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一中2-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调研试题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546513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一中2-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调研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一中2-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调研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一中2-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调研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一中2-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调研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调研试题第卷 (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距今四千年的我国西北齐家文化遗址和华北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出土了铜镰、铜斧、铜刀、铜凿、铜钻、铜锥、铜铲等多种铜制工具。这些考古发现反映出当时我国 A.青铜文明领先世界 B.青铜农具普遍使用 C.冶炼技术水平较高D.农业重视精耕细作2.北魏开始实行的均田制实际上是“限田”,即规定每家每户占据土地的具体份额。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了唐朝,推动了唐初盛世局面的出现。由此可推知,均田制 A.利于缓解

2、社会矛盾 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平均分配封建土地D.旨在维护小农的利益 3.佩文齐的咏物诗选茶具类收录了唐人徐黄诗云:“巧刻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清。”该诗歌咏茶具最有可能的是 A.陶器 B.瓷器 C.金器 D.银器 4.自元明两代提倡植棉以后,非但机织业与桑蚕业分离,且属桑蚕业之领域,亦日为种棉业所侵 蚀而缩小。据此可知,元明时期 A.棉纺织技术超过丝织业 B.丝织业的技术日渐落后 C.丝织品只为贵族所消费D.棉纺品的应用日益广泛 5.下表是唐宋时期岁入钱与物的数量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 A.农民所受剥削日益加重 B.小生产者参与商品交换的活动增

3、多 C.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D.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6.南宋时的临安(今杭州),市内城郭广阔,户口繁盛,民居屋宇,接栋连檐,拥有作坊、团行、质 库、邸店、酒楼、茶馆、勾栏、瓦肆,商业异常繁华。这一现象可用于佐证南宋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国内市场的范围扩大 C.城市坊市格局已解体D.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7.宋代设立了管理景德镇瓷务的衙门“博易务”。全国百姓哪怕是买卖一些极为普通的日 用品,也都要在朝廷设立的“市易务”(后改称“市易司”)进行交易。这说明宋代 A.政府严格管制工商业 B.社会经济平稳有序运行C.民间手工业发展缓慢 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极低 8.徽商“耗费巨资利润

4、来促使自己谱绅化”,但其“又将大量的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 田,建祠、墓,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徽商的这种做法 A.冲击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B.补充和强化了自然经济C.是宗法制度动摇的体现 D.反映了其政治地位下降 9.这一政策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隔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社会解体的过程,造成了明清几百年的落后状态。这一政策是 A.重农抑商B.海禁闭关C.朝贡贸易 D.盐铁官营 10.下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进口关税税率的变化。这些税率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控制 B.顺应了英国掠夺原料的需要 C.扭转了对外贸易

5、逆差的局面D.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 11.据1887年牛庄口海关的报告,每包重300斤的洋纱,卖价为57两白银,而同样重量的一包土纱,卖价却在87两左右。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传统经济仍在持续发展 B.西方工业品在中国非常畅销 C.中国土纱的竞争力弱于洋纱D.中国经济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12.李鸿章曾作如此记录:“进口新式150马力的轮船,只要十几万两银子,江南制造局制造的旧式50马力轮船,仅工本费和薪金就要30万两银子。”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管理的弊端 B.政府的阻挠 C.洋匠的要挟 D.社会的阻力 13.“晚近机械纺织之术进,海外输出之途开,农民亦颇多注意植棉”,广西原本“不

6、以产棉著名”, 但自民国九年始,“植棉地亩,又大加推广,骤增棉四百倍”。这表明近代中国 A.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平衡 B.机械化生产刺激了农业发展 C.农产品主要向海外市场销售D.被卷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4.1913年,在中国的进口棉布中,英国货占56%,日本货占18%;1917年英国货减至33%,日本货增至55%;1919年,英国货再跌为26%,日本货则增至62%。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中国逐步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B.列强侵华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C.日本已经掌控中国经济命脉D.英国暂时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 15.一战期间,新建纺织厂逐渐越出江浙两省,向腹地城市扩散。直隶、湖北、湖南、山东等

7、省,都 分别创办了2家到8家纱厂。这说明 A.纺纱是发展最快的民族产业 B.近代民族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侵略D.民族企业摆脱了半殖民地化 16.下图是1920-1936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比重情况。对图中信息 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中国 A.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 B.经济发展停滞不前C.近代化水平有所提升 D.经济转型已经完成 17.193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非常时期农矿工商管理条例,并宣布:各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和电气事业,“分别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生活日用所必需的物品 经济部得“随时分别各种类地域,直接经营之”。此条例 A.促

8、使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B.使民族企业得到了扶植C.抵制了日本的经济侵略D.旨在优化中国经济结构 18.下图是1948年国统区民众上街买东西的场景,每人都要携带大量金圆券。 当时人有“百元粒米,十万寸布”一说。造成这一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民族企业大量破产 B.美国加紧对华侵略 C.国民党发动了内战 D.官僚资本的压迫 19.到1952年年底,我国现代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还只占43.1%,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的产值只占35.5%。基于此,中共中央决定 A.进行土地改革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D.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20.下面是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朱宣咸1958年创作的一

9、幅漫画人民公社丰收。该漫画反 映出当时 A.计划经济体制发挥良效 B.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C.农业生产领域高速发展 D.农民迫切希望改变落后面貌 21.下表是我国各类城市非农业人口增长率。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民经济政策调整D.文化大革命 22.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副产品 统购统派制度,合同收购以外的产品可以自由出售,或以协议价格卖给国家.农业税由过 去向农民征收实物改为折征现金。这些政策有利于 A.推进农产品商品化 B.大大减轻农民负担 C.调整农村产业结构D.变革农村经济体制 2

10、3.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学家提出:“企业应当是企业全体职工的联合体.企业的权利 是掌握在全体职工的手中的,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当时中共中央的决策是 A.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B.强化对企业管理 C.开始工业化的建设D.扩大企业自主权 2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到:“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1/4,就是外资 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 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这表明邓小平主张 A.设立沿海经济特区 B.深入推进对外开放 C.深化行政体制改革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第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3分,第26题13分

11、,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 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汉高祖颁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时,赵过创造了代田法,使得新式耕地用具耦犁和播种用具接车相继出现,“用力少而得谷多”。“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太仓之栗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从而迎来了统一以来中第一个强盛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明清基本上是沿用宋元的农具,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 如手摇小型水车拔车。明代盛期人口约1

12、.2亿,至清代乾隆末年人口猛增为三亿,这一 时期每人平均占有粮食耕地面积由3.76亩减少到1.7亩,粮食在单位面积产量继续提高的 同时,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却明显下降。 摘编自李根蟠著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粮食丰盛与明清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继续提高 的相同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却明显下降”所 反映的问题。(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当今粮食安全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3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到北宋时期有了一个新的转折。由于

13、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加之为解决战争和“岁币”造成的财政困难,政府很重视商业,所以北宋城市商业有了新的发 展。其表现在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政府允许工商业者“纳资买官”,商人 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结合的趋势;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市镇的集市发展,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摘编自吴威宋代商品经济与城市发展 材料二 明代中叶,城镇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前期,宋元以来的一些老城镇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浙江地区的一些草市和村落很快发展成为有数百家、数千家,甚至上万家居民的规模,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市镇网络。在明

14、中叶兴起的城镇中,不仅出现了大量以商品集散 或转口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商业性城镇,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以手工业为专业特色的市镇。如江浙的盛泽、璞院、双林、乌镇、南洋等镇,就是随着丝织业的发达而发展起来的。枫径、沫径、朱家涌等市镇,则与棉纺织业的发达直接相关。浙江崇德县石门镇因为榨油业发达而成 为拥有数千家的大镇,江西景德镇以陶瓷业著称,广东佛山镇以铁器制造业闻名。.在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是几个城市共同组成一个市场辐射圈,如江苏嘉定县城所辖镇市,向南方西方呈扇形辐射、大约有五层市场圈,每层大约间隔六里,最远的镇距县城四十里。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经济发展

15、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宋代城市发展相比,明代城镇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明代城镇发展对经济的影响。(9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中国所有制结构(不包括东北和台湾地区,按1936年不变价格计算)。 摘编自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4辑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一条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明确提取材料信息,说明须史论结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从1979-1982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包括牌价、议价、加价和市价)共提高41.6%,平均每年递增9.1%。4年间,农民共多得差价收入746亿元。1985年,粮棉实行合同收购 制。合同价是由原来的统购价和超购加价按一定比例加权平均计算的。同年,还放开了猪肉、牛肉、羊肉、禽、蛋、鱼、蔬菜等副食品的价格。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49-1979年,从总体上来看,市场物价保持了基本稳定,除了二次超涨和一次超跌, 零售物价总指数以环比指数计算,均在升降1%、2%、3%的范围以内。从1979年至今的20 年间,物价总水平也应该说是基本稳定的。至1999年,消费品零售价格(含服务价格)放开 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