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绝缘电阻、吸收比、泄漏电流的测量知识分享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550769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节绝缘电阻、吸收比、泄漏电流的测量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2节绝缘电阻、吸收比、泄漏电流的测量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2节绝缘电阻、吸收比、泄漏电流的测量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2节绝缘电阻、吸收比、泄漏电流的测量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2节绝缘电阻、吸收比、泄漏电流的测量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节绝缘电阻、吸收比、泄漏电流的测量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节绝缘电阻、吸收比、泄漏电流的测量知识分享(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缘电阻 最基本的综合性特性参数。 组合绝缘和层式结构,在直流电压下均有明显得吸收现象,使外电路中有一个随时间而衰减的吸收电流。,吸收比 检验绝缘是否严重受潮或存在局部缺陷。,泄漏电流 所加直流电压高得多。,第二节 绝缘电阻、吸收比、泄漏电流的测量,一、双层介质的吸收现象,为了分析方便,改用电阻R1和R2代替上图中的电导G1和G2。(R11/G1, R2=1/G2),讨论因吸收现象而出现的过渡过程 开关S合闸作为时间t的起点,在 的极短时间内,层间电压按下式分布,(4-6),(4-7),(4-8),由于存在吸收象, , ,在这个过程中的层间电压按下式变化,如选用第一个方程式,则,(4-9),

2、流过双层介质的电流为,(410),当绝缘严重受潮或出现导电性缺陷时,阻值R1、R2 或两者之和显著减小,Ig大大增加,而ia迅速衰减。,上式中第一个分量为电导电流 ,第二个分量为吸收电流 。,二、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绝缘电阻的表达式,(4-11),测量绝缘电阻时,其值是不断变化的;t无穷时刻,等于两层介质绝缘电阻的串联值。,通常所说的绝缘电阻均指吸收电流衰减完毕后的稳态电阻值。,受潮时,绝缘电阻显著降低, 显著增大, 迅速衰减。因此,能揭示绝缘整体受潮、局部严重受潮、存在贯穿性缺陷等情况。但有局限性。,对于某些大型被试品,用测“吸收比”的方法来替代,(412),原理:令 和 瞬间的两个电流

3、值的 和 比值。,已经接近于稳态绝缘电阻值 , 恒大于1,越大表示吸收现象越显著,绝缘性能越好。,吸收比是同一试品在两个不同时刻的绝缘电阻的比值,所以排除了绝缘结构和体积尺寸的影响。,所以应将 值和 值结合起来考虑,方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一般以 作为设备绝缘状态良好的标准亦不尽合适,有些变压器的 虽大于1.3,但 值却很低;有些 ,但 值却很高。,大容量电气设备中,吸收现象延续很长时间,吸收比不能很好地反映绝缘的真实状态,用极化指数再判断。,某些集中性缺陷已相当严重,以致在耐压试验时被击穿,但在此前测得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却并不低,因为缺陷未贯穿绝缘。可见仅凭上述试验结果判断绝缘状

4、态是不够的。,测量绝缘电阻最常用的仪表为手摇式兆欧表,极化指数 (413),图4-1是利用手摇式兆欧表测量三芯电力电缆绝缘电阻的接线图,也表示了它的测量原理。,兆欧表有三个接线端子:线路端子(L)、接地端子(E)和保护(屏蔽)端子(G)。,被试绝缘接在端子L和E之间,而保护端子G的作用是使绝缘表面泄漏电流不要流过线圈 测得的绝缘体积电阻不受绝缘表面状态的影响。,三、泄漏电流的测量,反映绝缘电阻值,但有一些特点:,加在试品上的直流电压比兆欧表的工作电压高得多。,故能发现兆欧表所不能发现的缺陷。 施加在试品上的直流电压是逐渐增大的,这样就可以在升压过程中监视泄漏电流的增长动向。 在电压升到规定的试

5、验电压值后,要保持1min再读出最后的泄漏电流值。当绝缘良好时,泄漏电流应保持稳定,且其值很小。,图42是发电机的几种不同的泄漏电流变化曲线。,泄漏电流试验接线图如图4-3所示,其中V为高压整流元件,C为稳压电容,PV2为高压静电电压表,TO为被试品。,注意 :测量泄漏电流用的微安表需用并联放电管V进行保护。,当流过微安表的电流超过某一定值时,电阻 上的压降将引起V的放电而达到保护微安表的目的。,小 结,绝缘电阻是一切电介质和绝缘结构的绝缘状态最基本的综合特性参数。 电气设备中大多采用组合绝缘和层式结构,故在直流电压下均有明显的吸收现象,测量吸收比可检验绝缘是否严重受潮或存在局部缺陷。 测量泄漏电流从原理上来说,与测量绝缘电阻是相似的,但它所加的直流电压要高得多,能发现用兆欧表所不能显示的某些缺陷,具有自己的某些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