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近代中国政治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41535135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近代中国政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近代中国政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近代中国政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近代中国政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近代中国政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近代中国政治高考热点与命题方向高考命题者侧重考查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不同阶段列强侵华的不同特征,重点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如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抗争探索等。同时也会重点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与革命文化,近代中国外交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以弘扬民族精神等重要问题等。从立德树人、家国情怀的高度,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近代中国屈辱、抗争探索的基本概况、认识中国革命复杂性、曲折性,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救中国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命题选材种类多样,如文字、图表、地图等,设问角度灵活,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实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

2、史核心素养的高度把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考生复习备考时应掌握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为核心的主干知识,同时注意横向与中国经济、思想文化相联系,多角度分析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因素。真题研究综合考法 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典例】(2014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从乾隆

3、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镇。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

4、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安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命题分析】注重能力和方法指导以清朝东北地区移民政策为切入点,考查“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体现了“古今贯通”的命题原则强化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对“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的概括分析,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体现了高考历史的育人功能凸显核心素养考查

5、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答题规范】第一步:审思设问,明了方向,确定答题范围第二步:分析材料,联系所学,确保答全要点第三步:组织答案提示词化、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书写工整特点特点: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作用作用: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考法一 拓展教材的宽度【典例1】(20

6、20新课标全国卷)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命题分析】命题视角宽考查辛亥革命清帝退位,“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扩大了考查知识面,拓宽了教材内容注重能力素养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选项分析A项,据材料可知双方都强调共和制度,排除A项。B项,据材料“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和“共和政府不能由

7、清帝委任组织”可知双方争论的是由谁组建政府,即政府组建的主导权,故选B项。C项,材料提及共和政府的组织属于政治革命,不是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实现平均地权,排除 C项。D项,材料强调的是共和政府的主导权,据所学孙中山同意只要袁世凯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政府的总统就让位给袁世凯,排除D项。【典例2】(2020年山东卷)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图1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

8、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图1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命题分析】命题视野宽以“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为切入命题,而这一现象在教材中很少涉及能力立意高考查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能力素养考查广时空观念: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史料实证: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

9、,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历史解释:考查“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选项分析A项,近代中国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并非“平民教育运动”的背景,排除A项。B项,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与材料主旨“平民教育运动”不符,排除B项。C项,根据材料“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可知这反映出此时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觉醒民众,促进其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故选C项。D项,根据材料“若是再能求点知识

10、,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可知这反映出此时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觉醒民众是革命的当务之急,并非“团结工农”,排除D项。考法二 延展知识的长度【典例3】(2020天津卷)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 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 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命题分析】注重时空观念1894年,点石斋画报,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强化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对画报内容的分析,考查上

11、海良友画报激励民众共御外侮呼应社会热点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延展知识长度从更长的时间、更广的视野看民众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选项分析A项,甲午海战中中国海军的顽强抵抗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据材料“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可知,良友此举意在渲染这种民族精神,号召民众积极抵抗,而非呼吁和平,排除A项;B项,据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可知,抗战期间中国并未出现变革的思潮,良友此举并非鼓动变革,且甲午海战发生于1894年,已不属于时事,排除B项;C项,据所学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可知,“甲午惨剧”出现的原因之一在于清政府的消极抵抗,因此良友此举意在呼吁国人只有积极抵抗才能避免惨剧,而非

12、抵制战争,排除C项;D项,据材料“1931年末”“国难日亟”可知,此事的背景是日本侵华发动九一八事变,再据“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可知,其意在呼吁民众共同抗日,不要让甲午海战惨剧重现,故选D项。考法三 挖掘认知的深度【典例4】(2020新课标全国卷)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地主465251122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

13、到了落实【命题分析】考查主干知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注重能力和方法指导通过“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等信息,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凸显核心素养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深度选项分析A项, 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于1940年,排除A项。B项, 抗日民主政权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赞成抗日的民主人士,对汉奸和反动派实行专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人民民主专政,“根本改变”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1945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抗日

14、战争胜利后,中国并未建立联合政府,排除C项。D项,由材料信息“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涉及工人、农民、商人、知识分子、地主等多个阶层,结合时间信息可知民族矛盾加深,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民主政权落实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故选D项。考法四 转换思维的角度【典例5】(2018新课标全国卷)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命题分析】材料新颖琉球国向中国进贡作为命题素材角度新颖从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折射出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呼应热点正确运用国际法与外交手段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树立大国形象选项分析A项,由材料“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可知是中国希望借助西方势力而非日本借助西方列强,故A项错误;B项,由材料“琉球国向中国进贡”、“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可知中国与琉球国为朝贡贸易,传统朝贡体系并没有解体,故B项错误;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