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第八章土地制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542318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经济学第八章土地制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土地经济学第八章土地制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土地经济学第八章土地制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土地经济学第八章土地制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土地经济学第八章土地制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经济学第八章土地制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经济学第八章土地制度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土地制度概论,梁小民 :制度比人性和政府更重要,1770年库克船长带领船队来到了澳洲,随即英国政府宣布澳洲为它的领地,开发澳洲的事业开始了。谁来开发这个不毛之地呢?当地的土著居民人数不多,且尚未开化,只有靠移民。当时英国人主要向美国移民,于是政府就把判了刑的罪犯送向澳洲,既解决了英国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又给澳洲送去了丰富的劳动力。,私人船主,船上拥挤不堪 营养与卫生条件极差 死亡率高,第一种做法是进行道德说教,让私人船主良心发现,为罪犯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一句话,依靠人性的改善。,怎么办?,第二种做法,是由政府进行干预,强迫私人船主富有人性的做事,这就是由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饮食和医

2、疗标准,并由政府派官员到船上负责监督和实施。,第三种做法,政府不按上船时运送的罪犯人数付费,而按下船时实际到达澳洲的罪犯人数付费。,经济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制度引导的并由制度规范的。所以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应该是最重要的。,8.1 制度的涵义、功能,1、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它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经济活动人会以狡黠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利益,他会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他会有目的地、有策略地利用信息(包括有时说谎、隐瞒、欺骗等),一、制度的涵义,2、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 历史上的任何制度,都是当时人的利益及其 选择的结果。,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无偿无限

3、期使用制度,土地资源浪费,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建设资金缺乏,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协议,招标、拍卖、挂牌,住房制度,福利分房,集资建房,低价出售,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3、制度是一种“公共物品”,它不能针对某一个人。制度在发挥作用的群体中,通常是共同的知识。制度为一个共同体所共有,并总是依靠某种惩罚或激励而得以贯彻,由此将人类行为导入可合理预期的轨道。,与一般公共物品不同点: 无形的 可能具有排他性,对多数人有利的制度对少数人并不利,从历史来看,在正式制度设立之前,人们之间的关系主要靠非正式制度来维持,即使在现代社会,正式制度也只是制度体系中的一

4、小部分, 或者说人们生活的大部分空间仍然由非正式 制度来约束。,二、制度的构成,1、非正式制度(约束),非正式制度具有自律性,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社会观念的集合,是支配人们行为的习惯、习俗和传统文化。,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界定两人在分工中的“责任”的规则 2)界定每个人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的规则 3)关于惩罚的规则 4)“度、量、衡”规则 社会越复杂越能提高正式约束形成的收益率。,2、正式制度(约束),正式制度的主要特征在于其具有强制性。 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包

5、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他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3、实施机制,以单位自建房为例,目前的单位自建房与与福利分房制度下单位自建房的区别在于: 单位自建房有三个限制,第一是“限户型”,规定为中小户型,第二是“限价格”,只能按照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成本+税收+3%的利润”来出售;第三是“限销售对象”,“必须是本企业内符合中低收入条件的员工才能购买”。,这个政策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具体体现在:,1、快速地解决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2、有利于强化市场的竞争机制。,3、有利于降低房价。,4、有利于减少

6、开发商暴利。,5、有利于资源的更合理利用,6、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构建和谐社会,7、从政策上看,政府政策其实一直是支持 单位自建房的。,当然,说单位自建房有种种的好处,并不回避他存在的问题。,1、社会不公问题,2、操作困难,第一,如何甄别单位员工的家庭收入情况?,第二,从政策的实施者来看,可能存在实施难度大,第三,腐败问题难以杜绝,第四,难以进行价格管制,第五,有鼓励低效率的嫌疑,第六,资源配置机制难以实施,人们判断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有效,除了看这个国家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是否完善以外,更主要的是看这个国家制度的实施机制是否健全。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制度就形同虚设。 检验一

7、个国家的制度实施机制是否有效,主要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强有力的实施机制将使违约成本极高,从而使任何违约行为都变得不合算,即违约成本大于违约收益。,一般来说,正式制度的变迁可以是突变式也可以是渐进式的,而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只能是渐进式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4、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正式制度只有 在社会认可,即与非正式制度相容的情况下, 才能发挥作用。,从制度的可移植性看,一些具有国际惯例性质的正式制度可以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如市场的规则)。非正式制度由于内在着传统根性、民族习性和历史积淀,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制度移植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输入国的环境以及

8、对制度移植的认可程度。,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transactions costs)是与生产成本相对应的。凡是人与自然发生关系所耗的成本称为生产成本;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所耗的成本则称为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括事前发生的为达成一项合约而发生的成本和事后发生的监督、贯彻该项合约而发生的成本;它们区别在于生产成本,即为执行合约本身而发生的成本(交易费用指在信息 不完全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借助物品或 劳务的让渡进行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 的成本,包括搜寻、谈判、签约、监督、 贯彻和维护合约的费用)。,三、制度的功能,(1)降低交易成本。有效的制度能降低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从而降低交易

9、成本。,(2)为经济提供服务。舒尔茨认为,制度的功能就是为经济提供服务。每一种制度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经济价值。如货币的特性之一是提供便利;租赁、抵押货物和期货可以提供一种使交易费用降低的合约;市场可以提供信息;保险公司可以共担风险;学校等可以提供公共服务等。在舒尔茨看来,每一种 制度都有其特定的服务功能。,(3)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传统经济学强调了经济当事人之间的竞争,而忽略了合作。从这一角度来讲,可以说制度就是人们在社会分工与协作过程中经过多次博弈而达到的一系列契约的总和。制度为人们在广泛的社会分工中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通过规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从而促进了合

10、作的顺利进行。,(4)提供激励机制。所谓激励,就是要使经济活动当事人达到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具有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内在推动力。通俗地说,就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一个有效的制度,应明确界定行为主体获取与其努力相一致的收益的权利。如果私人为了某项发明而投入的私人成本超过了他可能得到的私人收益,就是说,他为了发明承担了高昂的代价与费用,但发明的收益外在化地被他交易对象之外的第三者免费地享受了(搭便车),那么个人通常就没有动力去从事这些有益的活动。,(5)提供保险功能。这一保险机制的关键是能够帮助人们形成他们对自己经济行为可以合理把握的预期。财产权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处在经济活动中的人们就缺少基本的

11、安全感,这一点常常是经济秩序混乱的根源。经验表明,滥用资源、不重积累、分光吃净等短期化行为,是现行制度保险功能残缺的表现。,四、制度的变迁,即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可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1、制度的需求 对制度安排的需求,可简单地归结为:按照现有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潜在的利益。就象人们对商品的需求是因为商品能够给人们带来效用或满足一样,制度安排也能给人们带来收益。制度创新者认识到,改变现有制度安排,他们能够获得在原有制度下得不到的利益。一切制度安排的调整都有可能影响到原有的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格局。,(一)制度的需求与供给,在微观经济学中,影响消费者对商品需

12、求的因素有偏好、效用、收入、价格,其他相关商品等等。 影响制度需求的因素也有很多,例如相对产品和要素 的价格的变化。这些因素使改变制度安排的预期收益 发生了变化,从而诱致了制度变迁。,征地制度,2、制度的供给 制度变迁的供给,取决于政治秩序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和意愿。 制度供给比一般的物品供给更为复杂。这是因为:第一,制度的“生产”很难由单个行为主体提供,它更多是公共选择的结果,是多个行为主体多次博弈的结果;第二,制度不是私人物品,而是一种公共物品。正因为存在公共物品性质,所以制度创新的供给是不会达到社会最佳供给水平的。,如物业管理中的业主委员会,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制度的创新是由一群(个)

13、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得机会时,所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制度变迁。其特点可概括为:盈利性。即只有当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有关创新群体才会推进制度变迁;自发性。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一种自下而上、从局部 到整体的制度变迁过程。因而制度的转换、 替代、扩散都需要时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二)制度变迁的方式 所谓制度变迁方式,是指制度创新主体为实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制度变迁形式、方向、突破口、速度、时间路径等的总和。,1)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这种划分依赖于变迁是由一个(群)人的自发引起还是由政府法令强制推行。,强制性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或政

14、府)。国家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并保护产权以换取税收。国家之所以采取强制方式变革制度,一是因为它是垄断者,它通过权力垄断与其他资源的垄断,可以比竞争性组织以低得多的费用提供制度服务;二是国家在制度供给的“生产”上,具有规模经济优势。,为什么需要国家(或政府)推进强制性变迁呢?这是因为:第一,制度供给是国家的基本功能之一。统治者需要维持一套规则来减少统治国家的交易费用。 第二,制度安排是一种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 一般是由国家“生产”的。因为国家生产公共 物品比私人生产公共物品更有效。,2)渐进式变迁与突进式变迁:是从制度变迁的速度来划分的。 所谓渐进式变迁,就是变迁过程相对平衡、新旧制度之

15、间的轨迹平滑,不引起大的振荡的变迁方式。这种方式决定了从启动变迁到完成变迁需要较长时间。突进式变迁也可称之为激进式或革命式变迁,还被比喻为“休克疗法”。它一般是迅速地废除或破坏旧制度,制订和实施新制度。 有人认为,渐进式变迁就是诱致性变迁,突进式变迁就是强制性变迁。这是欠妥的。因为渐进与突进的方式划分是以变迁速度为依据的,而诱致与强制则主要是针对变迁主体而言的。 事实上政府进行强制性变迁时也可采用渐进的过程。 同样,诱致性的自下而上的变迁有时也以突进方式出现, 最典型的莫过于农民起义(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3)主动式变迁与被动式变迁:从制度变迁主体的态度来划分的。 主动式变迁是一些主体从利益

16、出发对现存制度进行的主动变迁或创新。制度是多个利益集团力量对比的结果。当一个(些)利益集团发现制度不均衡而存在获利机会时,它们会发动制度变迁。另一些集团由于不存在潜在收益,因而缺乏制度创新的动力。但是当某些主体已经发动并实施制度变迁时,制度结构进而利益结构就会发生变化,那些原来缺乏变迁动力的主体因受到变革的影响与冲击,若不适应这种变迁就会蒙受损失,这时他们不得不被别的主体牵动着进行制度 变迁。这种变迁就是被动式变迁。例如, 当一个国家的劳动法、工资法等发生变化后, 企业则不得不改变其用工制度。,8.2 土地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一、土地制度(Landed Institutions)的概念,狭义:,广义:,包括有关土地问题的一切制度,主要有土地所有、土地使用、土地管理及土地利用技术等方面的制度。,指约束人们的土地经济关系的规则的集合,是关于人们之间围绕土地的所有、使用、收益而发生的生产关系制度,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土地经济关系,是一种 经济制度,即土地经济制度。,二、土地制度的构成 (一)土地所有制 1、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