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化选讲 :第三讲-神与人的关系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575148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文化选讲 :第三讲-神与人的关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先秦文化选讲 :第三讲-神与人的关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先秦文化选讲 :第三讲-神与人的关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先秦文化选讲 :第三讲-神与人的关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先秦文化选讲 :第三讲-神与人的关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秦文化选讲 :第三讲-神与人的关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文化选讲 :第三讲-神与人的关系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神与人的关系:从神本走向人本,一、商代巫史文化的宗教特征,“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商代:神权巫术统治的时期,“汤之救旱也,乘素车白马,著布衣,身婴白茅,以身为牲,祷于桑林之野。” 尸子,“王者自己虽为政治领袖,同时仍为群巫之长”,官吏亦“由巫而史,而为王者的行政官吏”,一身而二任。 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商人的宗教观,通过对祖先的崇拜加强氏族的血缘观念,加强有血缘关系的氏族间的团结,同时也明确彼此间的辈分、等级关系。 实际是王权通过神权在起作用,商王把宗教中心作为对同族和其他氏族进行精神统治的中心来驾驭。,商代的神权崇拜:天帝神、自然神和祖先神,天帝神(帝、上帝

2、):地位最高,凌驾于自然神和祖先神之上,可以干预人类一切活动和事务;,自然神:如山川河岳被认为是水旱风雨的主司,是古老的“万物有灵”观念的集中体现;,祖先神:包括传说中年代久远的先祖和有明确世系的先公先王、先妣及有影响的旧臣如巫咸、傅说、伊尹等。,祭祀谱系明确的先公先王,分独祭、合祭、周祭几种形式,各类祭祀名目超过140种。 最高层次的最全面的祭祖活动只有王才能举行,诸侯群臣只能助祭。,卜辞所见,商人在神权崇拜中对祖先神的祭祀最多;祈请上帝赐福,一般则请祖先转请;风雨晦明之事则直接向山川河岳之神请求。,商代的周祭制度 殷人对上古以来的祖先轮番地、周而复始地进行祭祀的制度。这种祭祀,一个王世接着

3、一个王世持续不断地举行,并在甲骨卜辞中记录下来。 文丁、帝乙、帝辛时期的黄组卜辞中记录用五祀典对祖先轮番祭祀一周,需要三十六旬或三十七旬。,人殉是把人作为“人”奉献于死者,“杀人以卫死者曰殉”,殉人既为用,则必“使亲近,避仇敌”,所以被殉之人主要是近幸,包括与死者关系最密切的妻妾、宠臣、近侍和奴婢等。 人殉的陋俗虽普遍存在于早期阶级社会,但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后期。,商代前期人殉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到了后期,大中型墓葬几乎都有殉人。当时人殉成了一种制度:“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所谓人祭,即人牲,以人为牲,杀之以祭神灵祖先。这一风俗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是把

4、人作为“物”,作为“食物”奉献给神灵祖先以供食用。 人祭以俘虏为主,也有奴隶。,在已著录的一部分甲骨资料中,有关人祭的卜辞达1992条,其中以武丁时期为最多,有1006条。一次用人最多是500人。 据统计,甲骨卜辞中武丁以后商王所用的人祭数字,多达1.3万以上。,商王及其贵族死后,不仅用大量的人殉葬,同时在下土人葬的时候,还要进行大规模的人祭,成群的人或被砍杀,或被活埋,成坑成排地遍布在墓道内外。,殷墟王陵区的公共祭祀场所早先曾发现1228座祭祀坑,有近两千多个人牲。 70年代在王陵区又发现250座商代祭祀坑,其中的191座埋葬有被杀害者的骨架1178具。比较早期的坑18组,用人牲达千人之多,

5、一次祭祀杀人最多的为339人,一般的10至100人不等。较晚的祭祀坑每组用人仅10至20人。从发展情况看,时代愈晚,用人牲的现象便愈益减少。,殷墟武官村大墓模型,1976年在安阳武官村北地殷王陵墓区东侧发现了一个祭祀场,面积约有数万平方米。这一祭祀场是殷人祭祀先王之地。在发掘的4700平方米的范围内,清理了191个祭祀坑,每坑埋有人牲1至10人不等,共发现1178具用作人牲的遗骸。,后冈圆祭坑第一层,后冈圆祭坑第二层,商王和贵族们除了祭祀祖先和神灵之外,在建筑宗庙和宫室时,也要用大批人和狗、牛、羊一同作为牺牲,进行祭奠。 如在洹南小屯殷墟宫殿区清理了16个基址,发掘出用于祭奠的人牲遗骨,共有8

6、00多具。,巫术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卜筮。 从殷墟甲骨卜辞的情况看,商人事无巨细,事事必卜,日日必卜,主持卜筮的贞人集团有很大的权力,不过其最终的占断权还往往决定于王。,商代的刻字甲骨已发现的达十六万片以上。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大约有4500个单字,可识者约 1/3。 甲骨文多刻卜问之事,故又称为卜辞。一条完整的甲骨卜辞应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而多数卜辞常省略占辞或验辞。,二、周初敬德思想对神权政治的修正,绝对相信我生有命在天的泱泱大国商被小邦周打败,使周人在历史的反省中产生了对天命的怀疑。因此,他们在建国之初就制定了“敬德保民”的主导思想,把从政的重点从神权向人治的方向转移

7、。,敬德包括的范围很广,大凡信仰道德、治政态度、治政表现、政策刑罚的各个方面都归入了“德”的范畴。,“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尚书蔡仲之命 “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诗大雅文王之什,敬德最重要的内容:保民,周人把“保民”作为保有天命的中心问题来对待。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酒诰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尚书太誓,周初敬德思想对神权即天命思想的修正,在天命观念中纳入了人治和道德的内容,是中国理性文化思潮的开始。 以此为标志,中国政治逐渐走上“不语怪力乱神”的面向人伦的政教体系,神学逐渐被推向“神道设教”的附属地位。,三、春秋民本思想的发展,“民本”一词,见于战国时成书的管

8、子、晏子春秋等书。这个词出现虽晚,但这种思想的基本成熟,则是在春秋之末。,重民轻神思想的表现,“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左传哀公元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左传桓公六年,天道与人道的分离对天命的否定与对人事的肯定,西周以前,天道即人道,天是决定一切的。 春秋时期,思想家把客观世界的活动规律称为“天道”,把人的主观世界的活动规律称为“人道”。,“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左传昭公十八年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雍也,春

9、秋时期重民轻天思想的另一表现,是把“保民”、“爱民”、 “恤民”、 “安民”等作为衡量君主是否有“德”和施行“德政”的主要标志,并把它提高到关乎家国兴亡的高度来认识,这是民本思想成熟的标志。,民本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西周以来的政治秩序和宗法秩序逐渐走向崩溃,统治阶级从争霸兼并和争夺权力的斗争中认识到人即民众力量的伟大,冲破神权思想的束缚而提倡重民轻天,这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大跃进。 这个跃进,启发着人们对天人关系、君民关系进行重新的理性思考,也启发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问题提出新的改革。因此,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文化思想的繁荣即将到来。,四、战国人治思想和集权思想的深入

10、,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引发了理性批判精神的高度发展。民本思想进一步深入,中央集权观念深入人心,无神论和唯物论的思想也有很多建树,成为我国古代统治思想的定型期。,诸子著作中对民本思想的论述,墨子重民思想建立在平均主义基础上,主张“爱人若爱其身”,但又提倡“尚鬼”,力图把重民思想和天的意志联系起来。,儒家: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指出民是得失天下的关键,是诸侯之宝。,管子提倡爱民,但又认为国家安定的决定因素是尊君而不是恤民,带有法家特点。,孟子主张“行仁政”,“定于一”。 墨家主张通过“尚同”、“兼爱”实现统一。 管子主张以霸道治国实现统一。 荀子坚持王霸并用,“上可以王,下可以霸”。,诸子著作中对中央集权思想的论述,法家民本思想的反面,法家以君利为中心,提倡崇君压民,提倡君主极端独裁专制。,法家主张“拂于民心”,认为儒家主张的“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危也”,把严刑重法甚至轻罪重罚当作“爱民”的表现,因而其政策的出发点总是把镇压人民放在第一位。,法家胜出的原因: 1、调动臣民的政策有利于加速对旧秩序的破坏和促进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2、鼓吹君主极端独裁专制符合新兴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也符合当时天下趋于统一的大势。,相比之下,民本思想尤其是儒家的民本思想有脱离实际的理想化倾向。 民本思想对社会长治久安有利,但其社会效果往往不能立竿见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