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154449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学校 班级 考场 姓名_考号_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2011-2012学年度第二次阶段性测试七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36 分)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4 分)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轻轻地 ku j( )知识的大门,在知识的世界里 mn b( ),吮吸丰富的营养,品尝求索的艰辛,我们可以 xn m( )英雄人物成长的足迹,lng tng( )伟人的谆谆教诲。2、找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4 分)踌躇不绝 名副其实 自相矛盾 眼花缭乱 锱珠必较 走投无路

2、 永往直前 班门弄斧 明察秋豪 别出心裁 错别字改 正3、名句默写。 (10 分)安不忘危, 。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一联是: ,。 ,百般红紫斗芳菲。 苏轼的浣溪沙中,化用白居易的“听唱黄鸡与白日”的一句诗: 。海纳百川, ;壁立千仞,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 。 青山有幸埋忠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A、鲁迅这个名字对中国人都很熟悉。B、 飞鸟集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C、大量的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丰富人的情感,也能增长人的知识。D、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佩午囊、采百草等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3、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2 分) A. 部分同学意志不坚定,经营者随机应变的逃避检查,是黑网吧难根除的主要原因。B. 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 “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这不是危言耸听。C.“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并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D. 我市新世界广场“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使观众深受教育。6、走进名著。 (8 分)(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 的小说,与这一作品既有相关性又有独立性的姊妹篇是 (2

4、 分)(2) 当“海盗”去中,汤姆在确定当海盗计划前,他还计划做什么?汤姆最后选定当海盗的理由是什么?(3 分)。(3)汤姆索亚是一个淘气的少年,一天半夜,他和哈克一道在坟场玩死猫无意中他们看到了 。汤姆与蓓姬在洞中迷路,期间,他们遇到过印第安人乔。半月后,汤姆打开堵死的洞口,发现了 。当汤姆带着哈克再度进人山洞,他们又发现了 。(3 分)7、实践与探究。 (6 分)(1)我国有很多独特的民间传统节日,请你写出下列诗句所反映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4 分)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大夫沉楚水,千祀国人哀。 (2)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

5、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祖国大地到处张灯结彩,竹报平安迎春接福。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家乡“过年”的习俗吧!(2 分)【过新春】正月初一早餐,人们喜欢吃年糕,寓含“年年高”之意,也有喜欢吃汤圆的,寓含“ ”之意;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为。 “粽”和“宗”音近,取“ ”之意。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44 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89题。 (5 分)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8 页)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8、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3 分)9、下列对诗歌内容的

6、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这首诗是唐代王建的绝句,在咏中秋的诗篇中,较为著名。B.首句写中庭月色, “地白”二字,使人不由得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沉浸在美的享受中。C.第二句表明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桂花。意境悠远,耐人寻思。D.结尾作者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了自己的思念之情。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015题。 (14 分)【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

7、“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千山后山,何地不有!”【注释】北人:北方人。 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叫菱角,可食。 仕:做官。 啖:吃。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1)及反,市罢( ) (2)至之市( )(3)或曰:“啖菱须去壳” () (4)欲以清热也()11翻译句子。 (4 分)(1)宁信度,无自信也。 (2) 其人自护所短。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A. 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B.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昂首观之C. 而置之其坐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D. 无

8、自信也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3.请你谈谈【甲】文中郑人的思维方法和【乙】文中北人的思想分别错在哪里。 (4 分)【甲】: 【乙】 三阅读社戏选段,回答 14-18题。 (13 分)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8 页)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

9、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4.用简要的语言

10、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 分)15、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2 分)16、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选段中“我”的心情变化。(2 分)急切 17、选文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请用四字短语给这幅画起个名称 。(1 分)18、联系全文说说,选段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 分)19.平桥村因社戏而为世人所熟知,如今当地人决定开发旅游资源,请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4 分)(1)为他们设计一些旅游项目以供参考。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8 页)学校 班级 考场 姓名_考号_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2)为他们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2023题。 (12 分)最美的善举从第一

11、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 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 “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 “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

12、。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 ,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 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 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几天后,1 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 “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 27块钱不可。1 号床的男人不肯收, “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1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 “络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