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经济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41535075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4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经济(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经济高考热点与命题方向高考命题者侧重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精耕细作技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古代货币、城市职能演变、朝贡贸易及对外政策等。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高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国情、认识中华农业文明的领先性,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力。命题选材种类多样,如文字、图表、图片等,设问角度灵活,要把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考生复习备考时应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及经济重心南移问题,同时注意横向与政治、文化重心南移的问题,多角度分析经济南移的社会因素,正

2、确认识经济重心南移与人口布局、民族融合、生态环境问题。真题研究研究一:综合考法 中西方大豆交流【典例】(2018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

3、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15亩为1公顷)。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4、。【命题分析】注重能力和方法指导以中外历史上的大豆种植、物种交流问题切入,考查“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体现了“中外关联”的命题原则强化比较能力通过对“中国、美国历史上大豆的种植情况”的比较,强调“物种交流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增强民族自信力、自尊心,体现了高考历史的育人功能凸显核心素养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答题规范】第一步:审思设问,明了方向,确定答题范围第二步:分析材料,联系所学,确保答全要点第三步:组织答案提示词化、序号化、段落化、要点

5、化,书写工整来特点作用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是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历史条件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使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影响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考法一 : 拓展教材的宽度【典例1】(2020全国卷)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6、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命题分析】命题视野宽以东汉末年的屯田制为素材切入命题,而这一现象在教材中很少涉及能力立意高考查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能力素养考查广时空观念:东汉末年史料实证: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历史解释:考查屯田制的意义选项分析A项,大土地所有制是相对于小土地私有制而言,就是一个地主、领土或贵族私人掌握大量土地,据材料“大

7、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可知是军屯,结合所学军屯属于国家所有制,排除A项。B项,材料“解决军粮供应”说明粮食不是用来销售,排除B项。C项,材料“解决流民问题。”说明屯田制有利于减少南迁,排除 C项。D项,据材料“解决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可知流民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选D项。【典例2】(2020年全国卷)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命题

8、分析】命题视角通过宋代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种植,考查宋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及精耕细作技术,扩大了考查知识面,拓宽了教材内容。注重能力素养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选项分析A项,材料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种植,大、小麦在南方的推广种植都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选A项。B项,曹魏时已经改进翻车,且材料与灌溉工具的改进无关,排除B项。C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没有体现出均衡发展,排除C项。D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影响民众饮食结构,但没有根本改变,排除D项。考法二 :延展知识的长度【典例3】(2020全国卷)图5为不同时期

9、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商周贝币 春秋战国布币 汉五铢钱图5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命题分析】注重时空观念商周、春秋战国和汉代货币的发展演变为命题材料强化比较能力通过商周、春秋战国和汉代货币的发展演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读呼应社会热点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币走向国际化问题延展知识长度从更长的时间、更广的视野考查货币演变的原因选项分析A项,据所学春秋战国布币是铜币,而商周是贝币,与铸铁技术进步无关,排除A项;B项,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

10、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选B项;C项,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发展的需要,与审美观念不同无关,排除C项;D项,春秋战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考法三 :挖掘认知的深度【典例4】(2020全国卷)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命题分析】考查主干知识通过探究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的演变,考查

11、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注重能力和方法指导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凸显核心素养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选项分析A项, 材料并未提及市场流通的货币形式,“已取代”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B项, 明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雇佣劳动并未发展为主要的用工方式,排除B项;C项,材料强调的是官营手工业而非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D项,由材料“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用货币征收取代了对工匠的实物征收,工匠不再专一于物资生产,削弱了官营手工业的地位,故选D项。考法四 :转换思

12、维的角度【典例5】(2018全国卷)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命题分析】材料传统西汉初期的社会经济状况角度新颖不是传统的考查西汉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况,而是通过考查西汉经济政策的影响,变相导致自耕农发展受到影响呼应热点以民为本,以农为本,三农问题选项分析A项,未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B项,根据材料,文景时期虽然农民要缴纳的实物田租较少,但

13、高额人头税和富商大贾的经济行为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可以得出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的结论,故B项正确。C项,农民逃亡是因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而非粮价低,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反映了富商大贾操纵物价而非税收,故D项错误。高考真题分析考向一 : 中国古代的农业【考向点评】高考全国卷关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的考查,一方面会结合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另一方面,还会考查小农经济或者经济重心南移对后世政治、人口分布、城市布局、文化的影响等。备考时,注意将农业经济发展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以及当下中国社会热点“三农问题”进行关联起来理解。【真题1】(2020年天津卷)井田制下,村

14、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解析】据所学井田制的知识可知,其为土地国有制,据材料“井田制下”“按制度定期交换”可知,私田并未突破井田制的范畴,村社成员只有使用权,所有权依然归国家,故选D项;既然是在井田制的前提下实行的,那么私田也是不允许进行交易买卖的,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私田产品的归属问题,从材料“三年一换土易居”的规定中无法看出其收获是否全部上缴国家,排除B项;小农经济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而井田制属国有制,排除C项。【答案】D【真题2】(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解析】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故A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出耕作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