织资本的过程,是咨询公司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目标。个人隐性知识转化为企业隐性知识存在于知识转移中。对于隐性知识能否向显性知识转化, 能否在组织中达到共享的问题, Nonaka提出了知识转化SECI模型理论。其中的S、E、C、I分别代表Socialization(社会化),Externalization(外在化),Combination(组织化),Internalization(内在化)。图1 SECI模型虽然SECI模型主要是描述知识创造过程,但是由于这个模型同时涉及到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因此,SECI模型也被广泛的用于

10、描述知识转移的过程。Nonaka等人认为知识创造过程包括四种模式:社会化、外在化、组织化和内在化。社会化过程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新的隐性知识;外在化过程则是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组织化是把个人的零散的显性知识通过联结、系统化形成有益于组织的显性知识;最后,内在化过程是将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其次,人们获取知识应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就是从外界了解一个东西开始,首先把它进行内化,之后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贯通将其社会化,在实际运用中得到体现也就是外化,再通过联系以前所有的显性知识加以整合,创造出新的显性知识。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重复这种循环,个人的知识就会呈螺旋式的上升。1.2.3 隐

11、性知识的积累对于企业来讲,集体隐性知识积累得越深厚,竞争对手就越难以模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但是,由于个体拥有的隐性知识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依附于人力资本所有者,不能明确地观察到,难以模仿,如果不是出于员工自愿,其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很难在组织中流通、共享,转化为集体隐性知识。因此,如何使组织成员拥有的个体隐性知识转化为集体隐性知识成为了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企业应努力建立比较完善的隐性知识管理机制,促进知识转化、转移、交流和共享,促进个人层面上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在组织中无障碍的流通、共享,最终固化于组织之上,形成组织的隐性知识,这个过程也是人力资本转化为组织资本的过程,是企业隐性

12、知识管理的重要目标。企业应从制度设计上鼓励这种积累,比如强制性的规定项目做完要做心得报告,即使可能部分成员开始写得不好,但也提供了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项目的机会,同时可以留给后面的新人来学习。同时知识库也是组织进行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组织可以利用各种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知识。而组织的知识积累是整个知识管理的基础,可见构建知识库对知识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发现,而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力措施就可以通过建立组织内部知识库实现。2 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经济学与管理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战略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创新理论分别从各自不例的角度出发,探索持续竞

13、争优势之源,最后殊途同归,不约而同地趋向企业核心能力。2.1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Barton从知识的角度分析公司核心竞争力,并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给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Barton认为,核心竞争力作为知识体系,包括四个维度: 公司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公司的专有技术和科学理解力;公司的技术系统,它引导知识创造和控制进程,技术系统中的知识,是员工头脑中隐性知识的多年积累、编码和结构化产物,这些信息系统代表累积的知识,来源于许多员工个人,因此,整个技术系统比部分总和要强大得多,这类知识包括信息(如多年来开展的产品测试数据库)和程序(如专利设计规则);管理系统,包括正式及非正式的知

14、识创造方式(如通过公休假,师带徒或与同伴的网络互动等活动)以及知识控制程序(如激励系统及报告结构);与各类知识及知识创造、控制相关的公司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因此,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知识系统。2.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核心竞争力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这种战略性资产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价值是客户愿意支付的价钱,而超额价值产生于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为客户提供同等的利益,或者所提供的独特的效益补偿高价而有余。为客户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多的利益,这也正是核心竞争力的最本质的特征。除此以外,核

15、心竞争力还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稀缺性。即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至少暂时不具备),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长期演进过程中培育而成的,它来源于企业文化,融合于品牌,在同行业中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又是同行业其他企业很缺少的。稀缺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2)难以模仿性。即其他公司难以开发这种能力,这通常是由于独特的历史,因果关系模糊,社会的复杂性形成的。比如长虹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国家长期对其在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支持,源于其长期从事尖端国防技术研究的技术储备,源于他具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队伍,这是一般厂家很难模仿的。(3)延伸性。即

16、核心竞争力提供给企业进入多个市场的潜在途径,增加了企业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能引导企业满足客户多种不同的需要,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换而言之,核心竞争力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使企业利润最大化。(4)资源集中性。即建立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企业的资源集中于少数关键的领域,以便使自己在这些领域建立优势。(5)不可交易性。即核心竞争力与特定的企业相伴而生,虽然可以感受到,但无法像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6)长期性。即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世界级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一般需要10-15年,一般企业所需的时间更长。3 隐性知识与核心竞争力企业隐性知识,由于其符合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具有隐性知识的特性。3.1 隐性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知识是隐含的、未编码的和高度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