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布局规划知识分享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573068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产业布局规划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三产业布局规划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三产业布局规划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三产业布局规划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三产业布局规划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产业布局规划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产业布局规划知识分享(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第三产业布局规划,交通工程教研室 陈大鹏,第一节 第三产业规划布局概述,一、三次产业的划分 我国国家统计局1985年10月制定的标准,我国三次产业划分如下: 1、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2、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主要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1)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2)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

2、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 (3)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4)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2、第三产业为一、二次产业服务 3、第三产业可吸纳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三、第三产业布局的一般特点 1、根据区域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的需求,和区域人口劳动力数量,因地制宜地进行布局。 2、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城镇中,所以应结合城镇体系的布局,进行服务业体系的布局。 3、人口规模和人均收入水平是区域第三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 第三产业行业庞杂

3、、门类多样,具体规划布局应分别对待。,第二节 旅游业规划布局,一、旅游与旅游业 1、旅游: 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另一个地方进行物质文化生活的活动。旅行是手段,游览是目的。,2、旅游业 (1)是一个综合性很高的行业。它是由大小不同、地点各异、不同作用、不同性质、不同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的各企事业组成。按照我国目前状况,涉及旅游的企事业部门有:旅行社、旅馆饭店、交通通信、银行保险、游览娱乐、宗教文化、园林艺术、旅游商品及医疗卫生、公安海关等部门共同组成。以满足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 游、 购、娱”等需求,(2)但上述各企事业单位本身又是独立单位,除旅行社外,服务对象已不限为旅游者, 还为社会上其他

4、消费者服务。 (3)正因为服务业具有高度综合性和服务广泛性的特点,在旅游业规划中必须考虑各行业的配套性和充分利用社会基础设施为其服务,避免重复建设。,一影响旅游业规划布局的主要因素旅游者,1、旅游客源产生的动力 (1)内动力旅游者动机 精神动机:有欢乐、欣赏、见闻等要求 健康动机:有治疗、保健、运动等需求 心情动机:有信仰、交流(为蜜月)、思乡(探亲)等心情 其它动机:有购物、考察、会议等目的。,不同的旅游动机往往构成旅游活动的行为层次 第一层次:观光旅游:能陶冶情操、增加知识、享受美的景色 第二层次:参与娱乐旅游:在野外进行各种娱乐,健身活动,如游泳、划船、钓鱼、打猎以及参加民族风情活动。

5、第三层次:专业旅游:如休疗养、会议考察、宗教朝拜等。 各层次可同时存在,还可以在低层次出现后,向高层次发展。所以观光旅游是最基本层次的大众化旅游。,(2)外动力旅游对象的空间相互作用 旅游对象主要指景观,各地的自然景观千差万别的,各地的人文景观和民族文化也是因地而异。这种差别和差异与人们日常生活区内的景观、环境往往形成了一种梯度差,其梯度差越大,对人们旅游的吸引力也越强,(3)中间条件距离(时间距离)、费用和旅途条件 旅游者出游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是时间距离,费用高低和旅途舒适(疲劳)状况。三种条件都满足时,人们就可能做出旅游的决策,如有某一方面达不到要求,则出游可能性很小。,2、旅游者的数量

6、 受旅游对象吸引半径和半径区域内人口密度有关。 旅游对象的吸引力半径与其旅游资源价值和旅游条件有关。不同旅游资源价值和开发条件,可定为不同级别。一般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各级满足不同范围内游人的需要。国家级知名度大,吸引国内外旅游者,其吸引范围往往是跨国;省级满足国内省内人民旅游需要;市县级满足当地居民休息、娱乐的需要。 在一定吸引力半径内,人口密度越大,产生的旅游者数量越多,3、旅游者对旅游对象的偏爱 两个旅游者由于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力 、气质、性格不同,因而对旅游对象的兴趣也不一样 (1)年龄: 少年儿童:游乐设施 中青年:对自然景观有偏爱 老年人:对人文景观有偏爱,(2)职业: 学生、

7、教师:爬山涉水、猎奇访古 工人: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 农民:城市景观,(3)文化素质: 高等教育者:知识面广、旅游目的增强、对旅游质量要求高; 中等教育者:受大众媒体宣传影响,对旅游要求不高,求新鲜感; 文化程度不高者:跟着游,领略新环境即可,4、旅游市场预测 旅游市场预测是旅游业规划的主要依据,一般有: (1)市场容量及分布构成预测 决定未来旅游设施的发展规模,以及采用不同的对策,确定争夺客源的重点。 (2)居民收入状况及消费构成预测 (3)旅游者消费需求变化预测 (4)旅游市场竞争性情况预测 (5)与旅游市场有关的行业生产情况预测,三、旅游资源及其评价,1、旅游资源 凡能激发起旅游者旅游的动

8、机,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自然的和人工的、精神的事物或对象。,2、旅游资源的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 地质旅游资源 地貌旅游资源 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水文旅游资源 生物旅游资源 太空旅游资源,(2)人文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 古迹旅游资源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交通旅游资源(如古栈道) 建筑与园林旅游资源 文化艺术旅游资源,(3)社会旅游资源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购物旅游资源 城市景观旅游资源 会议旅游资源 商务旅游资源 体育保健旅游资源 娱乐旅游资源,3、旅游资源特性 (1)美学观赏性同一般资源的主要区别 (2)区域分异性决定旅游者空间流动 (3)时间韵律性形成旅游的“淡季

9、”与“旺季” (4)要素组合性形成不同特色的旅游景观体 (5)开发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无烟工业”和重视资源保护,4、旅游资源评价综合评价 (1)旅游资源条件评价(权重40%) 优美度 康娱价值 科学文化价值 要素种类 规模与特殊度 组合条件 集聚度,(2)地理环境条件评价(10%) 空间容量 舒适度 安全性 卫生健康标准,(3)客源条件评价(权重20%) 客源地区位条件 区域人口出游水平 与相邻旅游地的关系,(4)社会经济条件评价(权重30%) 区域发展总体水平 开放开发意识与社会承载力 城镇依托及人口劳动力条件 交通基础设施条件 物产、物资供应条件 资金条件 建设用地条件,四、旅游资源开发

10、规划,“夏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案例 发展战略 资源评价 市场定位 功能区划分 产品及游线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旅游业基础设施规划 旅游商品供应规划 政策与建议,第三节 物流系统与物流中心规划布局,一、物流与物流系统 1 概念:物流是指商品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位移,是由运输、储存、装卸、流通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多项经济活动组成的统一体。 2 本质:物流的最基本价值是创造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3 功能 运输功能 储存功能 装卸搬运功能 流通加工(包装)功能 信息处理功能 需求预测功能,生产,物流,消费,运 输,装 卸 搬 运,仓 储,流 通 加 工 (包 装),信 息 处 理,配 送

11、,物流系统动作程序,(产品),(商品),二、物流系统规划特点及主要内容 1 规划的特点 物流系统规划是综合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是动态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是过程规划,2 物流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物流发展规划在调查分析与需求预测的基础上,确定物流发展的目标、方法、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 设施布局规划根据物流发展规模,确定物流建设用地布局、道路、仓库、物资中转站、配送中心和物流园区等 管理模式和动作模式规划 信息系统规划,三、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规划布局 物流中心是处于交通枢纽或中心地位,具有完整的设施,能将物资集散、物流信息和物流管理与控制功能为一体的空间场所,又成为物流园区。,1 物流中心的作用 促进资

12、源优化配置 推动产业高效化 加速产业科技化 促进产业信息化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2 物流中心主导功能分类与功能模式 配送型物流中心 仓储型物流中心 货运枢纽物流中心 国际枢纽型物流中心 全国枢纽型物流中心 区域转运型物流中心 城市配送型物流中心,3 物流中心的规模与选址规划 物流中心的规模取决于 物流作业量 作业效率 对时效性要求 用地条件,物流中心的选址合理选址能增大货物运输效率和减少营运成本 服务区划分 模拟选址 定位决策,上海吴淞国际物流园区南起蕴藻浜、北抵宝钢铁路专用线、东起泗塘河、西止江杨路原TDI工程带征地到杨盛河。 园区规划总面积约8.3平方公里,其中吴淞工业区内7.1平方公里

13、,区外(江杨路至杨盛河)1.2平方公里。 本规划按照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要求,保留规划中的道路、河道、绿化等,其中规划道路面积约0.96平方公里,规划河道面积0.34平方公里,规划绿化面积2.6平方公里,因此本次可供物流园区规划用地面积 实际为4.4平方公里。,第四节 传统商业与服务业规划布局,商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商品的收购、调运、储存、销售等环节,为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服务业是利用一定设备和工具为社会提供劳务的国民经济部门,是租让劳务的特殊商业活动,包括旅馆业、理发业、沐浴业、洗染业、修理业、餐饮业等,一、商业

14、与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 商业与服务业仅创造价值、不创造产品 2 商业与服务业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产业 3 商业与服务业通过中心地发挥功能中心地等级越高,服务半径越大 4 商业与服务业综合性强,互动协作紧密,二、商业服务业网点及布局 (一)批发商业网点的分布与布局 1 影响因素产业分布状况、市场和零售商业网点布局、原有批发商业网点布局情况、交通运输条件、行政区划状况 2 工业品批发网点采取三级批发制 一级采购供应站全国性 二级采购供应站省级、自治区级、直辖市级 三级采购供应站市县专业公司所属的基层批发企业,3 农副产品批发网点 基层收购机构 调拨供应机构 城市批发机构,(二)零售商业网点的分类

15、与布局 零售商业网点以零售价格向消费者出售商品,处于商品销售的终端,是整个商业网点的主体 1 类型 固定/流动网点 大型/中型/小型 专业商店/综合商店,2 布局原则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大、中、小相结合 固定与流动相结合 专业与综合相结合 购物、餐饮、服务相结合,三、现代商业流通与营销形式与市场建设布局 1 新型商业流通与营销形式 新型购销方式:总代理、总代销、大批发、外购外销、仓/批/零合一等 新型营销方式:连锁经营、物资配送、登门访销、超市经营、开架经营、早市/夜市经营,2 市场建设与布局 市场是商业和服务业的核心,大市场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内容之一 建立合理的市场结构是规划的主要目

16、标 市场建设发展的方向是 市场组织多元化 市场规模大型化 市场结构合理化 市场层次多极化 市场体系网络化,第五节 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一、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 1 内涵: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和网络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它具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和高人力资本、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征,它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经技术改造升级后的传统服务业,2 特征: 既有物化服务、中介服务,也有非中介服务和虚拟服务 以满足选择最大化为目标,取代传统的追求成本最低化的目标 伴随着制造业的服务化而发展,二、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的因素 可能客户的需求与布局现状 个人服务需求 生产者服务需求 服务供给的技术知识和政策规制因素 网络信息技术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现代服务业知识技术含量高,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现代服务业基地应建立在人才密集区 政策规制的不完善抑制现代服务业需求,三、现代服务业信息服务与金融服务 信息服务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