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64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546403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2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64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64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2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6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2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64(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情画意:中国美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基因曾孜荣中国是众所周知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其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延续至今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基石是什么呢?一方面是汉字,如唐诗宋词、经史子集等,都是汉字所承载的文化瑰宝;另一方面就是华夏图像了,这一部分呢,主要传承在中国绘画中。传说华夏文明的起源是“河图洛书”,易系辞上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指的就是中国人的始祖之一伏羲。据说伏羲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又有神龟从

2、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个“图”与“书”演化出“八卦”等,后来被认为是华夏文化的源头。古人还有一个“左图右史”的传统,图像对于历史的传承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历史和研究考古,图画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很多人物与事件,单纯用文字记载和表达会显得过于抽象,但一幅画的出现,就能让我们瞬间身临其境,直观地理解人物与事件的特征与概貌,所以图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者们早已充分认识到图画对于掌握和理解历史的必要性,因此形成了“左图右史”的习惯和说法。无论是“河图洛书”的文明起源,还是“左图右史”的文化传统,都道出了“图”与“文”自古就相辅相成的现象。也只有对图、文这两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和掌握,我们才能够完

3、整地理解中华文明。就像大家说起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总是会先想起古希腊、古罗马那些伟大的艺术与建筑一样。可惜,近代以来的教育系统,其实是格外偏重于文字方面的。今天人们对于图像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对文字的重视。甚至,今天的我们要讲述某件事情、表达某个观点的时候,除了用文字语言叙说,还可以怎样借助图像、符号来实现图文并茂的传达?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隔膜与茫然。但如果我们了解中国绘画,就会知道,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很善于使用图像和符号来记录见闻与传达情感。那些美丽的中国古诗文,如果配上好玩、有趣、长知识、有故事的中国画面之后,读者们(特别是孩子们)很容易看清楚、读明白。我们之所以要编写、出版墨中国文化艺术启蒙

4、颜色里的中国画诗画共读这一系列书,正是希望诗词的韵律之美、绘画的图像之美,再结合有趣的历史故事,能带给孩子们“化学反应”一般的阅读体验。流传千年的陶渊明桃花源记,口口相传的成语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不足为外人道”的世外桃源,在明代四大画家之一的仇英笔下,终于有了情节清晰、色彩鲜明的图像版。至于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究竟是怎样的场景?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会是如何百转千回,让人拍案称奇而又扼腕叹息?一幕又一幕,凡是中国历史与文学的重要场景与时刻,孩子们都可以看到中国画绘声绘色的经典画面。一千年前的苏东坡曾

5、经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的诗人们也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我们可以确认,“诗情画意”自古就是中国美学的一种基因或者说“源代码”。如果说唐诗宋词是文字版的美丽中国,那么中国绘画就是图像版的浪漫华夏。希望读者们重新审视、再次看见中国绘画时,能够感受到穿越千年的“诗情画意”和“史诗一般”的色彩感、画面感。(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01月07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汉字和绘画是延续至今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基石。B.“图”与“文”自古就相辅相承,我们要想完整地理解中华文明,就要对图、文这两个方面都有

6、所了解和掌握。C.在讲述事情、表达观点时,可以用语言文字叙说,但怎样借助图像、符号来实现图文并茂的传达,人们都会感到茫然。D.“诗情画意”自古就是中国美学的“源代码”,品读唐诗宋词、欣赏中国绘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并感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中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依次论证了图像对于历史传承的重要性、近代以来的教育重文字轻图像、绘画与诗词历史故事结合后的阅读体验等问题。B.文章写“河图洛书”和“左图右史”,是为了更好地论证“图”与“文”自古就是相辅相承的这一观点。C.文章写仇英创作图形版桃花源记等内容,是为了表明中国历史与文学的重要场景与时刻都可以看到中国画

7、绘声绘色的经典画面。D.文章通过引用和举例等多种论证手法,论证了图画和文字两者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唐诗宋词和中国绘画的重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因为古人有“左图右史”的文化传统,所以对于历史研究者和考古工作者来说,图画对于掌握和理解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B.在进行中国古诗词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品读诗词的韵律之美,还要使他们学会欣赏与之对应的绘画的图像之美。C.作为小学语文的教材编写者,若能对中国古诗文配以中国绘画的经典画面,必将给孩子们带来“化学反应”一般的阅读体验。D.我们在讲述事情、表达观点时,若能借助图像符号,做到图文并茂,将更有助于记录见闻

8、,传达情感。(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神秘的大黄猫张爱国母亲正操起扁担要劈我,却突然惊喜地叫道:“是他莲姨吧?他莲姨吧!”我好奇地停下逃命般的脚步,回头看,母亲已站在远处的大路边,抓着一位妇人的手,兴奋地喊着我:“国子,过来,叫你莲姨。”母亲从来没这么和我说过话,嘴里像含了蜜。我犹豫着,因为我把两桶水挑泼了,母亲刚才没劈到我,现在是不是想把我诓过去劈?“来呀国子,你莲姨,还有弓子,你们小时候在外婆家玩得可好呢。”母亲拉着妇人身旁一个和我差不多高的孩子,极力向我献殷勤。我突然意识到母亲是要留这位莲姨在我家吃饭,于是走过去。莲姨快步迎上来,气喘吁吁:“

9、呀!国子,都这么高啦”“国子,把弓子肩上的袋子接下来,背家去。”母亲一边吩咐我,一边弯腰挑莲姨刚放下的担子。“翠姐,我家也不远了,不去,不去你家”莲姨阻止母亲挑她的担子。“就你见外!都吃饭时间了,都到我家门口了,你走啊!走了就不是姐妹!”母亲气冲冲地推开莲姨,挑起担子,“我晓得,你每次赶集都绕着我家走,生怕喝我一口水。今天要不是你挑着担子,小路不好走,你又绕过去了”母亲的语气很不满,但脸上含笑。“哪里哪里哟翠姐,我是穷忙,家里丢不开”莲姨跟着,也笑着。弓子一口气灌下我家两大碗井水后,坐在门口,低着头,不和我说话。我也没心情和他说话,只琢磨着母亲今天会烧什么好菜招待客人:肉,家里没有,但菜里的香

10、油一定会倒得多。想到这,我就激动起来,但又不能把激动表现出来,不然下午等客人一走,母亲轻则又要骂我没出息,重则又要用扁担劈我,顺带着把刚才没有劈的也劈了。“每次客人走后我就要倒霉,今天要出出她的丑。”我在心里给自己定下对付母亲的基调。“他莲姨,你坐会儿,我出去抱些柴草。”母亲说着就走出院子。我心里一笑,母亲又开始装了:灶边柴草满满的,哪里还要再抱?不过是干那种事罢了。我有了主意。我坐在门口弓子的对面,有一无一地应答着莲姨热情的问话,眼睛不时地瞟向身后。“谁!干什么!”我突然的大叫吓得莲姨和弓子猴子般地窜起来,更吓得身后的母亲一大跳。“想死啊你!”看到莲姨,母亲的声音又立即柔和起来,“他莲姨你看

11、,我家这调皮的东西”母亲捡起被我吓得掉在地上的一块腊肉,放到窗台上。“一样的,我家这东西更调皮,更调皮”莲姨笑着,还轻轻揪了揪弓子的耳朵。弓子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们俩一笑,在院子里玩起来。不一会儿,母亲亲切地喊我进屋。我似乎忘了先前的不快,蹦蹦跳跳地跟着母亲进了厨房。母亲笑着关上门,却突然用胳膊将我的颈子死死一箍,手掌紧紧捂住我的嘴,另只手似乎用尽全力拧我的屁股,眼珠子就要跳出来,声音低却异常凶狠:“拿出来!不然客人一走,我就送你命!”我疼得叫不出声,也不敢叫出声,只疑惑、无助地看着母亲。“肉,窗台上的肉,藏哪去了?”母亲的两只眼珠子恨不得要蹦出来砸死我。我急切地摇头,惨兮兮地看着母亲,泪水大

12、滴大滴地滚落。“翠姐翠姐!大黄猫!一只大黄猫叼走了肉!”莲姨在门外急切叫起来。母亲急忙丢开我,低声说句“不许哭”,就打开门和莲姨一起去追大黄猫。母亲和莲姨没有追回那块肉那块刚刚被母亲从邻家借来,并且当母亲做贼一般悄悄往窗台上放时还被我的恶作剧吓得要死的那块肉。这天的饭桌上虽然没有肉,但多放了香油的韭菜和白菜尤其香,我和弓子一人吃了三大碗饭。饭后,莲姨从后院上厕所回来,手里拿着一块肉,惊喜地对我母亲说:“翠姐,这块肉被大黄猫丢在了后院,还差点把我踩滑倒了。”母亲接过那块肉,看了看:“他莲姨,亏得你了”莲姨他们走后,我见母亲看着那块肉直抹眼泪,就恨恨地说:“哼!大黄猫,下次让我碰上非打死不可”“傻

13、孩子,什么大黄猫?”母亲苦笑了笑,“大黄猫叼肉,哪有丢下的道理?哪有连一个牙印子都没在肉上留下的道理”十二岁的我,不懂母亲在说什么。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母亲对“我”的态度与对莲姨的态度多次呈现鲜明对比,强烈的反差突出母亲待客温和友好,热情真诚。B.“弓子一口气灌下我家两大碗井水”看似闲笔,却不动声色地写出了莲姨即使孩子已经渴成这样时,也不愿意轻易打扰我家。C.母亲发现肉不见了,“将我的颈子死死一箍”、“捂住我的嘴”、“拧我”,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的凶狠,对孩子教育的粗暴。D.小说中“大黄猫”这个物象运用得巧妙,既可以推动情节的自

14、然发展,又借助大黄猫的“神秘”把人物的情感表达得含蓄而深厚。5.请以“莲姨”形象为例,简要分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的主要描写手法。(6分)6.“母亲看着那块肉直抹眼泪”,试探究泪水中蕴含的母亲的丰富情感。(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874万,这是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年轻人的梦想,是社会创新创业的新鲜血液。疫情背景下,都会落空吗?5月6日,人社部、教育部等6部门正式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百日冲刺”。同日,人民日报组织的高校毕业生云招聘直播上线,首批1000多个岗位虚位以待。疫情防控不松劲,传统的现场招聘会不便举

15、行,“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应运而生。不断线、不打烊的云就业服务,不仅让大家不见面就能找到好工作,还催生了招聘就业的新样态。这几天,许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条“后浪”视频点燃。当每个人都在高呼“奔涌吧,后浪”的时候,为后浪提供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也是应有之义。教育部提出增加硕士招生18.9万人、专升本32.2万人,并明确专业向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的领域倾斜。这是让后浪们更好融入国家发展浪潮的赋能之举。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自2018年公布以来,我国调查失业率变动与经济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受疫情影响,今年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到6.2%,3月则回落到5.9%。这充分说明,就业正在逐步恢复,经济发展也正在回到正常运行的轨道上。对于这一数据,有一些声音质疑失业率下降的真实性。而事实上,我国已将失业搜寻期从国际通行的4周延长到了12周,为的就是能够找到更多就业困难者,以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保障政策。直面失业、不讳疾忌医,是把民生放在首位的自律,更是发展好经济、保障好就业的自信。材料二:美团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显示,80后和90后成为新职业从业者的主力军,占比超过90%。其中,90后占据一半,95后占比超22%,他们大多处于大学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状态,新职业为处于择业期的青年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5月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