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校测试题一4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546449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校测试题一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校测试题一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校测试题一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校测试题一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校测试题(一)24. 表1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儒、法部分思想家对“天道”与“人道”的相关认识。由此可见表1派别认识道家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儒家孟子离娄“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仁心)者,人之道也”法家韩非子心度“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家思想家们还提出“循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量可能、务明易”等立法原则A天道更侧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B人道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C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 D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相互对立25西汉桑弘羊谈及盐铁专卖时说:“非

2、独为利人也,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这一观点认为盐铁专卖A事关国家经济命脉 B利于巩固农业根本C利于建立公序良俗 D利于国家有效管理26虽然宋儒对节义之说多有提倡,但民间改嫁之风司空见惯,如四川妇人刘娥,本是银匠龚美之妻,因嫌弃夫贫而改嫁襄王赵元侃。后襄王当上皇帝,是为宋真宗,刘氏则被册封为皇后,时人不以为怪。这表明A皇帝有意打击儒家学说B妇女拥有婚姻自主权力C理学思想尚未成为主流D经济发展导致道德堕落27徐光启的崇祯历书集中体现了他在天文学方面引进西学的成果,以计算和分析的方法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天地圆体”说;农政全书则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农业试验和研究。这

3、表明A全球性文化交流影响明末的学术视野 B持续到现代的西学东渐进程由此开启C空疏无物的理学学术思想被时代抛弃 D西方科技的引进推动了明清经济发展28图1是1907年7月10日时报登载的一幅漫画立宪何尚紧闭。漫画中有土匪、革命和暗杀的烈火熊熊,但用于救火的“立宪”水龙头仍然紧闭。此漫画意在图1A提示社会动荡危害民生 B说明政治改革势在必行C激励民众进行民主革命 D揭露清政府假立宪骗局29图2是1937年8月至1940年八路军进军路线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八路军图2A成为抵抗日军的主要力量 B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抗战C解放了华北的大部分地区 D取得百团大战的辉煌胜利30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

4、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要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甚至说要使资本主义有一个“广大的发展”。这一决策A基于对中国社会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B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有利于结束国内战争,稳定社会秩序D开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不久,毛泽东就发出开展地质普查工作的号召:1954年,地质部提出要有目标、有重点地扩大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勘查,1956年初,毛泽东强调地质工作必须先行,走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前面。建国初期重视地质工作A主要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条件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的实施C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严重脱离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32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侵害行为之

5、构成,不仅由于拳头或棍杖殴打,而且由于当众污蔑,如诬赖他人是债务人而占有他人的财产,而行为人明知他人对他不负任何债务。”该规定A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B旨在保护债务人 C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D注重保护人格权3319世纪前期,英国盛行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而同一时期德国的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却主张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这反映了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英德两国垄断资本存在利益冲突C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不同D英德两国工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341917年,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在党内外引发争论,有人认为提纲“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并提出“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好将来要用它烤成社会主义馅

6、饼的那种面粉”。列宁则强调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为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据此可知A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紧迫性 B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 C列宁依据实践发展了革命理论 D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35表2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表1990年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就业人数(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就业人数(万人)美国54 89611 879109 48613 774日本30 3976 24943 0096 316英国9 7552 69317 8492 782德国15 0153 49424 0323 617据表2可知,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A劳动力和生产

7、资料的配置趋向合理 B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巨大 C就业人数增加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资本的积累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提高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初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明代中晚期在乡村流行保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互相监督,嘉靖后还承担轮流赡养鳏寡孤独老人等更多的社会功能。明代后期推行乡约制,没有统一的形制,大多是各乡里结合实际设置相应职务,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包括宣讲圣谕、倡导互助、处理纠纷等。明太祖禁止官员插手基层乡村事务,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精英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为了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效果,明代统治者颁行了

8、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乡规民约和家族法规。摘编自林乾、杨练明代乡村治理体系研究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自治”观念在中国开始流行,并与中国传统的乡绅治理联系在一起,异化为带有一定地方割据色彩的基层政治观念。清末依靠土地、民望而长期扎根于基层乡村社会的乡绅仍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但所发挥的治理作用并不能像以前那样顺利了。国民党试图通过建立具有武装团体、独立经济利益的地方自治机关,但是也并没能真正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重塑。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帮助农民从地主手中取土地,然后通过鼓励基层百姓选举干部、建立基层政府,实现了“自治”应有的价值内核民主权利。中国基层社会在一

9、定时期内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自治。摘编自刘凤雪 张俤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变迁与“自治”观念的中国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基层地方治理的特点及意义。(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变化,并简析其产生的原因。(12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资本主义发展 摘编自张海鹏、徐蓝主编中外历史纲要等 材料反映了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不同视角下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4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作为20 世纪上半叶较新

10、制定的一部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在1924 至1942 年之间进行的法典编纂工作还受到了欧洲多部法典的影响。下表以编为单位列出当时欧洲的几部主要民法典的结构:1942 年意大利民法典1804年拿破仑法典1811年奥地利普通民法典1907年瑞士民法典1896年德国民法典第一编人与家庭人人人总则第二编继承财产及对所有权的各种限制财产法家庭债务关系第三编所有权取得财产的各种方式人法和财产法的共同规定继承物权第四编债物权亲属第五编劳动债继承第六编权利的保护(注:第五编劳动由11 题组成,分别为: ( 1) 职业活动规则、( 2) 企业劳动、( 3) 自由职业、( 4)特殊关系中的从属性劳动、( 5) 公

11、司、( 6) 合作社和相互保险社、( 7) 参股、( 8) 企业、( 9) 智力作品权和工业发明权、( 10) 竞争规则和联合体、( 11) 对公司与联合体的处罚。)摘编自论我国民法典体例结构的完善基于 1942 年经验的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意大利民法典结构体例对欧洲其他民法典有哪些继承和发展。(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意大利民法典结构调整的原因。(9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9月,德第6集团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苏第62集团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在城区,曾任驻华武官的苏第62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

12、将军根据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巷战经验,决定在斯大林格勒因地制宜予以运用。他琢磨出一套轻便灵活的强击队战术,然后将部队分散到每一个街区,每一-座楼房,每一个楼层,甚至每一个房间里,为“一块砖一寸土而激战”。巷战期间,苏军还通过渗透行动和发动夜袭战频繁偷袭、增援、调动,占据战场主动性。德军空地步坦火炮的立体化协同作战优势逐渐丧失,只能依靠步兵与顽强固守的苏军进行武器装备对称、以逐巷逐楼反复争夺为特征的城市作战。德国将军保卢斯所率领的第6集团军精锐,就这样被巷战绊住了腿脚,最终走向覆灭。此战为后来的城市防御作战,在扬地利之长、避实力之短,开展不对称作战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3、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特点。(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6 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李大钊(18891927 年)河北省乐亭县人。早年留学日本。1916年学成回国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1917 年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敏锐地意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已证实西方文明存在严重缺陷,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不可能解决现实问题,俄罗斯文明则可“当媒介中西之任”,对马克思主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间他在新青年等上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

14、义予以高度赞扬,认为它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革命”,是“世界新文明之曙光”,进而指出中国革命必须“适应世界的新潮流”。摘编自李喜所等著中国近代史:危机与变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李大钊在1917年前后思想发生的转变及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时期李大钊的思想转变。(6分)高三校测文综试卷历史参考答案24.B 25.D 26.C 27.A 28.B 29.B 30.A 31.B 32.D 33.D 34.C 35.B41(25分)(1)特点:建立较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因时而变;重视发挥乡村精英群体的作用;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有机结合;国家统一管理和地方自治有机结合。意义:加强了对乡村的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促进儒学的传播: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1点2分,3点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