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凤阳历史中考模拟试卷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4154323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凤阳历史中考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年凤阳历史中考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年凤阳历史中考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年凤阳历史中考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年凤阳历史中考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凤阳历史中考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凤阳历史中考模拟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 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府城镇教研中心城西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在思想文化界要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最可以追溯到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2、同学们一定知道黄梅戏中有这样一段唱“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你知道“状元”的由来和下列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3、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最有可能的经历是 ( )、陪伴朋友去紫禁城参观 、在“瓦子”内观看京剧表演、参加“戚家军”抗击倭

2、寇 、使用活字板印制的资治通鉴4、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记录,留下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痕迹,印证着许多伟人的独特思想。下列中外名人和有关文献搭配不恰当的是 ( )、拿破仑法典、罗斯福国家工业复兴法、宋应星齐民要术、魏 源海国图志5、马克思主义是个不断丰富的理论体系,它的成功运用一定要与各国国情相结合,决不能被当作教条。最能体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事件是( )、南昌起义 、向井冈山进军 、重庆谈判 、挺进大别山6、 春天的故事唱到:“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歌颂了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一丰功伟绩( )、在农村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深圳、珠海等地建立“经济特区”27、假期里,靖靖同学观看了以下四部影视剧。其中,最能让他感受到中国红军伟大“长征精神”的影视剧是 ( )A B C D 8、下列重大活动中,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是 ( )权利法案的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轴心国集团成立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A、 B、 C、 D、9、改革和革命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力。下列事件中,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商鞅变法 1861 年改革 1917 年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A、 B、 C、 D、10、1918 年 11 月,

4、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角逐又移到会议桌上。这里的“会议桌”指的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万隆会议11、下列各项不符合 20 世纪 30 年代国际政治形势的是 ( )A、世界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危险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逐渐崩溃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D、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12、1973 年,第一部手机在美国诞生,经过 30 余年的发展,手机的功能和性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手机 3G 时代,突现了手机通话到手机视频的飞跃。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B、手机的应用普及C、科技创新的速度越来越高 D、人们

5、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3二、组合列举(每空 1 分,共 9 分)13、安徽人杰地灵,人才辈出。(1)清朝著名的小说家,讽刺小说的开山鼻祖。其代表作为儒林外史 ,他是 。(2)1885 年台湾设省, 被任命为台湾首位巡抚。他开发台湾颇有建树,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3)1984 年第 23 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安徽籍运动员 勇夺中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14、 “十二五”规划将民生问题提升为重大政治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1)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岷江修筑的,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2)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

6、主张的重要历史人物是 。(3)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消灭了地主阶级,使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的运动是 15、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1)1922 年,华盛顿会议上,九个国家签订了一项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该公约是 。(2)1938 年,在慕尼黑会议上,英法“饮鸩止渴” ,将一种政策推向顶点。该政策是 (3)1945 年召开的一次会议决定二战之后,组建联合国。该会议是 。三、辨别改错(每小题 2 分,共 6 分)1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1956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改正 。17、 拿破仑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7、 ( )改正 。18、根据九国公约,一战后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 )改正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8 题 10 分,第 19 题 8 分,共 18 分)19、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灿烂的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歌声唱出中国人民的豪迈和激情,歌声道出全国各族人民的喜悦和甜蜜。材料一:回族的形成 材料二:汉藏一家亲 材料三:新疆行政区图4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形象说明了我国 “回族”的形成,这一新民族出现在哪一朝代?(1 分

8、)(2)为顺应民族融合潮流进行改革的北魏皇帝是谁?(1 分)(3)青海玉树地震后, “汉藏一家亲” ,全力抗震救灾,共克时艰。试用唐朝的史实说明材料二提及的汉藏人民早就是“一家人”了。 (1 分)(4)材料三中提及的“新疆”地区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国哪一封建王朝对这一地区最早进行有效管辖?(1 分)当时设置了哪一机构?(2 分)清朝政府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这一地区的?(2 分)(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了哪一基本政治制度来实现当地民族的当家作主?(2 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分)材料一: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

9、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材料二:东京街头有了电灯(右图) 材料三: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技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是指第几次科技革命?(1分)这一时期人们可以乘坐的新式交通工具有哪些?(2 分)(2)材料二场景的出现,我们应该感谢哪一科学家?(1 分)(3)材料三所提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1 分)为顺应时代潮流,20 世纪 80 年代中

10、国在科技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1 分)5(4)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科技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哪些问题?(1 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问题?(1 分)五、探究分析(13 分)21、大国关系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研究内容。关注大国关系的变化,有利于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走向。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问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争爆发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哪两大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2 分)(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结成同盟的原因是什么?(2 分)它们后来变成“仇者”又和哪一霸权政策有关?(3 分)(3)美国、日本两国由“敌人”变成“盟友” 。请用发生在二战中、二战

11、后的具体史实说明。 (2 分)(4)哪一重大事件之后,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2 分)(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大国关系友好或敌对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 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12=24)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A C D C B D C B D A C C二、组合列举(1*9=9 分)13、 (1)吴敬梓 (2)刘铭传 (3)许海峰14、 (1)都江堰 (2)孙中山(孙文) (3)土地改革15、 (1) 九国公约 (2)绥靖政策(纵容侵略政策) (3)雅尔塔会议三、辨别改错(2*3=6 分)16、 () “1956 年”改为“1

12、954 年”17、 () “拿破仑法典”改为“汉谟拉比法典”18、 ()四、材料分析题(10+8=18 分) )619、 (1)元朝(1 分)(2)孝文帝(1 分) 。(3)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或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密切汉族经济文化交流。 (1 分)(4)西汉;(1 分)西域都护(2 分) ;伊犁将军。 (2 分)(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分)20、 (1)第一次工业革命(1 分) ;火车、轮船。 (2 分)(2)爱迪生;(1 分)(3)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1 分) ;实施“863 计划” 。 (1 分)(4)环境污染问题,能源枯竭问题等等( 1 分,意思相近即可)保护环境,爱护家园,节约能源,提倡低碳等。( 1 分,意思相近即可)五、探究分析(13 分)21、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2 分) ;(2)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2 分) ;冷战政策。 (2 分)(3)二战中,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二战后,美国出于战略需要,扶植日本,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3 分)(4)苏联解体(2 分) ;(5)国家利益,和平与发展。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