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隧道施工安全教学教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567264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讲隧道施工安全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十讲隧道施工安全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十讲隧道施工安全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十讲隧道施工安全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十讲隧道施工安全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讲隧道施工安全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讲隧道施工安全教学教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第一节 瓦斯隧道安全 一、瓦斯隧道施工分区 隧道中存在瓦斯,应按瓦斯隧道施工。 根据瓦斯涌出量和压力情况,施工中对非瓦斯工区、一般瓦斯工区、严重瓦斯工区、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工区进行合理划分。 在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上区别对待。如一般瓦斯工区除加强通风和瓦斯监测外,可采用普通的非防爆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严重瓦斯工区采用防爆设备;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工区除采用防爆设备外,还应有防突措施和相应装备。,二、瓦斯预测预报 1、隧道施工前应依据工程设计资料,施工中根据揭穿煤层情况,重新验证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并编制防治突出的专项方案和措施。 2、距煤层30-50m,水平超前钻探孔2-3个,

2、确定煤层位置,并测试瓦斯压力和浓度;距煤层10-15m,打2-3个钻孔,穿透煤层,测出瓦斯浓度、瓦斯压力,采集煤样测定煤的坚固系数和瓦斯放散初速度。 3、瓦斯预测预报根据实测资料采用综合指标法进行判断,并根据预测结果指导施工。,2.隧道施工中的瓦斯监测 (1)建立专职的瓦斯监测管理机构和瓦斯监测系统,并定期检查。做好下列工作: 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 控制全隧道的瓦斯状况,指挥安全生产; 制定揭煤防突方案并指挥实施; 全隧道通风状态的现场量测,并进行评估和提出改进意见; 检查和校正各种瓦斯检测设备; 瓦斯工作的上岗培训; 管理各种通风设备。,(2)瓦斯允许浓度(%) 总回风巷道(平导) 0.

3、75 工作面风流 1.0 工作面回风流 1.0 风扇及开关地点附近 0.5 (3)建立双瓦斯监测制度 安设由洞内各个工作面、巷道及转角、塌方空洞等处的瓦斯浓度探头、风速探头、自动报警器、远程断电仪与洞口监测中心组成自动监测系统。 人工检查,实行“一炮三检”制,即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进行人工检查。,四、施工通风 除火源不得进洞、采用防爆机械等措施外,防爆的关键在于施工通风。通风可稀释瓦斯浓度,防止瓦斯在角隅和洞顶滞留。与风量、风速有关。 1、施工通风原则 (1)采用压入式或巷道式机械通风,严重、有突出危险的工区必须采用巷道式通风。 (2)风机的能力应满足全工区通风的需要;局部扇的能力应满足局部

4、的独头巷道通风需要。,(3)风机分机和主机的通风应达到下列目的 洞内工作人员最多时能保证每人每分钟有4m3新鲜空气供应。 洞内各开挖面同时放炮,应能保证在30min内通风完毕,使炮烟浓度稀释到规定要求。 施工通风的风量应能保证洞内各部位的瓦斯浓度不超过规定浓度。 施工通风系统应能每天24h不停地连续运转,在正常运转时,洞内各部位的风速不应小于最小允许风速。,(4)主扇应有同等能力的备用风机。 (5)每个工区的局扇应有一定数量的备用量,局扇应安装风电闭锁装置,通风管应具备阻燃和抗静电性能。 2、防止瓦斯局部聚积措施 时刻认真的对坑道转角处、断面突变处、较大超挖或塌方处、洞室内以及洞壁的不平齐部位

5、,瓦斯聚积处,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提高光面爆破效果,使巷道壁面尽量平整,达到通风气流顺畅。 (2)及时喷混凝土封堵煤(岩)壁面的裂隙和残存的炮眼,减少瓦斯渗入巷道。,(3)向瓦斯聚积部位送风驱散瓦斯,一般采用:用高压风管引出高压风驱散局部积聚的瓦斯;增设康达型风管驱散瓦斯;用气动局扇驱散瓦斯;用压气引射器驱散瓦斯。 五、施工机械与供配电 1、施工机械及电气设备 以电力为动力的有轨运输及与其配套的施工机械、进入隧道的施工机械及电气设备,应具有防爆或隔爆性能。对于非隔爆机电设备,一律严格禁止进入瓦斯隧道内安装使用。 2、供配电应满足下列要求: (1)施工用电设备应设有两条回路,也自备发电站作

6、为备用电源。,(2)电压:高压不大于1000V,低压大于380V。电压波动范围:高压为额定值的5%,低压为额定值的10%。 (3)照明供电采用单独照明系统,除常规保护外,设高灵敏度可调漏电保护装置,保护防爆要求和人身安全。 (4)供电系统的应“三专”, 即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供电线路;“两闭锁”,即瓦斯浓度超标时与供电的闭锁、局部通风与供电的闭锁。,第二节 隧道作业通风防尘 一、隧道作业环境标准 粉尘允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必须在2mg以下。 氧气不得低于20%(按体积计,下同)。 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5%。 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30mg/ m3。 氮氧化

7、物(换算成二氧化碳)浓度应在5mg/ m3 以下。 二氧化硫浓度不得超过15mg/ m3。 硫化氢浓度不得超过10mg/ m3。 氨的浓度不得超过30mg/ m3。 隧道内的气温不宜超过28。 隧道内的噪声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二、隧道作业通风防尘要求 1、隧道内空气成分每月至少取样分析一次。风速、含尘量每月至少检测一次。 2、施工通风应设专人管理。应保证每人每分钟得到4m3的新鲜空气。 3、严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通风机停止转动时,任何人员不得靠近通风软管行走和软管旁停留,不得将任何物品放在通风管或管口上。 4、施工时宜采用湿式凿岩机钻孔,用水炮泥进行水封爆破以及湿喷混凝土喷射等有

8、利于减少粉尘浓度的施工工艺。,5、在凿岩和装渣工作面上应做好防尘工作。放炮前后应进行喷雾与洒水,出渣前应用水淋透渣堆和喷湿岩壁。在吹入式的出风口,宜放置喷雾器。 6、防尘用水的固体质含量不应超过50mg/L,大肠杆菌不得超过3个/L。水池应保持清洁,并有沉淀或过滤设施。,第三节 爆破作业安全管理 一、必须建立洞内爆破统一指挥系统,检查爆破作业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并且持有爆破操作合格证。 二、检查爆破器材加工房的布置,其位置应设在洞口以外的至少50m远的安全地点。严禁在加工房以外的地点改制和加工爆破器材。长隧道施工必须洞内加工爆破器材时,其加工硐室安全设施的设置应符合现行的爆破安全规程(GB 6

9、722-2003)的有关规定。 三、装药前检查炮眼,如泥浆、石粉末清理,热度过高,不得立即装药;如发现流沙、泥流或有大量溶洞水涌出时,严禁装药爆破。,四、爆破人员严禁穿着化纤衣物;应随身携带手电筒,严禁用明火照明。 五、爆破前,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安全标志的布置应齐全,安全距离为: 1、相邻的平行道、横通道及洞间不少于50m; 2、单线上半断面不少于300m,单线全断面与双线上半断面不少于400m; 3、双线全断面开挖进行深孔爆破(孔深35m)时,不少于500m; 4、两工作面接近贯通时,两端应加强联系与统一指挥,应停止另一端工作,将人员及机具撤走,并在安全距离处设置警示标志。,六、爆破后必须经

10、过通风排烟。相距15min以后,才准许检查人员进入工作面,检查及记录应包括:有无盲及可疑现象;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顶板两帮有无松动石块;支护有无损坏与变形。在妥善处理并确认无误后,其他工作人员才准进入工作面。 七、当发现盲炮时,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处理;装炮时应使用木质炮棍装药,严禁火种。无关人员与机具等均应撤至安全地点。,第四节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安全要点 一、一般性要求 1、施工前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对长隧道制定地质超前预报方案和实施细则。 2、各班组间建立的交接班制度。交接班记录应包括:在交接班时,交班人将本班组的施工情况及有关安全事宜及措施向接班人详细交代的内容;工地值班负责人、领

11、工员检查交接班情况的记录。每班开工前未认真检查工作面安全状况,不得施工。,3、在软岩或不良地质的隧道中,施工前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措施,如设计文件指明有不良地质情况时,应对指定范围进行超前探测,并遵守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衬砌、先护顶等小循环的施工原则。 4、施工中应加强对围岩及支护的检查和监测,掌握围岩及支护的变形位移情况。如发现隧道内有险情,必须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情况危险时,应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并立即向上级报告。,二、洞口工程 1、进洞前应先做好边仰坡防护和排水设施,确保地表水不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 2、洞口边

12、、仰坡应自上而下开挖,一次将土石方工程做完,开挖人员不得上下重叠作业。 3、边、仰坡以上可能滑塌的表土、松动危石应立即清除。 4、有滑动、开裂等现象的边仰坡应采取加固或放缓坡度措施。 5、洞门衬砌完成后,及时处理洞门上方仰坡坡脚受损处;当边仰坡地层松软、破碎时,应采取坡面防护措施。,三、隧道的开挖、支护和衬砌 1、开挖人员到达工作地点应详细检查支护、顶板和两帮,如有松动的石、土块或裂缝应予以清除或支护。 2、隧道各部(包括竖井、斜井、横洞及平行导洞)开挖后,除围岩完整坚硬、设计文件中规定不需支护者外,施工单位都必须根据围岩情况、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支护。 3、每班设专人随时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

13、损坏时,应立即整修加固,变形或损坏情况严重时,应现将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再行加固。,4、洞口地段、及与辅助坑道(横洞、平行导坑等)的连接处,应加强支护或及早进行永久衬砌。 5、当发现量测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值大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均应视为危险信号,必要时须立即报告上级或组织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定处理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第五节 洞内运输安全 一、进洞车辆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制动有效,严禁人料混载。 二、进洞的各类机械与车辆,宜选用带净化装置的柴油机动力,燃烧汽油的车辆和机械不得进洞。 三、所有运载车辆不准超载、超宽、超高运输。装运大体积或超长

14、料具时,应有专人指挥,专车运输,并设置示界限的红灯,物件应捆扎牢固。 四、进出隧道的人员应走人行道,不得与机械或车辆抢道,严禁扒车,追车或搭车。,五、 装渣机上方的电缆或高压胶管应有专人收放,装渣机操作时,其回转范围内不得有人通过。 六、洞内采取无轨运输时,应做到: 1、机动车在施工作业地段单车10/h;有牵引车及会车时5/h;机动车在非作业地段单车20/h;,有牵引车时15/h;会车时10/h。 2、车辆行驶中严禁超车。 3、在洞口、平交道口及施工狭窄地段应设专人指挥交通。,4、凡停放在接近车辆运行界限处的施工设备与机械应在其外缘设置低压红色闪光灯,组成显示界限,以防止运输车辆碰撞。 5、在

15、洞内必须倒车与转向时,应开灯鸣号,有专人指挥。 6、洞内卸渣场地应保持一段的上坡段,并够在堆渣边缘内0.8m处设置挡木。 7、路面应有一定的平整度,并设专人养护。 8、洞内车辆相遇或有行人通行时,应关闭大灯光,改用近光或小灯光。,第六节 施工照明、排水及防火 一、有关照明的规定和要求 1、隧道内的照明灯光应保证亮度充足、均匀、不闪烁。隧道施工应使用独立的供电线路,照明灯的高度、功率,应根据开挖断面的大小、施工工作面确定。 2、洞内电线均应使用防潮绝缘导线,并按规定的高度由瓷瓶悬挂牢固。不得将电线挂在铁钉和其它铁杆上,或捆扎在一起。开关外应加木箱盖,采用封闭式熔断器。如使用电缆亦应牢固地悬挂在高

16、处,不得放在地上。,3、隧道内各部照明电压应为: (1)开挖、支撑及衬砌作业地段为1236V; (2)成洞地段为110220V; (3)手提作业灯为1236V; (4)隧道内的用电线路和照明设备必须设专人负责检修管理,检修电器与照明设备时应切断电源; (5)在潮湿及漏水隧道中的电灯应使用防水灯口。,二、有关排水的规定和要求 1、有地下水排出,必须挖凿排水沟,当下坡开挖时应根据涌水量的大小,设置大于20%涌水量的抽水机具。 2、抽水机械宜采用电力机械,不得在隧道内使用内燃抽水机。应有一定的备用台数。 3、如预计要穿过涌水地层,且采用超前钻孔探水,查清含水层厚度、岩性、水量、水压等,为防治涌水提供依据。 4、如发现工作面有大量涌水时,应即令工人停止工作,撤至安全地点。,三、有关防火的规定和要求 1、各洞、井口施工区,洞内机电硐室、料室、皮带运输机等处均应设置有效而数量足够的消防器材,并设明显标志,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不得挪作它用。 2、洞口20m范围内的杂草必须清除。火源应距洞口至少30m以外。库房20m范围内严禁烟火,洞内严禁明火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