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办法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572512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81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战略管理}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战略管理}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战略管理}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战略管理}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办法(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诺兰模型(1973年)一个企业应用信息系统的过程,预算费用,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财务,冗余 不一致 难共享,转变,软件硬件重联,系统,数据管理,第一节 MIS战略规划的概念,通过诺兰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好的总体规划,可以使企业在后续的工作极大地降低成本、减轻工作负担、减少出现差错的几率。,总体规划的重要性可表述如下: 好的总体规划 + 好的开发 = 优秀的系统 好的总体规划 + 一般的开发 = 好的系统 差的总体规划 + 好的开发 = 差的系统 差的总体规划 + 一般的开发 = 不好使用的系统,一、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1. 自下而上

2、2. 自上而下,二、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 1.作用 (3点) 2.内容 (4点),三、MIS战略规划的组织: 1.规划领导小组 (完成数据及业务的调研和分析工作) 2.人员培训 3.规定进度,总体规划的步骤:,开始,确定总体规划的基本问题,收集初始信息,评价企业现状、进行战略分析,设置目标,画出规划略图,识别活动,列出重复性活动,列出工程项目活动,选择最优方案,确定优先权、开发方法、,提出实施进度,写出MIS总体规划,总经理,第二节 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总体规划的方法之一 BSP法,1. BSP法的产生 BSP(Business System Planning),即企业系统规划法,

3、60年代IBM用于内部系统开发,后来,IBM的一些用户希望通过BSP来安排自己的信息资源,于是IBM于1970年建立了BSP项目来帮助客户开展工作。,2. BSP法概述 是一种结构化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系统规划,自下而上的分步实现,即从系统角度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前提是企业内有改善需要; 3. 优点 形成完整的系统,增强环境适应性。,BSP法的工作步骤:,1、 准备工作 2、 调研 3、 定义业务过程 4、 业务过程重组 5、 定义数据类 6、 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7、 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 8、 提出建议书和开发计划,问题:为什么计划部分中有企业组织,而计划实施部分没有呢?,定义数

4、据类,过程/数据类矩阵,说明: 在BSP法中,企业业务过程和数据类间的关系有两种,即使用(USE)和产生(CREAT),由此,得到企业的初始U/C矩阵。,功能数据类矩阵,基本cu矩阵,基本cu矩阵,基本cu矩阵,基本cu矩阵,划分子系统,用粗实线框出功能组(字母C应该尽量被圈入方框内),并给功能组起一个名称,每个功能组就是一个子系统 方框的选择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和实际经验,可参照系统的逻辑职能来划分 方框代表着逻辑信息系统的划分,负有产生和维护系统内数据类的责任,主要子系统划分,当一个字母U落在任意方框外时,必定存在着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画出所有的数据流,删除所有的字母C和U,并给子系统加上名称

5、,这样就形成了新系统的体系结构,寻找子系统的数据交流,主要子系统划分,信息系统结构图,C/U矩阵中数据的产生,在C/U矩阵中每一个主题数据库中的数据,都必须至少由一个过程产生,如果某一数据库只被某些业务过程所使用而没有业务过程产生它,就说明可能有被遗漏的业务过程,如果某一数据库由多个过程产生,规划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管理需求来考虑是否应将有关的主题数据库分成多个数据库,尽量使数据库由一个过程产生,被多个过程使用,从而可以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工作步骤: 1、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 2、识别所有成功因素 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4、明确个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CSF之鱼刺

6、图分析工具分析缺陷订单的主要原因,第三节 企业流程重组(BPR),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指为了在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其中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等。 BPR从现代组织学的观点看,属于组织转型的范畴;从管理理论学派划分的角度看,起源于管理过程学派,是对管理过程学派的创新;从管理理论的经济学原理看,是对古典分工理论的否定,提出了合工的思想。BPR并不是一门科学,而是电子商务时代的一种管理技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入了解企业流程再造的概念:

7、 (1)企业流程再造需要从根本上(Fundamental)重新思考企业业已形成的基本信念,即对长期以来企业在经营中遵循的基本概念如分工思想、等级制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官僚体制进行重新思考。需要打破定势,进行创造性思维; (2)企业流程再造是一次彻底的(Radical)变革,是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抛弃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以及成规陋习,而不是修修补补; (3)企业流程再造可望取得显著的(Dramatic)进步; (4)企业流程再造从重新设计业务流程(Processes)入手。业务流程是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材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BPR确定再造

8、的流程包括绩效低下的流程、重要的流程以及具有再造可行性的流程。,基本原则是ESIA: (1) 清除(Eliminate) 清除主要对企业原有流程内的非增加价值活动予以清除。企业内部容易存在的多余非增值环节主要包括过量产出、活动间等待、不必要信息与资源的传递、反复的加工、过量的库存、产品的缺陷、故障和返工、重复的活动、活动的重组、反复的检验以及跨部门的协调所带来的冗余,从而导致效率不高的情况。 非增值活动的清除是所有系统流程再造进行改造的首要目标。如何清除这些活动或使其最小化,同时又不会给流程带来负面影响是重新设计流程的主要问题。 (2) 简化(Simplify) 在尽可能清除了不必要的非增值环

9、节之后,剩下的仍然是应该进一步进行简化。流程中运转的各种要素需要根据流程清除以后的现状加以简化,这些因素包括:流程表格、程序、各方面的沟通、技术的指导、处于关键流程之间而不易觉察到的流程间的组织以及经常出现问题的区域。,(3) 任务整合(Integrate) 对流程的任务体系充分简化以后,需要对被分解的流程进行整合,以使流程通畅、连贯,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任务整合过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与原有的流程设计和初始时的流程基本要素状况相比,现有的要素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作为流程承担者的人,对于任务或是信息的处理能力大大增加了,原先不得不交给几个人的任务,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这是对流

10、程任务系统进行整合的原因所在。从流程的整体眼光来看,一个流程可以被整合的主要环节包括:任务、任务的承担者、流程的上下游。 (4) 流程任务的自动化(Automate) 流程任务的自动化并不仅仅是计算机化,对于很多流程,计算机的应用往往使得流程更加复杂和繁琐。因此,在流程自动化之前,应该先完成对流程任务的清除、简化和整合。,BPR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3个方面: (1) 业务流程诊断:包括确定流程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出在某个流程内部还是出在流程之间的关系上、管理流程与经营流程是否一致。 业务流程诊断首先是要营造业务流程再造的环境,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进行业务流程的诊断工作。主要任务包括获得企业高层领

11、导的有利支持;做好企业电子商务流程再造的宣传工作;组成企业电子商务流程再造的工作小组并制订工作计划;确定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和选定企业电子商务流程再造的备选流程,以及识别电子商务技术环境。 业务流程诊断主要是再造流程分析和流程重新设计。工作包括:对备选流程的进一步分析;制订流程再造计划;对备选流程进行诊断,分析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设计流程;设计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结构;选择电子商务平台。,(2) 业务流程改造策略:即利用创造性的策略,构造新流程。 利用各种流程再造方法,例如角色扮演、文件处理测试以及工作流设计等方法确认流程进一步改造的机会,将全部流程以直观的方式描述新流程展示给高层管理者。并将

12、采纳的方案就需要对流程各个阶段的人力资源重新组织、信息服务开发和执行、流程程序简化等提供整体的策略方案。 在改造策略实施时必须注意各种问题,如在设计人员资源结构时尽量减少员工的不满;在以新的流程为基础的环境中,对员工的培训十分重要等等。 (3) 监控与评价:再造流程的监控和评价包括对在流程再造启动阶段设置的质量目标以及新流程进行动态监控。对流程的度量需要考虑以下方面:流程表现,即循环期、成本、顾客满意度、资源消耗;信息技术表现,即故障时间、文件减少;生产率指数,即每小时的订单处理,销售数量等。评价阶段和诊断和实施阶段之间的有效反馈是必要的。一方面提供对重新设计流程行为的审计,另一方面也为新流程

13、的进一步调整提供依据。新流程与其使用的信息技术的协调是有一个过程的,而且新流程的执行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第四节 开发MIS的方法,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瀑布模型,系统开发方法学,系统开发方法中的技术和工具,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结构化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管理信息系统非结构化开发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阶段的划分原则不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缺乏规范的章程、方法、表达工具与标准。 (2)系统建设过程用户参与程度低,用户与专业人员对话缺乏有效的手段。 (3)系统开发的工作任务集中在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分析、设计工作不深入。 (4)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采取“

14、自底向上”的方法,系统总体功能与目标的实现难以保证。,图 系统开发各阶段的费用变化 图 冰山式系统开发费用分布,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原则,“结构化”一词在系统建设中的含义是用一组规范的步骤、准则和工具来进行某项工作。运用结构化的思想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首先出现于60年代发展起来的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 Prosramming,简记为SP)。到了70年代,约当(EYour-don)、康斯坦丁(LLConstantine)和德马可(TDemarco)等人提出了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简记为SA)和结构化设计(Structure

15、d Design,简记为SD)方法。截至80年代,已提出的各类结构化方法不下30余种。这些方法虽各有产生的背景和特色,但它们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特点是相同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化方法的主要原则: (1)用户参与的原则 (2)“先逻辑,后物理”的原则 (3)“自顶向下”的原则 (4)工作成果描述标准化原则,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要点 所谓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就是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按其生存周期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在每一阶段的开始与结束都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前一个阶段的结束标准就是后一阶段开始的标准,而每个阶段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

16、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工程开发的困难程度。 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采用科学管理和良好的技术方法,而且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都从技术与管理两个角度进行严格审查,合格之后才开始下一阶段工作。,结构化 生命周 期法开 发步骤,(1)开发阶段性 生命周期法把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分成一系列严格定义顺序的紧密相关的阶段,这些阶段及其顺序一般是:系统定义(包括系统调查,可行性分桥,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开发(包括系统设计,软件编码,系统测试),系统维护。 (2)用户评价 系统分析时引入的错误往往要到运行时才发现,其修正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这种错误是由于对用户系统分析不充分,理解不透彻,或表达的二义性造成的。所以管理信息系统待别强调在每个阶段结束前都要有用户评价或验收,以减少这种错误的发生。,(3)文档管理 为了便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生命周期法把文档资料作为每个阶段的产品之一,而且加以标准化,作为每个阶段结束的重要标准。它保证了在系统开发结束时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软件配置交付使用。文档资料是通讯的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