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PT资料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572587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4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PT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PT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PT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PT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PT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PT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PT资料讲解(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冒佩华 主讲,第一专题 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一、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1.市场二重性的理解,市场是一切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和交换关系的总和。,2.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各自利益的竞争、生产供求关系的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其中价格价格机制是中心。,3.市场经济,借助于市场交换关系,依靠市场机制,组织社会经济运行,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人们利益的经济,简言之,在市场调节下运行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的含义: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人们利益的经济,(一)性质(生产关系属性和生产力属性) 1.社会性;2.主体的多元性和平等性;

2、3.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二)基本特征 1.从市场经济本身看 (1)动力机制;(2)信息机制;(3)外在的强制机制;(4)均衡机制 2.与计划经济相比较 (1)自主经济(依附经济);(2)竞争经济(保护经济);(3)法制经济(统制经济);(4)开放经济(封闭经济);(5)商品交换经济(实物分配经济),二、市场经济的性质、基本特征与功能,(三)功能 1.分散的决策结构能够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市场供求做出灵敏的反映,较好地实现供求平衡,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2.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动力结构有利于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产品结构的不断创新,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以

3、价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结构能使每个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人和经济组织获得简洁、清楚和有用的信息,从而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4.以竞争为核心的协调结构,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来实现经济过程的均衡。,三“市场失灵”理论,1.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特点 (1)市场失灵的含义 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些限制,而使得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有效配置到最佳状态。 (2)市场失灵的特点 a.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靠市场自身的完善无法克服; b.市场失灵是相对的; c.市场失灵是变化的。,2.市场失灵的原因 (1)由于市场功能的缺陷造成的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物品、个人能自由选择未必实现社会

4、福利最大化); (2)市场不完善(私人物品方面)导致的市场失灵(垄断的存在、信息不完全和非对称、分配不均); (3)制度原因导致市场机制的扭曲(产权不清、行政干预等)。,3.市场失灵的治理 (1)政府的介入(纠正缺陷,弥补局限) 政府二次调节论的错误 (2)产权制度安排(明确责权利、外在性内在化) (3)社会道德约束,四、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和垄断,1.市场结构及市场结构的类型,(1)市场结构:市场环境 (2)市场结构的划分 a.从市场交换的内容看,市场体系分为最终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 b.从市场交换的方式看,有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 c.从市场交换的空间结构来分,有国际市场、国内市场

5、和地区性市场; d.从市场交换的时间结构来分,有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e.从市场主体的关系来分,有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及垄断竞争市场。,(1)市场集中度:通过市场参与者的数量与参与程度来反映市场的竞争或垄断程度的基本指标。 衡量集中度的最主要指标,就是位于市场前几名的企业的生产量或销售量占整个市场供给量的比重,也称生产或市场份额。如果生产或市场被集中的份额越大,说明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反之则说明竞争程度越高。,按市场主体关系划分市场结构主要有三个方面,(2)产品差别:同一类产品中存在着不完全替代性,(3)进入壁垒:寻求进入某个行业的厂商而不是由已在该行业内的厂商负担的生产成本(新企业进入可能

6、遇到的不利因素即障碍)。 构成进入壁垒的因素主要包括: a.规模经济壁垒;b.资本需要量壁垒;c.资源(稀缺)壁垒;d.过剩生产能力壁垒;e.产品差异壁垒,2.完全竞争结构、竞争的效益与成本,(1)完全竞争结构: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2)短期均衡,(3)长期均衡,均衡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价格。厂商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只要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就会生产。,均衡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等于价格。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才会生产。,3.垄断、垄断形成的原因,(1)垄断:少数几个厂商联合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供给)和流通(价格),(2)垄断产生的原因:规模经济的需要;先

7、行进入的厂商对生产所必需的某种或某几种生产要素的控制;政府依法律形式赋予厂商独有的供给权利;某厂商获得某项技术专利权时,可能产生垄断。,4.垄断的基本形式、对垄断的评价 (1)基本形式 A.从垄断的内容看,分为垄断结构和垄断行为 垄断结构是相对于竞争结构来说的,属于市场结构范畴。市场结构是指某一市场中企业数量较少,企业规模特别大,或者说少数企业在投入或产出中占据了整个市场的绝大部分比重。判断垄断结构的标准是产业集中度。 垄断行为是相对于竞争行为来说的,属于市场行为范畴。垄断行为包括:低价倾销、价格歧视、捆绑定价、串通招投标等。 B.从垄断成因看,分为自然垄断、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 自然垄断与人为

8、垄断对应,由技术上原因造成; 市场垄断是由于市场竞争中暂时大获全胜而形成的垄断; 行政垄断是与自然垄断和市场垄断相对的垄断,行政垄断是由于政府授予特权而造成的垄断。,(2)对垄断的评价 垄断有二重性: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a.积极作用(往往指垄断结构)表现在: 一是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经济; 二是降低交易费用,实现组合经济; 三是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 b.消极作用表现在: 一是使企业免受竞争压力,缺少外在动力; 二是垄断企业对价格、产出和成本控制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 三是降低社会总福利; 四是使收入再分配不利于消费者而有利于垄断者。,第二专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

9、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 理论逻辑: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假设前提:高度社会化的物质基础 基本思想:(1)公有制;(2)按劳分配;(3)计划经济,2.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1)列宁A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四个阶段(1)19世纪末20世纪初前;(2)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十月革命;(3)军事共产主义时期;(4)新经济政策时期 B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具体理论两种公有制;计划经济;物质利益原则;经济核算;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保存商品经济,(2)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理论 完全国有化;计划经济;关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 排斥商品经济

10、,(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 a.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 b.计划经济 c.按劳分配 d.偏向生产关系解决矛盾 排斥商品经济,3.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4.计经济的历史功绩和实行计划经济的基本条件,(1)历史功绩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国家重点建设;抑制通货膨胀;保持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人民摆脱贫困状态。,(2)基本条件 经济结构简单,能够获得完全信息且不需要成本;具有较高素质的人,1.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产品经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

11、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2.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3.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与全面经济体制改革,(1)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市场化改革方向确定(十二届三中全会) (2)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十三大) (3)体制搁浅,“左倾”回潮(1989-1991年),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必然的历史选择 1.发展是硬道理 2.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涵义 2.市场经

12、济与商品经济 3.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系统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体制框架的基本内容有: 1.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2.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 3.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4.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5.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宣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初步形成(初步建

13、立),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2.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 (与前苏联市场化改革道路比较),(一)改革方式及其选择 实施成本 激进方式 摩擦成本 渐进方式 1.激进式改革:是由国家制定一套有关立法或规定,然后根据法律规定,在较短时间内就转入新体制,一步到位地全面放开市场经济,即实行“大爆炸”和“休克疗法”的改革方式。

14、这种改革是整体的、全面的、根本的、快速的。其主要内容有:(1)政治上实行民主化,实际上多党制;(2)经济上全盘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3)经济政策上采用休克疗法。 2.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中国实行渐进式改革,一方面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不能变,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既有格局和既定利益难以一时改变,因此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按照逻辑顺序自然生成。,(二)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 1.强制中的诱致性 2.增量改革:体制内与体制外结合 3.试验推广:从局部到整体,由点到面 4.双轨过渡:行政协调与市场协调并存 5.改革、稳定与发展关系的处理 6.经济

15、市场化与政治多元化分离 7.实践理性,第三专题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一、企业产生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1.企业的产生 2.企业家(企业主)的本质 (1)企业主是最高决策者,拥有剩余控制权 (2)企业主是剩余索取权的拥有者,有权支配企业盈利 3.企业的基本形式 按资产的组织方式不同,企业分为三种形式。 1、业主制企业 2、合伙制企业 3、公司制企业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二、产权及产权制度,(一)产权内涵 产权(property rights):是涵盖一组权利的整体,即指财产的所有权及其派生的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支配、收益和让渡等权利的总称。,1.所有

16、权是前提 2.所有权派生出“五权” (1)占有权:财产所有者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形成的权利; (2)使用权:亦称经营权,指使用者按照财产的性质与功能,用来满足某种生产或生活需要的权利; (3)处分权:所有者改变财产经济用途或存在状态的权利; (4)收益权:指依靠财产获得某种经济利益的权利; (5)让渡权:通过出租可以把用益权转让给别人或把所有权出售给别人。,(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 1.有效的产权制度,产权必须明晰 产权明晰是指产权归属明确的基础上通过权利的界定,明确出资者和企业法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出资人职能到位。 国有出资者职能到位的条件 (1)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和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分开 (2)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和机构明确 (3)政府将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分开管理 (4)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实行抓大放中小 (5)将竞争性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完全分开,2.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产权结构(股权结构)必须合理化 (1)从股权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