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文化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41535045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文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文化高考热点与命题方向高考命题者侧重考查先秦时期的早期儒家传统文化及各学派治国主张、秦汉时期儒家正统地位确立、魏晋隋唐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活跃儒家思想,同时也会重点考查传统儒学与现实相联系,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价值观,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从立德树人、家国情怀的高度,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国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命题选材种类多样,如文字、图表等,设问角度灵活,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实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的高度把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考生复习备

2、考时应掌握儒家思想演变的核心主干知识,同时注意横向与经济、政治、民族、对外关系相联系,多角度分析儒家演变的社会因素,正确认识儒家思想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选官制度的关系。真题研究研究一:综合考法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演变【典例】(2015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

3、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

4、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命题分析】注重能力和方法指导以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演变问题切入,考查“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体现了“古今贯通”的命题原则强化比较能力通过对“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宋代理学”的比较不同点,通过对“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的相同点比较,强调“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

5、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体现了高考历史的育人功能凸显核心素养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力【答题规范】第一步:审思设问,明了方向,确定答题范围第二步:分析材料,联系所学,确保答全要点第三步:组织答案提示词化、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书写工整来不同之处发展不同之处:孔孟思想的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共通之处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态度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

6、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考法一 拓展教材的宽度【典例1】(2020全国卷)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命题分析】命题视角宽通过清代纂修宗谱作为切入点,考查清代理学的社会影响的问题,扩大了考查知识面,拓宽了教材内容注重能力素养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选项分析A项,宗谱的纂修反映出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作用

7、,与选官制度科举制无关,排除A项。B项,明清时期宋明理学是官方哲学,材料宗谱的主要内容“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符合儒家伦理道德,故选B项。C项,材料“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并非士族独有,与维持血统纯正无关,排除C项。D项,材料宗谱的纂修反映出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作用,与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结构无关,排除D项。【典例2】(2020年山东卷)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命题分析】命题视野宽以“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

8、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为切入命题,而这一现象在教材中很少涉及能力立意高考查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能力素养考查广史料实证: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历史解释: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家国情怀:本质上考查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问题。选项分析A项,秦朝确立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孟子“养浩然正气”强调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与“无礼义,则上下乱”不符,排除B项。C项,西周时期的礼为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与材料所述时间“战国时期”不符,排除C项

9、。D项,根据材料“无礼义,则上下乱”“义者,君臣上下之事”可知此时孟子和韩非子所说的“义”是君臣之间做事情的原则,实质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故选D项。考法二 延展知识的长度【典例3】(2019年卷)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命题分析】注重时空观念以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为命题材料强化比较能力通过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与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分析比较,联系儒佛道融合进行解读呼应社会热点弘扬儒家文

10、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力延展知识长度从佛教早期造像到晚期洛阳龙门造像,拉长知识长度,增强儒家影响力的认识选项分析A项,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主要体现印度文化的影响,与经济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B项,洛阳龙门石窟主要体现雕像艺术,而不是绘画技术进步,故B项错误;C项,佛教造像的变化体现不出“政治权力干预”,故C项错误;D项,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体现了印度文化的影响,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龙门石窟所造佛像表情、服饰发生了变化,体现了佛教的中国化,故D项正确。考法三 挖掘认知的深度【典例4】(2019全国卷)(2019年

11、卷)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命题分析】考查主干知识通过探究程颢的诗,考查宋代理学注重能力和方法指导通过“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等信息,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凸显核心素养考查时空观念和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深度选项分析A项,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强调人生价值观问题,与人类与自然

12、和谐共处无关,排除。B项, 据“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这两句诗可以读出四时万物各有其存在的道理,“道”通着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所以人与万事万物皆同一理,故B项正确;C项,由材料可知题干强调做人的道理,而不是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D项,无为而治的思想是道家,不符合题意。考法四 转换思维的角度【典例5】(2017全国卷)(2019年卷)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

13、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命题分析】材料传统考查西汉朝廷治国思想的变化角度新颖是通过唯物史观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呼应热点从汉代儒学治国理政的角度切入,折射出今天进一步弘扬儒学,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选项分析A项,汉代学术思想上的变化与王国问题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B项,汉初推崇道家学说,到汉武帝时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百家争鸣局面延续的说法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C项,汉初推崇道家学说是为了休养生息,后来董仲舒新儒学的产生是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故促成汉代学术思想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适应现实统治需要,故C项正确。D项,汉代并没有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故D项错误。真题研究考向一

14、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考向点评】高考全国卷关于百家争鸣的考查,一方面会结合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考查各学派的主张内容;另一方面,还会考查各学派的阶级性,以及其主经对后世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如法家对后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儒家对后世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影响等。备考时,注意将百家争鸣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关联起来理解。【真题1】(2018新课标全国卷)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

15、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材料中只是提及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并未体现出其它学派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贵族阶层是不太可能去研究科学的,故D项错误。考向二 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确立【考向点评】高考全国卷关于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考查,一方面会结合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考查汉代新儒学的主张内容;另一方面,还会综合考查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选官制度、伦理道德的影响等。备考时,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