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性评价总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551038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安全性评价总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总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总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总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总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安全性评价总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安全性评价总论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安全性评价总论,高孟潭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7年9月 北京,授课内容,对资格考试的理解 地震安全性评价总论,对资格考试的理解,考试特点 排队通过 通过率15%20%,对资格考试的理解,试题依据 考试大纲 考试不超越大纲范围 试题抽样覆盖大纲内容,对资格考试的理解,能力结构 知识判断 理解分析 综合运用,对资格考试的理解,知识层次 掌握(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熟悉(理解并简单应用) 了解(具有相关广泛知识),对资格考试的理解,题型运用 客观题 供答型试题 答案确定、阅卷者的主观意愿影响不到对作答结果的判断 主观题 自由反应型试题 答案的评定要由阅卷者自己掌握、酌情给分 种类:作

2、文(论文)题、论述题、问答题、演算证明题等,对资格考试的理解,客观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 判断题 判断题目陈述的正误,相当于有两个备选项的单项选择题,对资格考试的理解,多项选择题 通常有四个或五个备选项,每项得相应分数,选择正确项目分数累加 通常有四个或五个选项,错选和少选均不得分,对资格考试的理解,客观化案例分析题 通常有若干个背景材料 每个背景材料后面有多个单项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或不定项选择题) 选择题的作答必须依据背景材料,对资格考试的理解,客观题型单选题举例 知识判断 描述地震动特性的三要素为()。 a)

3、震级、频谱和持时 b) 振幅、频谱和持时 c) 振幅、频谱和震中距 d) 振幅、场地类别和持时 正确答案 b,对资格考试的理解,客观题型多选题举例 知识判断 描述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 ): a)振幅 b)频谱 c)持时 d)场地类别 正确答案 a、b、c,对资格考试的理解,客观题型单选题举例 综合应用 某松软土层强震台记录到震中距80公里处的8级地震,如下论述不正确的是()。 a)记录的地震动低频成分丰富 b)记录的地震动持时长 c)加速度峰值低于相邻平均土层台站记录相应值 d)加速度峰值高于相邻平均土层台站记录相应值 正确答案 d,对资格考试的理解,试题难易程度设计 均一控制,对资格考试的理

4、解,题量设计 一般资格考试,题量约80-100左右,对资格考试的理解,考试三科目 地震安全性评价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与实务 地震活动性评价专业 地震构造评价专业 工程场地地震影响评价专业 地震安全性评价案例分析,地震安全性评价总论,地震安全性评价基本内容 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 资料获取与分析 模型参数确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基本内容,搜集 调查 分析 加工,资料,模型、参数、评价,设计地震动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结论,确定性方法 概率方法,土层反应,地震地质 灾害模型,危险性评价,工程场地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基本内容,地震安全性评价基本内容,具体内容依安评工作分级、地震环境及场地特点

5、而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基本内容,安评工作分级 a)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和确定性分析、能动断层鉴定、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适用于核电厂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主要工程; b) 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适用于除级以外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主要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基本内容,安评工作分级 c) 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区域性地震区划和地震小区划,适用城镇、大型厂矿企业、经济建设开发区、重要生命线工程等; d)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地震安全性评价基本内容,地震环境 强震活动区 中强地震活动区 工程特

6、点 如,长周期 场地特点 如,松软地基,地震安全性评价基本内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内容取决于工作分级、地震环境、场地特点和工程特点等,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地震动评价方法 确定性评价方法 概率评价方法 场地影响评价方法 土层影响评价方法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地震活动性分析(发生频度和强度预测),发震构造分析(发生地点、强度预测),地震动衰减关系(影响场),评价模型,地震动参数评价及结论,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确定性方法 基本假定 地震动参数大小取决于距离场址最近的最大潜在地震和距离场址最近的最大弥散地震(衰减关系) 最大潜在地震和弥散地震确定的依据是地震构造模型 地震构造模型的建立取决于区域地

7、球动力学环境,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确定性方法 地震构造模型建立 发震构造 弥散地震 地震动参数确定 根据衰减关系计算地震动参数 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移至距场址最近处,计算地震动参数 弥散地震移至场址一定距离处,计算地震动参数,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确定性方法 地震构造模型 区域地球动力学模型 特定的地震构造(断层、地质构造)与已经发生的地震事件的关联性分析 多种资料的综合使用:地质资料,地球物理资料,地表形变资料 最大潜在地震 综合判断 断裂分段,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确定性方法 弥散地震的大小 与构造无关的的最大地震 位置不定的疑难历史地震 弥散地震的位置 地震震源深度 衰减关系模型,地震安全性

8、评价方法,概率方法 基本假定 工程场地可能受到周围不同地点、不同大小的地震的影响 地震的发生次数符合一定的概率分布 地震发生的地点也遵从概率分布 地震的大小符合一定的概率分布 根据以上概率模型计算场地给定地震动的超越概率,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概率方法 基本假定(1) 地震带内地震发生次数符合泊松分布,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模型参数 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概率方法 基本假定(2) 地震带内大小地震的比例符合对数线性分布,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概率方法 基本假定(2) 震级概率密度函数服从截断的指数分布,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概率方法 地震震级概率密度模型参数 地震带震级上限Mu 地震带

9、b值 地震带震级下限M0,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概率方法 基本假定(3) 地震发生不同在潜在震源区内 地震在同一潜在震源区内均匀分布,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概率方法 潜在震源区模型基本参数 几何边界(一般为多边形) 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最大地震) 潜在震源区空间分布函数,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概率方法 潜在震源区空间分布函数 将地震带地震分震级档 发生一次给定震级档地震落在给定潜在震源区的概率,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空间分布函数确定原则 相应各震级档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确定空间分布函数 考虑因素 历史地震 构造活动性 中长期预测结果 潜源可信程度等,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概率方法 概率计算公式:,超越概

10、率,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工程场地地震影响评价方法 土层反应分析方法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土层反应分析方法 基本模型 基岩峰值、反应谱、时程包络 合成输入地震动 土层力学模型建立 土层反应分析计算(峰值、时程) 土层反应谱计算 设计地震动确定 峰值 反应谱 时程,基岩,土层,资料获取与分析,资料获取 地震资料获取 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获取 场地地震影响资料获取,资料获取与分析,资料获取 收集、分析、整理 调查 勘测 试验,资料获取与分析,地震资料获取 区域地震资料 近场区地震资料,资料获取与分析,区域与近场区的定义 区域:不小于150公里 近场区:不小于25公里,资料获取

11、与分析,区域地震资料用于 地震带地震参数确定 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 近场区地震资料用于 近场区地震潜在震源参数厘定 近场区地震震源参数厘定,资料获取与分析,区域地震资料获取 正式出版的最新的地震目录 权威部门和地震监测部门地震资料汇编及临时目录 国际地震目录补充,资料获取与分析,区域地震资料分析 参数统一,如震级 参数核实,如不同目录 资料完整性(时空覆盖) 可靠资料起始年限、震级 资料可靠性 震级误差 震中精度 历史地震影响分析,资料获取与分析,历史地震资料精度 类: 10公里 类: 25公里 类: 50公里 类: 100公里 类: 100公里,资料获取与分析,地震资料精度 地

12、震目录中某历史地震的精度为类,表明该地震的震中误差小于等于()公里。 a) 10 b) 20 c) 30 d) 25 标准答案 d,资料获取与分析,区域地震活动分析 空间分布特征:条带、丛集、空区等 时间分布特征:起伏,可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资料获取与分析,近场区地震资料分析与补充调查 补充搜集小震、微震资料 地震震源深度分析 疑难历史地震调查 小震资料重新定位,资料获取与分析,地质与地球物理场资料获取 地质资料获取 地球物理场资料获取,资料获取与分析,地质资料获取 区域地质资料获取 近场区地震资料获取,资料获取与分析,区域地质资料用于 区域地球动力学模型建立 地震构造模型建立与地震构造图

13、编制 地震带划分 潜在震源区划分 潜在震源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 近场区地质资料用于 近场区地震构造图编制 近场区潜在震源区参数厘定与论证,资料获取与分析,区域地质资料获取 区域地层资料 区域地貌资料 区域构造运动历史资料 断裂带及主要断层资料 构造盆地资料 其它相关资料,资料获取与分析,地质资料获取范围 区域范围不小于150公里 近场区范围不小于25公里,资料获取与分析,工程场地地震影响资料获取 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土层资料获取 地震地质灾害资料获取,模型参数确定,模型参数确定 确定性方法模型的确定 概率方法模型参数确定 土层反应模型参数确定 地震地质灾害模型参数确定,建议,实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主要是依据获取的资料,确定评价模型的基本参数,并进行评价分析,结合工程特点给出评价结论。复习考试要仅仅抓住这条主线。建议:“抓大、抓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