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课件3 北师大版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569999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6.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课件3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课件3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课件3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课件3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课件3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课件3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课件3 北师大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七年级下册,复习目标,1. 了解唐太宗的统治政策,正确评价唐太宗。掌握贞观新政实施的原因以及主要内容。知道贞观之治的含义,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及其实质。 2.(1)知道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原因并能正确评价唐朝的民族政策。 (2)了解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3. 通过认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科技精神和创新意识。 4.通过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史实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点回顾,1、“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以及“贞观之治

2、”出现的原因 2、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3、雕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4、唐朝的灭亡,考点精析,“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以及“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一、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立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考点精析,2.唐太宗夺取政权,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考点精析,二、贞观之治,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措施。,1.贞观新政出现的原因:,考

3、点精析,2.贞观新政的内容,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 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往频繁,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1)政治方面 完善制度:发展和完善了隋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 制定律法:修订颁行唐律 发展科举:进一步发展隋代的科举制,(2)经济方面 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佣调法,轻徭薄赋;劝课 农桑,不夺农时;设置义仓,救灾备荒;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唐太宗即位后,次年(627)改元贞观。他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 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

4、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松、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如何正确评价唐太宗?,考点精析,考点精析,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一、“和同为一家”,1.唐朝的民族政策:唐太宗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即对待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怀柔政策。,2.“天可汗” 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首领相继归附,共同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柳宗元,考点精析,3.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经过鄯州、鄯城(今西宁)、莫离驿、那禄驿、柏海、众龙驿、过通天河藤桥

5、,过唐古拉山,经那曲到拉萨,全程6240里。相传文成公主过了日月山后来到了倒淌河,家乡日远,文成公主不禁失声大哭,哭声感动了天地,使河水发生了“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倒流奇迹。文成公主等人长途跋涉,历时两年,才到达吐蕃。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公主到逻些时,吐蕃人民穿着节日盛装,热情迎接远道而来的文成公主。,考点精析,二、唐朝对外交流,1.遣唐使来华:、遣唐使就是日本皇室派往唐朝的使节,他们往返于中日之间,是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与学生一起分析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次数、作用等。,2.玄奘西行 玄奘去天竺的原因:求取佛经精义 3.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 玄奘是第一个

6、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4.鉴真东渡 (1)、鉴真东渡的原因:鉴真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2)、鉴真东渡的传播的主要内容有:除讲授佛经外,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 (3)、鉴真东渡的意义: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鉴 真,考点精析,考点精析,雕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一、雕版印刷与火药,1.造纸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但是一字一句的靠手来抄写,很不利于文化快速广泛的传播和交流。在印章与拓印刻石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迟至在唐代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印 章,拓 石,考

7、点精析,二、火药,1.火药的原理,与古代的炼丹术密切相关。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现的副产品。火药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构成。 唐初炼丹家、医药学家孙思邈的丹经第一次记录火药配方。,考点精析,2.火药的应用,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上。 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或叫“飞火”。,考点精析,唐朝的灭亡,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考点精析,2.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北方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黄河中下游一带“人烟断绝,

8、千里萧条”,不少州县化为废墟。从此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在安史之乱的猛烈冲击下,唐朝中央集权大大削弱,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分裂的局面。,安 禄 山,考点精析,3.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安史之乱之后,名义上归降的安史部将仍独霸一方,朝廷被迫增设了许多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4.藩镇割据的危害:严重消弱了唐朝国力,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苦难。,考点精析,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1.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赋役繁重,连年灾荒,生活困苦。,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2.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考点精析,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朱温,巩固练习,1. 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 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 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 2. “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BCD,C,A,1、课后习题练一练 2、做本节课同步练习,作业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