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信用知识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551678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信用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2章 信用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2章 信用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2章 信用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2章 信用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 信用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信用知识讲解(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二章 信用,第一节 信用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节 现代信用形式,2.1 信用的含义和作用,2.1.1 信用的含义 金融学存在的基础:信用 道德范畴的信用:诚信不欺,恪守诺言 经济范畴的信用:偿还本金,支付利息 两者之间的关系: 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和基础; 非强制性与强制性 【例】房贷工资证明;信用卡,【补充】信用的本质与特征 信用的本质 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的特征 暂时性 偿还性 收益性 风险性,2.1 信用的含义和作用,2.1.2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1. 赤字、盈余与债权债务关系 2

2、. 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 个人:盈余部门、贷出者 非金融企业: 企业部门:需求者和供给者 整体:赤字部门,主要需求者 政府:财政收入-财政赤字-国债-净需求者 国际收支:逆差、顺差 金融机构:信用媒介(中介机构),2.1.2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3.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 【例】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优点:(1)引导流动配置 (2)加强关注和监督 (3)稳定、可长期使用 (4)需求的筹资成本低、供给投资收益高 局限性:(1)受制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和效率 (2)风险较高,受制于需求者的经营状况,3. 直接融资与

3、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融通。 【注】资金供求双方不形成直接债权债务关系,均与金融机构联系,如商业银行的村贷款业务。 优点: (1)灵活配置 (2)分散投资、安全性高 (3)具有规模经济 (4)需求的筹资成本低、供给投资收益高 局限性:(1)阻断直接联系,减少监督压力 (2)金融机构获得收益和利差,成本增加收 益减少。,2.1.3 信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 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 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率 信用还可以用来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2.1 信用的含义和作用,2.1.3 信用风险

4、【例】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 的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2.1 信用的含义和作用,2.2 现代信用形式,2.2.1 商业信用 2.2.2 银行信用 2.2.3 国家信用 2.2.4 消费信用,2.2.1 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例】赊销、分期付款、预付货款 商业信用的特点 主体是企业 客体是商品资本 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运动动态一致,2.2 现代信用形式,2.2.1 商业信用 2.商业信用存在的作用 存在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调剂作用 保障进行商品生产的企业间建立稳定顺畅的联系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和缺点 规模和数量;信用范围;严格限制;

5、有限期,2.2.1 商业信用 3.【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以一国颁布的票据法为保证;商业票据一经生效,商业信用活动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就成为受商业票据内容约束的票据关系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随之确定。 基本特征:一种有价票证 具有法定式样和内容 一种无因票证 可以转让流通,2.2.1 商业信用 【商业汇票】是一种命令式票据,通常由商业信用活动中的卖方对买方或买方委托的付款银行签发,要求买方于规定的日期支付货款。 特点:必须承兑人承兑后方可生效 商业承兑汇票商人自己承兑 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 【商业本票】是一种承诺式票据,通常由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承诺在一

6、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债务证明。 特点:一经签发即可生效,无须承兑手续。,4. 几种重要的商业票据行为 (1)票据签发 无须担保和抵押品,票据一经生效,交易活动中的买方就以负债的方式代替了即期支付,得到了资金融通。 (2)票据背书 票据签发后,票据持有人(商品的出让方)可以在票据的有效期内对票据进行背书转让。 【背书】指票据的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责。 持票人经背书转让了票据后,就成为票据的背书人。多次转让的票据,就会有多个背书人。 背书人要对票据的清偿负连带责任。,(3)票据贴现 【票据贴现】指持票人通过向商业银行转让票据而获得

7、资金的行为,其实质是持票人在票据到期前将票据卖给商业银行,从而提前收回垫付于商业信用活动中的资金。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办理贴现业务就是发放了一笔短期商业贷款,银行信用替代了商业信用。 (4)票据抵押 【票据抵押】是指持票人将商业票据作为抵押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的行为。 票据抵押贷款的期限不超过票据未到期的期限。 在贷款期限到达时由借款人向银行还贷赎票,只有在不能还贷赎回票据的情况下,银行才处理票据。 商业银行为防止借款人不赎回票据而蒙受损失,通常会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票据质量仅向借款人贷放票据面额60%至80%的信贷金额。,1949年新中国建立初期,商业信用在我国企业融资活动中广泛存在。

8、 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改变禁止商业信用的政策,我国商业信用逐步得到恢复,银行也开始对商业信用的发展给予支持。 1981年国家正式允许赊销、分期付款等商业信用合法存在 1982年上海市首先恢复票据贴现业务。 1984年发布了商业票据承兑贴现暂行办法,决定于1985年4月在全国推广。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出台,为商业信用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促进了商业信用规范化、票据化的发展。,5. 我国商业信用的发展,2.2.2 银行信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与特点 广义;狭义 银行信用的特点(间接信用) 1)其货币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将其贷放给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9、,银行在其中发挥信用中介的职能。 2)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而货币是一般的购买手段,因此银行信用可以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 3) 银行信用提供的存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的灵活性,期限可长可短,数量可大可小,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在数量和期限上的多样化需求。,2.2.2 银行信用 (二)银行信用vs.商业信用的关系 1.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2. 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通过吸收存款汇集成的巨额货币资金,克服货币资金提供规模的限制。 2)以货币资金的形式提供的信用,没有方向限制的 3)银行吸收的存款期限灵活 3.银行信用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信用的

10、发展,(三)我国的银行信用的发展 长期以来,银行信用在我国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为了集中资金的支配权,我国禁止了其他信用形式的存在,将信用集中于银行,银行信用成为当时经济运行中唯一的信用形式。 改革开放以后,其他各种信用形式相继恢复和发展,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 从总体上而言,银行信用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信用形式。,2.2.3 国家信用 (一)概念 【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的信用 分为内债与外债,内债主要采取发行政府债券的形式。 (二)国家信用工具 目前国家信用的工具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三种。 (三)我

11、国国家信用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等 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的发行,2.2 现代信用形式,2.2.4 消费信用 (一)消费信用的定义与形式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现代消费信用于18世纪、19世纪在西方国家兴起 形式:分期付款;信用卡、消费贷款 作用:提高消费水平;刺激需求等 信用工具已开通对象:住房、汽车、助学、结婚等 禁止:不指定对象,禁止零首付,2.2 现代信用形式,【补充1】 民间信用 民间信用又称个人信用,是指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关系。一般采取利息面议、直接成交的方式。

12、民间信用的特点是利率高、风险大、容易发生违约纠纷,但却十分灵活,能弥补银行信用的不足。 民间信用在我国的发展由来已久,民间信用在我国既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环境,又有其令人担忧的负面作用。 高利贷行为 思考:目前的民间信用带来哪些社会问题?,【补充2】 证券信用 证券信用是指企业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等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是一种直接信用。 证券信用与股份制 证券信用的发展,【补充3】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反映国际间的借贷关系 国际信用的形式: 国际银行贷款; 出口信贷;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国际间政府贷款; 国际租赁; 补偿贸易; 国际债券,国际信用,我国对国际信用的利用,绵阳政务网讯: 日前,

13、市府办转发市财金办关于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培育四类信用主体,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管理和司法环境建设,推进金融服务创新,从而优化我市社会信用环境,提升中介服务水平,依法维护金融债权,扩大有效信贷投放,为我市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通知要求,各地要继续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加快“诚信企业”建设,创建“信用社区”和“信用村”,继续进行个人征信试点,探索建立城乡个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督促各中介机构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建立中介机构金融信用档案,加快建设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金融涉诉案件协调工作会议制度,开展金融涉诉案件集中执法活动,加大对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 思考:建立城乡个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存在哪些障碍?,第四节 案例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