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上传人:随**** 文档编号:141542111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3.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4.正确识别现实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5.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规律解决问题。【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温度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2、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

2、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要点诠释: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2、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要点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2、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3、熔点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4、晶体熔化(或凝固)的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要点诠释: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

3、)温度。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要点三、汽化和液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放热。2、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4、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5、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要点诠释:1、

4、液体沸腾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不同物质蒸发快慢不同,如:酒精蒸发比水蒸发快。要点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3、特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要点诠释:1、六种物态变化:2、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凝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中间都没有经过液态。【典型例题】类型一、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1)如左图所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是 ;(填写正确答案选项即可)(2)若正确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如右图所示,此时温度是 。【答案】(1)B;(2)52【解析】(1)A碰到了容器的壁C碰

5、到了容器底D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B中温度计放置是正确的;(2)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2,示数为52。【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正确读数。由液柱的位置能读出温度值,由温度值能标出液柱位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甲是测量冰的温度,其中正确的图是 ,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冰的温度是 。【答案】C;:-3(或零下3)类型二、物态变化的判断2.(2015顺义区二模)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汽化过程的是()A秋日清晨,小草上霜的形成 B细雨过后,山涧中雾的形成 C寒冷冬天,地面上冰的形成 D炎热夏日,泼洒的水迅速干了 【思路点拨】明确物体的始末状态,结合物体由液态变为

6、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的生成物是气态的,是由液态形成的,据此进行判断。【答案】D【解析】A、秋日清晨,小草上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不合题意;B、细雨过后,山涧中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C、寒冷冬天,地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不合题意;D、炎热夏日,泼洒的水迅速干了是汽化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总结升华】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确定物体初始状态,和末态,再根据定义做出判断。举一反三:【变式】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先凝固,后升华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 D先凝华,后升

7、华【答案】B类型三、综合应用3.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纸锅能将水烧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低B将冰水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里水会凝固,是因为水的凝固点为0C夏天在地上洒水能降温,是利用了水的升华吸热D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能防止菜被冻坏,是利用了水的凝固放热【答案】D【解析】用纸锅烧开水时,水的温度最高能达到100,纸锅的温度大约与水的温度相等,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可以用纸锅烧开水,A错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如果水要凝固需要两个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放在0房间里,不能放热,水不会结冰,B错误;在路面上洒水是利用了蒸发吸热的道理,C错误;冬天气温低,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是利

8、用凝固时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致冻坏,D正确。【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纸锅烧开水的原理、冰水混合物的特点、蒸发吸热、和水凝固放热的知识点,对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有所认识和了解。4.(2016河南模拟)小梦在一个杯子中放一把金属勺,如图所示再把热水瓶中略低于100的开水倒入杯中,过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水的温度降为25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据此现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的熔点低于25 B该金属的沸点低于25C该金属的凝固点低于100 D该金属可用来制作餐具【思路点拨】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答案】C

9、【解析】金属勺熔化了,说明热水瓶中开水的温度高于金属的熔点,使金属勺从开水中吸热而熔化;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5)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说明室温(25)等于金属的凝固点,使金属凝固,故C正确;AB错误;该金属不能用来做餐具,故D错误。故选C。【总结升华】本题考查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知道晶体温度高于熔点时处于液态,低于凝固点时处于固态。举一反三:【变式】(2014秋宁化县校级月考)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糖汁中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跑掉)。为了使糖在沸腾时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温度过高,糖会变焦,不但不甜,而且对人体还是有害的)。为此,在运用沸腾法去除糖汁水分的

10、过程中,应当采取的办法是()A用文火(小火焰)慢慢加热 B使糖汁液面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C用猛火加热,减少加热时间 D使糖汁液面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 【答案】B类型四、实验探究5.下表是小明分别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的部分数据。表一时间/min012345678温度/-6-4-2000123表二时间/min0123456温度/909294989898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表二中第3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是 。(2)由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可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3)小明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

11、冷后 形成的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4)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把酒精灯移走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答案】(1)96;(2)保持不变;(3)液化;(4)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解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水平线段,此时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图象表现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呈上升趋势。(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3)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

12、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4)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当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在实验中能获取信息,通过表一、表二综合分析两组数据,给试题带来一些难度,对于初学的同学来讲,不太容易接受,该题有一定难度。举一反三:【变式】某小组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在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灯熄灭,经检查发现酒精没了,他们添加酒精后继续加热完成实验,且在熄灯的过程中一位同学始终记录水的温度变化,根据实验记录数据作如图所示的图象。由此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测得水的沸点 。(2)实验中酒精灯熄灭后对应的

13、图象是 段。(3)反映水在吸热过程中的一段是 段。【答案】(1)100;(2)AB;(3)OA(或BC、CD、BD)6.某校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的快慢和物质的种类有关。猜想二:液体蒸发的快慢和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快慢有关。针对猜想一,同学们设计的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在玻璃板上,同时用酒精和水涂一个同样大的圆斑,观察发现酒精圆斑先干了。请你认真思考下列几个问题,并回答:(1)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中“涂同样大的圆斑”其目的是: ;(3)设计出研究猜想二的实验方案: 。【答案】(1)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或回答:猜想一正确;酒精比水蒸发快等均可)(2)控制变量;(3)让两个表面积相同的同种液体在同种条件下,比较不同空气流动快慢时的蒸发情况【解析】在有了猜想后,设计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只要学生回答出在控制对两个表面积相同的同种液体条件下,比较不同空气流动快慢时的蒸发情况均可。【总结升华】此实验是考查影响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其中采用了重要的物理方法即控制变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