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评估检测9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8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546174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评估检测9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8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评估检测9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8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评估检测9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评估检测9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8(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评估检测九一、选择题1浙江省利用自身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小镇:杭州上城南宋皇城小镇、丽水莲都拥有千年古堰文化的古堰画乡小镇、因秦始皇大将蒙恬制作湖笔而闻名的湖州南浔湖笔小镇通过众多的特色文化小镇,我们看到了(B)A中华文化历经沧桑而顽强生存B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D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与兼收并蓄解析:“南宋皇城”“千年古堰文化”等特点,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皇城”小镇、“画乡”小镇、“湖笔”小镇,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B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未体现中华文化历经沧桑而顽强生存,A与题意不符;中华文化也经历过衰微的过

2、程,C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与兼收并蓄,D与题意不符。2安徽省戏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20个本土剧种。其中,流行安庆一带的黄梅戏,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委婉流畅,长于抒情,被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流传青阳、贵池一带的徽剧,唱腔高亢激越,擅长舞剧,被视为京剧的前身。盛行于怀远、凤阳地区的花鼓戏,融舞蹈、灯歌、锣鼓、小戏于一炉,被誉为世界歌舞艺术宝库中的“东方芭蕾”。他们对研究我国古代戏曲、文化、风土人情等都有一定的价值。这体现安徽戏曲文化(B)具有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A BC

3、 D解析:材料说明安徽戏曲文化具有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错误;材料反映安徽戏曲文化的地域性,没有涉及民族性,不符合题意。3研究发现,在距今3 800年左右,中国文明和其他文明有了接触。源自中亚地区的麦类作物,黄牛、绵羊、山羊等家畜品种以及青铜冶金技术,陆续进入中原。其中一部分很快被我们加以改造和提升,创造出夏商周三代灿烂的青铜文化。材料表明(C)夏商周三代的青铜文化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中外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包容性是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重要原因文明多样性是中华文化重要特征A BC D解析:我国古代科学

4、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夏商周三代的青铜文化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错误;中国文明自古就和其他文明有了接触。源自中亚地区的麦类作物、家畜品种以及青铜冶金技术,陆续进入中原。我们对其加以改造和提升,创造出夏商周三代灿烂的青铜文化。说明中外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包容性是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重要原因,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明多样性不是中华文化重要特征,错误。4如图是汉字“鱼”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C)反映了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折射出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体现了汉字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特点旨在强调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A

5、BC D解析:材料不能反映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汉字“鱼”的演变过程折射出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体现了汉字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特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旨在强调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5中国画是中华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简单的笔墨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蕴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而齐白石时期的中国画,已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更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材料反映了(C)传统艺术集中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 BC D解析: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说传统艺术集中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错误;齐

6、白石时期的中国画,已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更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符合题意;中国画是中华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这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正确。6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改革开放精神(D)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和总结已成为公民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能为改革开放再出发注入强大动力A BC D解析:改革开放精神来自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能为改革开放再出发注入强大动力,符合题意;改革开

7、放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公民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错误。7奋斗是中华文明兴盛之源。中华民族革故鼎新、自强不息,推动中华文明绵延而旺盛。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了伟大奋斗精神的是(B)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A BC D解析:“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都体现了伟大奋斗精神,正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伟大的团结精神,“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体现了爱国主义,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8有学者指出,一些地方的爱国主义教育过多地突出历史上的屈辱而较少地关注

8、当代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更多地宣传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人民更多地看到曾经落后挨打的中国已经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B)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应该与时俱进,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和道路自信民族精神的发展是一个海纳百川的过程,爱国主义教育应吸取优秀文明成果我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夯实传统文化根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宣传国家伟大成就有利于增强民族复兴的动力A BC D解析:材料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应该与时俱进,宣传国家伟大成就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和道路自信,有利

9、于增强民族复兴的动力,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应该与时俱进,未涉及爱国主义教育吸取优秀文明成果和夯实传统文化根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9“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望过去一年极不平凡的追梦之旅,热情礼赞每一位奋斗者的艰辛付出,满怀信心寄语亿万人民勇敢踏上追寻梦想的新征程,激励每一个人发扬梦想精神,在奔跑中拥抱梦想、成就梦想。这启示我们,弘扬梦想精神(B)能够为不断夺取中国建设和改革新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能够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精神品质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A BC D

10、解析:材料启示我们,弘扬梦想精神能够为不断夺取中国建设和改革新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正确。弘扬梦想精神能够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而非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错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并非永恒不变的,错误。102019年3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部署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要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活动。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D)A加强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B发挥道德在个人成长中的决定性影响C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多样化方向D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解析:要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活动,倡导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有利于推动全社

11、会形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充分彰显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D正确;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不一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A错误;道德影响而不能决定个人成长,B错误;主流意识形态应坚持“一元化”,而不是多样性,C错误。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A)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将继承外来文化与吸收传统文化结合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立足实际,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立场ABCD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正

12、确;应是将吸收外来文化与继承传统文化结合,错误;应是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错误。12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A)A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B照搬马克思的全部理论C以毛泽东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D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解析: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A正确。B项“照搬”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

13、泽东思想,C错误。材料未涉及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相关内容,D不符合题意。132019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送了1688年法国出版的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该版本论语导读曾经风靡整个欧洲,对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给予了重大的影响。材料表明(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明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文化创新必须承袭外来文化要牢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A BC D解析:论语导读曾经风靡整个欧洲,对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给予了重大的影响。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牢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对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符

14、合题意;论语导读曾经风靡整个欧洲,对西方文化给予了重大的影响,说明中华文化得到传播,受到尊重,而不能说中华文明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错误;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而不是承袭外来文化,错误。1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面向未来”就是要推动文化“走出去”,文化同一要坚持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A BC D解析:“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正确;“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正确;说法错误,“面向未来”不是要推动文化“走出去”,而是要与时俱进,要创新,且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无法同一;错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15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历史感,指向的都是文化的自信,是中国人共同拥有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增强文化自信,应该(C)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繁荣世界文化立足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