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课件 川教版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572741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8.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课件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7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课件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7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课件 川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7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课件 川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7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课件 川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课件 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课件 川教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明治维新:日本政府进行 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 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 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 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背景:,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国力渐强,很快走上了疯狂向外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朝鲜和中国。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增兵朝鲜,蓄意挑起中日战争。(直接原因),大 陆 政 策,日本,中国台湾,朝鲜,中国,亚洲,世界,北洋海军的广乙舰,丰岛海战后搁浅的广乙舰残

2、骸,北洋海军的济远舰,甲午中日战争形势,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突然袭击在牙山附近丰岛海面的清军运兵船和驻守牙山的清军,挑起了战争。,“高升”号运兵船被日舰击沉,8月初,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1894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对待战争的态度:,慈禧太后正在穷奢极侈地操办她60大寿的庆典,一心希望与日本讲和。李鸿章秉承慈禧的旨意,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黄海海战和辽东陆战,黄海海战:,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遭日本舰队截击,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列阵迎战。,北洋舰队列队迎战示意图,丁汝昌,过程:,丁汝昌负伤,定远舰管带刘步蟾接替指挥; 林泰曾指挥

3、镇远舰击中敌旗舰松岛号; 林永升指挥经远舰战斗到舰艇最后沉没; 邓世昌指挥致远舰,遭遇日军最强冲锋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邓世昌坠入海中,他的随从将救生圈给他,被他拒绝。他的爱犬衔住他的手臂不让他下沉,他把狗推开。狗又衔住他的发辫不放。邓世昌望海长叹,用手按住爱犬,一起沉入大海。,邓世昌语录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为邓世昌所写的挽联 伏波横海,具折冲千里之威; 劲草疾风,标烈士百年之节。 光绪帝为邓世昌

4、御笔亲撰祭文 奋击则寡能敌众, 冲锋则义不顾身。 光绪帝为邓世昌御笔亲撰碑文,致远舰冲向敌舰,中日双方激战5个多小时。日舰有5艘受到重创,伤亡600余人。北洋舰队有5艘军舰沉没,伤亡近千人,但主力尚存。,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战后,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实行“保船制敌”的消极防御方针,竟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出海迎敌,使日本掌握了黄海制海权。,想一想,辽东陆战:,过程:,一路渡过鸭绿江,进攻辽东九连城等地; 另一路在辽东半岛东岸花园口登陆,进攻大连、旅顺。,10月,日军兵分两路。,结果:,由于清军军心涣散,抵抗不力,大连、旅顺相继失守。日军占领旅顺后,对旅顺居民

5、实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旅顺大屠杀,威海卫之战:,停泊在威海卫的北洋舰队,1895年初,日军水陆两路进攻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丁汝昌请求突围,李鸿章不准。北洋舰队困泊港内,腹背受敌。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丁汝昌自杀殉国。,黄海海战,丰岛,平壤,旅顺,威海卫,想一想,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清朝的腐败是失败的根源; 一部分清军将领贪生怕死; 武器装备落后等。,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始殖民扩张; 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势力雄厚等。,中国:,日本:,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1895年4月,地点:,日本马关,代表:,(清政府)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内容

6、:,1.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三国干涉还辽,企图独霸中国东北,俄国的盟国,德国,日 本,策划 干涉,俄国,支持 干涉,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支持 干涉,清政府,还 辽,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法国,目的:维护自身在华利益,马关条约的影响:,1.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7、。,1.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3.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4.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思考探究,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及澎湖列岛,2亿两白银,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香港岛,2100万银元,广、厦、福、宁、上,协定关税,新增设厂,国土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重负担,举借外债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列强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内地,严重的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对比通商口岸有何变化,南京条约 开放的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侵略加深,

8、由沿海向内陆,加大了经济掠夺,从对中国的影响上看则是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日军进军路线,基隆,台北,新竹,大甲,彰化,澎湖,嘉义,台南,枋寮,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爱国志士徐骧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等人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甲午战争刺激列强对华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经济上:列强在商品倾销的同时,扩大资本输出,进一步扩张在华经济势力。,2.政治上: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示意图,1842年 南京条约割占,1860年 北京条约割占,1898年 英国租

9、借地 新界,瓜分中国的狂潮,谭嗣同,有感一首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时局图是1898年谢缵zun泰先生创制的一幅反映当时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漫画。原图上有黄遵宪的题诗。现在原件藏于美国华盛顿国立档案馆。,熊俄国,太阳日本,肠(蛇)德国,虎英国,鹰美国,蛙法国,“门户开放”政策:,势力范围:,1899年由美国政府提出的。其实质是企图用“机会均等”的手段,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让美国有机会插足别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之内,保证中国市场对美国资本和商品的自由开放。,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实力所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在这片领土上,该国享有

10、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甲午中日战争,原因,过程:,结果:,1894年到1895年初,丰岛海战、黄海海战(邓世昌)、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时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根本原因:,导火线:,日本制定“大陆政策”,蓄意侵略中国;清政府的腐朽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间 地点 内容 危害,影响:,1.爆发于19世纪末甲午年的这次侵华战争是由下面哪个国家发动的( ) A.日本 B.美国 C.俄国 D.英国,A,2.下列哪次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 A.黄海海战 B.威海卫海战 C.旅顺

11、战役 D.平壤战役,B,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 ) A.邓世昌 B.杨靖宇 C.丁汝昌 D.关天培,A,4.下列关于马关条约中的哪一条规定,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C,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 材料二:“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材料三:“热血洒东沟千载怒涛应揖伍;忠魂依北阕九原遗恨未平倭。”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哪位历史人物? (2)他们各自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上述三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林则徐 左宗棠 邓世昌 (2)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或虎门销烟);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捐躯。 (3)视死如归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