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税制调控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资料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572594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现行税制调控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国现行税制调控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国现行税制调控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国现行税制调控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国现行税制调控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现行税制调控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现行税制调控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资料讲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现行税制调控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关键词:收入分配 税制改革,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与此同时,我国个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 ,基尼系数在0.45-0.5之间 从我国税制改革的走向来看,调节收入分配将是一个重要的功能,通过多个税种的运用,将达到调节收入分配的目的,我国目前贫富差距较大,我国的基尼系数1994年已达到0.43,突破了国际警戒线0.40的标准 1995年基尼系数进一步上升到0.45 2007年达到0.469 2007年以后,因基尼系数不能完全反映国民收入差距情况,国家统计局不再公布基尼系数,但基尼系数仍然是研究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西方国家收入分配调节的税制设

2、计,西方国家在收入分配的调节方面是运用多个税种来达到调节目的的。这些税种主要包括: 个人所得税 社会保障税 遗产税 赠与税,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主体税种,由于个人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作用,对增加财政收入、公平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以美国为例,个人所得税采用综合课征的模式,对个人在一年内从各个渠道所得的收入,不论是劳动所得还是资本利得,均汇总为当年的收入总额,再根据不同税率和扣除标准来纳税,按照纳税人的申报身份还可以分为已婚联合申报者,已婚分别申报者,户主申报者,单身申报者,采用六级累进税率,对不同的申报主体,适用不同税率。个人所得税在美国联邦税中的比重在40%以上,

3、比重远高于中国,发挥出了重要的调节收入的作用,社会保障税,1889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首创社会保障税 至1990年,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相继开征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税作为政府转移支付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遗产税和赠与税,遗产税,是以被继承人去世后所遗留的财产为征税对象,向遗产的继承人和受遗赠人征收的税。 赠与税,是赠送的财产为课税对象,向赠与人或受赠人课征的税。征收赠与税,目的是防止财产所有人生前利用赠与的方式以逃避死后应纳的遗产税。通常多与遗产税同时实行 遗产税和赠与税作为财产课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西方国家削弱财富过度集中、缓解收入分配

4、不公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现行税制在调节收入方面的主要问题,一、税制结构在收入分配调控方面存在缺陷 二、对收入分配调控的税种体系不完善 三、现有税收制度不完善导致收入差距调控功能难以发挥,税制结构在收入分配调控方面存在缺陷,我国现行税制结构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的税制结构 个人所得税的地位和作用受到限制,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过小 现行税制结构在充分发挥收入功能,保障税收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却弱化了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对收入分配调控的税种体系不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主要依靠个人所得税,税种体系不健全 遗产税与赠与税的缺失 相关税收体系的不完善,削弱了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调控效果,也降低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

5、税收调控效应,现有税收制度不完善导致收入差距调控功能难以发挥,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调控存在问题 消费税调控收入分配作用不显著 财产税调控收入分配功能缺失,从调节收入分配角度对我国税制改革的设想,一、逐步实现双主体税制,优化税收制度结构 二、改革税收制度,完善税收调控体系,提高收入分配调控效率,逐步实现双主体税制,优化税收制度结构,改革我国现有税制,增加其收入分配调控功能,首要选择是增加个人所得税比重,降低流转税比重 构建我国以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为主的双主体税制,为强化我国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调控功能奠定基础,改革税收制度,完善税收调控体系,尽快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抑制个人财富的积聚 不断改革和完善消费税体系 进一步优化房产税税制 建立社会保障税体系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强化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调控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