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资源巧设随文练笔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154298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文本资源巧设随文练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依托文本资源巧设随文练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依托文本资源巧设随文练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依托文本资源巧设随文练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依托文本资源巧设随文练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文本资源巧设随文练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依托文本资源 巧设随文练笔课堂随文练笔现已成为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因而深受师生的欢迎。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随文练笔已经从单纯的技能操练中摆脱出来,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找新的生命力,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要想提高训练的实效,首先必须以文本为依托,找准训练点。有效随文练笔训练点的选择,能恰如其分地设计出掀起课堂高潮的写话练习,也是优化语文课堂的显著标识。

2、所以说,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能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笔者结合学习和实践,认为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选择一、练在情感喷发处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 “情动”方能“辞发” 。新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展开与文本与万物的心灵对话。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寻找到了这个“情感共鸣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是无边的恐惧,是无声的寂静。七岁的阿曼达,他恐惧了,害怕了,他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 36 个小时?请想象,他会想些什么,他会不断地对自己、对同学说些什么呢?课件再现当年洛杉矶地震的恐怖镜头,让学生进行练笔。

3、我们可以想象,七岁的阿曼达在面临死亡时,会有多少话要对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说啊,他的恐惧,他的绝望,他的痛不欲生,或他的美好回忆和希望都在学生笔下喷涌而出。虽然有的孩子只有三言两语或四五句话,但这次练笔却成了学生情感宣泄的出口,真可谓“情动而辞发” 。当然,要抓住情感共鸣处,教师首先要深入细读文本,钻研文本,自己先走进文本去产生情的感动,再以“情”来观照文本,从中找出能深化文本的“情感点” ,精心设计写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2二、练在文本空白处综观小学语文课本,文中含蓄、简练处,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教师找准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把简练的写具体,把含蓄的补充出来。1.课文

4、空白,补一补五彩池第二自然段,作者对于彩池的种种形状的描写运用了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句式,教师可以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作一番想象,并用文中的句式写出五彩池的形态各异。五彩池的千姿百态在学生的笔下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对它的“神奇”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2.悬念结尾,续一续好文章往往有意留出“空白”给人一种“字里乾坤天地宽”的感觉,它或含蓄,或简练或由于表达的需要,结尾处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很多课文的结尾都写得比较留有余地,让学生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对于这样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把这些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变成自己的作品。萨特说:“作文就是自由的梦。 ”教学

5、中,我们应该教学生读出文章中的“空白” ,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把未叙述完的故事,顺着情节的发展线索,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进行叙述或描写。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六年级穷人一文,文章以“桑娜拉开了帐子, 他们都在这里啦! ”这句话结尾,当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后,在充分感受到了桑娜和渔夫贫穷而又善良时,对他们九口之家以后的生活展开续写,促使学生对文章蕴意的的反思和语言的内化,从而拉动内需,真可谓文思泉涌,妙笔生花。班上一名同学以温暖的小屋为题续写的文章,流畅的文笔,真挚的感情足以打动每位读者的心。 三、练在拓

6、展延伸处教材中许多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唤力,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以整体的观照,回马一枪,在课堂的结束处,指向文本的整体,往往能给予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驰骋,充实了文本,也圆满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3体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好多文章往往是言尽而“意犹未尽” ,给人留下了遐想和思考的余地。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教给他们创新的钥匙。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孩子们对于文中那个使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人物特别感兴趣,在他们的想象中,只有神仙才能做到这一点,顺着学生的思维,我在课的结尾处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练笔:天上的神仙看到了这一切,他(她)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

7、一写:1、神仙会对小姑娘说什么?2、神仙会对妈妈说什么?3、神仙会对人们说什么?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小姑娘说,你是爱的天使,美的化身,你纯洁无私的心灵像金子般美好。你向世人验证了一个真理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还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人们说,爱心像钻石般闪亮,愿星星把爱心普照大地,愿人间拥有更多的爱。 ”孩子们“言之有物” 、“有感而发” ,在练笔中升华了情感。叶圣陶先生说:“立诚为贵。 ”如此说来,学生既“学作文” ,又“学做人” ;既“练”了“笔” ,也“修”了“身” 。四、练在技能迁移处在技能迁移处运用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

8、行练笔,能让语言运用鲜活起来。三年级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为了让学生走近诗歌,喜欢诗歌,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第二节的样式做了这样的尝试: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 ,她把 ,她把 ,她陪着 , 这样填空式的仿写,既可以达到训练的要求,又降低了模仿的难度。在练习时,在我“这可是小诗人在写诗”的鼓励下,学生写出了不少多样的“小诗” ,有的孩子这样写道: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小草往绿里涂,她把蝴蝶变成了小仙子,她把白云照得笑红了脸,她陪着我茁壮的成长,把快乐洒到了我的心窝上4这样的课堂,练笔将技能的学习运用活化了,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和文本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

9、、创造,在练笔的过程中,精神生命不断得到新生。五、练在意象还原处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对“饱经风霜”一词的练笔是这样设计的师:请大家想一想,那位车夫“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师:写好后,自己读一读,修改一下。谁来读给大家听?生: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

10、一道又一道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师:写得多好啊, “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以上教学环节看似偶得,实则是教师的精心安排,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既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的意思,又让学生作了一次人物外貌写的练习,新颖有趣,在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还原词语意象的课堂练笔,使本来相对静态的凝固的“饱经风霜”一词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赋予了强烈的、深刻的、高妙的生命活力。进入了“饱经风霜”的意象世界。这个词语伴随着深刻体验已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世界之外的异客了,而是深深地嵌入了学生的心灵,成为了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他的话提示了从读到写,以写促读的语文教学规律,课堂随文练笔正是遵循这样一个规律,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法可写,有文可鉴,有情可抒。长此以往,教者定会突破写作瓶颈,点燃学生习作创新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