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联合组织上复习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566826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联合组织上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三章联合组织上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三章联合组织上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三章联合组织上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三章联合组织上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联合组织上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联合组织上复习课程(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 织物结构与设计,嘉 兴 学 院 Jiaxing University,授课对象: 纺织111、2 教 师: 徐老师,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图3-1 菱形斜纹作业题,(1) (2),(1) (2),图3-2 菱形斜纹作业题,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横条纹,方格,格子,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 纵条纹组织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沿横向并列配置,形成纵向条纹效应的组织,称为纵条纹组织。 1构作原则 各条纹交界处经、纬组织点相反,以使界线清晰。 如交界处相临两根经纱的经、纬组织点不能相反

2、,可在两条纹间加一根另一组织或另一颜色的纱线。 各条纹组织的交错次数应接近,以免因织缩不同而造成织物表面松紧不一致。 2纵条纹组织的组织循环: Rj =各条纹经纱数之和 (Rj = 各条纹的经密宽度之和,考虑界限分明,需加以修正。) Rw=各条纹组织纬纱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例如:某纵条纹组织织物,第一条纵条纹由平纹 组织构成,宽度为1.4,密度为 5 4 根;第二纵条纹由 5/3 经面缎纹组 织构成,宽度为2.2,密度为 7 1 根,试求 该组织织物其组织循环经 纬纱根数。 j 根 修正为根 j 根 修正为根 j根 组织循环纬纱根数的最小

3、公倍数根,图3-1 三种方法构成纵条纹组织图,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纵条纹组织的作图及注意事项: )同一组织构成条纹时,可采用底片翻转法。,3.纵条纹上机条件: 穿综时采用分区间段穿法; 各条经纱数应是每筘齿穿入数的整倍数; 如果必须把交错次数相差大的组织配置在一起,采取的措施有: a 采用双织轴; b 加大交错次数少的织物经密; c 在准备各工序加大交错次数少的织物的张力。 4.纵条纹组织的应用: 棉织物中的缎条府绸(5/2经面缎+1/1平纹),变化麻纱; 毛织物中的各种花呢,女式呢。 丝织物中的缎条青年纺(5/3纬面缎+1/1平纹

4、),涤爽绸等。,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图3-2 不合理起点基础组织合成的纵条纹图,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图3-3 合理起点但条纹宽度不同基础组织合成的纵条纹图,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图3-4 不同起点基础组织合成的纵条纹图,(甲) (乙),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二)横条纹组组织,格子组织:由纵条纹组织和横条纹组织联合构成的方格花纹的组织,称为格子组织。 1方格组织的绘作: 选择某种经面组织(或纬面组织)作为基础组织; 确定组织循环,并将完全组织划分成田字形的四等分; 将基础

5、组织填入完全组织的左下角; 按“底片翻转法”逐一填绘其他三部分。,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图3-5 不同起点基础组织合成的方格图,(a) (b) (c),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例7/2w 缎纹起始点的选择。,图3-6 构成合理成方格图的基础组织,(a) (b),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例作出由7/3w缎纹和7/2j构成的方格组织。,图3-7 合理起

6、点构成的方格图,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2、设计格子组织的方法主要有:,(1)用四种纱线循环数与组织点分布完全不同的组织作为基础组织,沿对角线放置形成格子组织,图(a)。,(2)用两种纱线循环数与组织点分布完全不同的组织作为基础组织,两两相同对角配置形成的格子组织,图(b) 。,图3-8 三种方法构成的格子组织图,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3)由一个组织与它的反面组织按一定规律两两相同对角配置,形成格子组织,图(c) 。,图3-8 三种方法构成的格子组织图,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第

7、3种方法构成的格子组织整齐美观,是构成格子组织最常用的方法,而且也便于生产操作。,图3-9 以3/3斜纹为基础组织构成方格组织图,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3、设计格子组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相邻两格子交界处应互成“底片”关系,为分界明显,可添加色纱或与某一组织呈底片关系的若干根另一组织的纱线。 (2)各条子的经纱交叉次数不宜相差太大,以免织造时松经停车,布面严重不平。 (3)格子组织的经纬纱循环数应为构成该格子的基础组织循环数的倍数。 (4)在沿对角线排列的格子组织中,为使花纹清晰匀整不紊乱,则必须选择组织起点。,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

8、应用,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图3-10 缎背组织图(作业),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例由四枚纬破斜纹、8/3w缎纹和8/5w缎纹重叠而成的绉组织。,图3-10 合成组织图(作业)合理 Rj=48 , Rw=36,4绉组织的构作方法:,图3-10 合成组织图(作业)不合理Rj=47 , Rw=36,二、绉组织 绉组织:利用经纬浮点的变化在织物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细小颗粒状外观的绉效应的组织,称为绉组织。 1表面具有绉效应的织物,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实现。 (1)利用织物组织,采用不同长度的经纬浮长,在纵横方向错综排列,形成织物表面分散且规律不明显的小颗粒状外观,具有

9、绉的效应; (2)采用平纹组织,利用不同捻向的强捻纱织造,通过后整理形成绉的效应,如双绉、顺纡绉和乔其纱; (3)用不同捻度、不同线密度进行织造,因纱的缩率不同,后整理后可出现凹凸效果;,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4)采用不同张力的经纱织造,因后整理缩率不同而出现凹凸效果; (5)在织物中织入弹性较强的丝或纱,如氨纶丝、橡皮筋,下机后则自然成凹凸状; (6)在印花机上局部施加氢氧化钠溶液,因纤维素受碱的作用而发生局部收缩,使织物呈凹凸状;对于化纤类织物(如锦纶

10、),可印制含有苯酚的印浆,使锦纶收缩而出现凹凸状。 2绉组织产生绉效应的形成原理 经纬纱浮长长短不一,在织物表面纵横排列,长浮的组织点在结构较紧的短浮组织间微微凸起,形成细小的颗粒状。,泡泡纱,绉组织织物表面由于均匀分布了细小的颗粒状,对光线形成漫反射,所以光泽较柔和。 绉组织织物组织点间有较松的长浮线,所以织物手感松软、厚实、有弹性。 3要使织物表面获得良好的绉效应,配置组织时,应注意: 经、纬连续浮长线不超过3个组织点,否则会破坏细小颗粒状外观; 不同浮长的组织点沿各方向均匀分布,切忌出现纵、横、斜向的纹路; 组织循环越大,形成纹路的可能性越小,但会造成上机困难; 不能有大群相同的经(纬)

11、组织点聚集在一起,否则会使织物表面产生光亮和暗淡区域。 各根经纱的交织次数不宜相差太大,否则会影响开口清晰度,造成织造困难,布面不平整。,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 增点法(重合法):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重合起来构成绉组织。绉组织的组织循环应为两个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的最小公倍数。,例由四枚纬破斜纹、8/3w缎纹和8/5w缎纹重叠而成的绉组织。,图3-10 合成绉组织图,4绉组织的构作方法:,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 嵌线法:将两种组织的纱线按一定的排列比(通常是1:1)相间排列而构成绉组织。,例 将2/2纬重平组织的纬纱按2:1移至平纹

12、组织纬 纱间构成绉组织。,图3-11 移入纱线法合成绉组织图,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调序法:调整同一组织的纱线次序构成绉组织。调序法一般以复合斜纹为基础组织,调整纱线的排列次序。,图3-57(a)表示基础组织,(b)表示是将图3-57(a)的经纱调整后形成的绉组织;图3-纱顺序进行调整后构成的绉组织,此处基础组织每根经纱应用了两次。,图3-12 调整经纱顺序法构作的绉组织图,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 旋转法:用旋转法构作绉组织时,所选用的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不宜6,以免综片过多,增加

13、上机难度。,上述几种方法设计的绉组织,因受综片数的限制,组织循环不宜过大,为此,织物上经纬交织难免出现横、纵、斜等纹路,影响起绉外观。要获得较好的绉效应,必须扩大组织循环;此时需采用省综设计法构作绉组织。,图3-13 旋转法构作绉组织,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 省综设计法:, 选定综片数:一般用4片综、6片综或8片综。 设计穿综图(确定经循环数): a 穿综循环数等于绉组织的经循环数,最好为综片数的整倍数; b 每片综上经纱数应尽量相同; c 每片综上的经纱要尽量分散开,不要过于集中;在同一片综内,相邻穿入的两根经纱最好间隔3根经纱的位置,避免出现直条纹路。 设计纹板图(确定纬循环数): 在一

14、个组织循环内每根经纱上的经纬组织点是平衡的, 因此每次开口必有半数综片提升,根据排列组合原则,省综设计法的特点: a 经纬组织点是平衡; b 织物绉效应均匀; c 用较少的综片生产较大的组织循环。 省综设计法的步骤:,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n综片数; n/2 每次开口提升的综片数。 基础组织随机排列,可得不同的纹板图。如想获得更好的绉组织,6片综可扩大纬循环数,通常扩大一倍或两倍。8片综不必用完所有纬纱的组合数。 设计纹板图时应注意: a 每根经纱的交织次数应尽量一致; b 每根经纱的经组织点数与纬组织点数应尽量相等; c 每根纱的连续经(纬)组织点不要太多,经向连续不超过2个组织点,纬向连续不超过3个组织点。 构作组织图:已知穿综图和纹板图,求作组织图。在作组织图时,经纱循环数和纬纱循环数应接近。 省综设计的绉组织所用综片数少,且绉效应好,在各类织物中广泛应用。如棉织物中的核桃呢,毛织物中的苔茸绉,丝织物中的东方绉等。,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图3-14 省综设计法绉组织图 Rj=60,Rw=40,图3-14 省综设计法绉组织图 Rj=60,Rw=40,图3-16 省综设计法绉组织图,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