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税法基本理论资料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551845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税法基本理论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2章 税法基本理论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2章 税法基本理论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2章 税法基本理论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2章 税法基本理论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 税法基本理论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税法基本理论资料讲解(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3年9月19日的焦点访谈曝光了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和渭城区国税局 “推荐”订报事件,说是推荐,其实是变相强行摊派,如果纳税人不订报,就报不了税。报道后,咸阳市国税局要求下属各局加以改正,并将不愿订报的纳税人退订;可纳税人不仅无法退订,去报税时仍然被要求订报。在采访中,纳税人言辞都非常谨慎。 请问:纳税人为何如此“害怕”税务机关?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一、税法的概念和特征,(一)税法的概念,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各种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二)税法的主要特征:,1.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 2.税法关系主体的单方固定性 3.税法是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法

2、4.税法结构的综和性,第1节 税法概述,二、税收法律关系,(二) 税收法律关系要素 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1)征税主体 (2)纳税主体(属地兼属人) 2.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1)实物 (2)货币 (3)行为 3.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1)征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2)纳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第1节 税法概述,(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1.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 2.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 3.税收法律关系的终止 (四)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二、税收法律关系,第1节 税法概述,三、税法的分类,(一)按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 (二)按税法的职能和作用

3、: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三)按税种管理和受益权限: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四)按税法的征税对象: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目的税法。,第1节 税法概述,第2节 税法的渊源和原则,一、税法的渊源,(一)宪法 (二)税收基本法律 (三)税收法律 (四)税收行政法规 (五)税收地方性法规 (六)税法解释 (七)国际税收条约、税收协定,第2节 税法的渊源和原则,二、税法的原则,(一)税法的基本原则 1.税收法定原则 2.税收公平原则 3.税收效率原则 (二)税收的适用原则 1.实质课税原则 2.诚实信用原则 3.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4. 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原则

4、5.程序优于实体原则,第3节 税法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请思考:纳税人和负税人有何区别?,1.纳税人定义: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负税人:是最终负担国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3.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代收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二、征税对象,2.征税对象的相关概念 (1)征税范围: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空间范围。 (2)税目:具体征税项目,它规定了征税的具体范围。 (3)计税依据:也称为“税基”,是指税法规定的据以计 算各种应纳税额的根据。,1.征税对象的定义: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划分税种的主要标志。,第3节 税法的构成要素,第三节

5、 税法的构成要素,三、税率,1.定义:是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它体现了征税的深度。 2.税率的分类: 比例税率(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同一课税对象,随数量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 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划分为若干级,对每一级制定不同的税率,纳税人的全部征税对象都按照相应级次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款的税率。 请思考:这种税率是否合理?,超额累进税率: 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划分为若干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

6、率分别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的税率。,累进税率举例,应纳税所得额为6000元,全额累进税率和差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实践训练:超额和全额累进税率比较,全额累进税率: 应纳税额=600010%=600 (元) 超额累进税率 法一:应纳税额=50005%+(6000-5000)10%=350(元) 法二:应纳税额=600010%-250=350(元),本级速算扣除数(率)=本级征税对象起征点数额(相对率)(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率) 应纳税额=征税对象数额适用税率-本级速算扣除数,小结,第三节 税法的构成要素,四、税收优惠,1.起征点与免征额 2.减免税 3.

7、优惠退税,第三节 税法的构成要素,五、纳税环节,1.纳税环节定义:指对处于运动过程中的课税对象,选择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2.纳税环节的分类: 一次课征制;两次课征制;多次课征制,第三节 税法的构成要素,六、纳税期限,1.纳税期限定义:是税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 2.纳税期限的两个具体规定: (1)按期纳税 (2)按次纳税 (3)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八、违章处理,七、纳税地点,第4节 税制体系,一、税制体系的概念 是指一国在进行税制设置时,根据本国的具体 情况,将不同功能的税种进行组合配置,形成 主体税种明确,辅助税种各具特色和作用、功 能互补的税种体系。 二、影响税制体系设置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国家政策取向 (三)税收管理水平,第4节 税制体系,三、不同类型的税收体系及其主要特点 (一)以流转税为主体税收体系 (二)以所得税为主体税收体系 (三)以资源税为主体税收体系 (四)以低税结构为特征的“避税港”税收体系 (五)双主体税收体系 四、我国现行税制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