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讲义教材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550775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7.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第2讲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第2讲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第2讲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第2讲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讲义教材(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 讲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主讲人 王在全 北京大学理科5号楼312 62757262 W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分析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介绍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以私有制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有其特定的运行规律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一种 以自给自足为特 征的经济,(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2.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 为目的经济形态。,1985年4月,武汉农贸

2、市场,1984年商品经济写入党的决议,生产力水平高,社会分工发达,商品经济 是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产生条件,3.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1.商品的二因素:价值与使用价值 2.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 值,交换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A.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相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永恒范畴,B.交换价值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 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

3、系或比例,商品的使用价值 是交换价值的 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随时间地点和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交换价值由什么决定?,思考题:,1只羊能否换3把、4把斧头? 1把斧头可不可以换1只羊? 什么情况下可以?,对交换价值的几种错误认识,C.价值,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它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 值,交换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 值,交换价值,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价

4、值的表现形式,生产者的劳动,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商 品,具有使用价值 是劳动产品 用来交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价值 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对立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二者不可 兼得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具体劳动,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使用价值,价值,特定具体形式,无差别人类劳动,商品,商 品 二 因 素,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劳 动 二 重 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劳动,具体劳

5、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关系,(1)两者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两者又是有差别和矛盾的。 内容不同: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来考察的;抽象劳动正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是人类的脑力和体力支出来考察的。 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量上无法比较,反映怎样劳动和什么样的劳动;抽象劳动性质上相同,只存在量上的差别,反映劳动多少和劳动时间的长短。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久性条件,是个永

6、恒范畴;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当这样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存在时,抽象劳动就会不存在,因此,抽象劳动是个历史范畴。,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不同的人生产同类产品耗费的劳动 是不一样的;产品的种类是不同的。 价值量如何确定?产品如何交换?,思考题:,(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1.价值量的决定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 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商品价值量不是 决定的, 是 决定的。,个别商品生产者

7、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价值量的决定,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 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 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即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和耗费,复杂劳动: 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而获得这些技术专长和知识,需要经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如何换算?,“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马克思,n,4.商品经济的基本

8、规律(价值规律)及其作用,A.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 行等价交换,B.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市场价格的波动是否违背价值规律?,思考题:,市场价格的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 商品市场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各种 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 从商品价格变动的平均数上看,商品价 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从商品价格变动的长期看,商品价格与 价值是一致的,追加投资,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下降,减少投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C.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高,低,少,多,等价,等

9、价,多利,少利,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1.价值形式及其发展 2.货币的本质 3.货币的职能,如何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思考题:,1.价值形式及其发展,商品价值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许多商品表现出来,一 只 羊,1匹布 2把斧子 10斤茶叶 1两金 ,直接的物物交换阶段,一般价值形式C.,一切商品都通过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一 只 羊,1匹布 2把斧子 10斤茶叶 1两金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不是简单 的位移,D.

10、货币形式,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表示,一 两 黄 金,1匹布 2把斧子 10斤茶叶 1件上衣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 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相伴而生的。 马克思,贵金属货币、铸币、纸币、信用币和电子货币等,新中国最早发行的股票,交子:世界最早的纸币,劣币驱逐良币,总之,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是商品经济不断 发展的过程,是人的需要不断满足的过程,商品价值的直接代表,双重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决 定 的 使用价值,价值,使用价值,社会职能决 定 的 使用价值,2.货币的本质,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 币 是 特 殊 商 品,流通手段

11、,世界货币,支付手段,贮藏手段,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的职能,商品,商 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的惊险的跳跃”,使用价值,价值,货币出现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 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五)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矛 盾,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矛 盾,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矛盾,解决的途径是交换成功,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

12、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私有 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第一,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 在各种矛盾的根源。,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简 单商品生产者的命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正确阐述了价值的本质,揭示了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为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规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反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识到马克

13、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西方效用价值理论、知识价值理论等的非科学之处及其危害。,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包括价值的本质、价值的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和价值规律的完整体系。 (1)价值的质,价值是什么,从何而来?抽象劳动 (2)价值的量,价值大小,如何衡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价值形式及其历史发展 (4)价值的规律及其作用,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

14、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 经济学的合理成分,亚当斯密 (17231790),大卫.李嘉图 (1772-1823),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创造价值观点:,亚当斯密:商品二因素,劳动创造价值; 大卫李嘉图:认识到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量,而不是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量。,缺点及其局限:,(1)没有区分劳动二重性,所以不能回答什么劳动创造价值; (2

15、)不能明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不是从生产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来解释价值,而是从该商品所换来的另一种商品包含的劳动量来解释该商品的价值;,(3)不理解社会必要劳动量是如何决定的? 结果:在价值形式、价值的本质、价值的源泉和价值量的决定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混乱和错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首先,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其次,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实践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中国市场经济遭遇 “瓶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分析中得出的,但是如果撇开其中的制度因素,它包含的关于价值的本质和价值量的规定的理论,关于价值形式的演变和货币的产生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